搜索
张京会的头像

张京会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30
分享

斋堂岛游记

 从青岛琅琊古港乘渡轮,大约经过十五分钟的航行,就登上了斋堂岛的小码头。

 踩着码头,人也就稳当多了。我来到村里的唯一的一条大街,大海紧贴着街边蠢蠢欲动,大街是岛内南北大通道,以前是一条狭长的长堤,连接着南岛和北岛,整个岛的地形酷似一个硕大的葫芦,逞东北西南方向座落在琅琊台的东南方。

 沿着大街往北来到北岛是斋堂岛村,全村四百余户人家,基本上以海为生,一排排的石头房子,高低错落依地势而立,街道很窄,也是因为岛上没有车辆通行所致。

 每家的大门外,散放着各种网具,很少见到家禽,时常有只野猫从网下钻出,从你身边慢悠悠地走过,仿佛拿你当空气似的置之不理。

 村西与琅琊台隔海相望,数十条渔船,穿行在狭窄的水道上,浩浩荡荡,颇为壮观。成群的海鸥,时上时下,盘旋在渔船的周围,形成了一副船在鸥中行的和谐画面。

 村东近处礁石密布,像一条条海豚,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在海浪中追逐。村东南是一处废弃的养殖池,岛上渔民近两年积极响应政府的‘’退池还海‘’政策,主动把价值不菲的养殖池放弃,现在成了一些自然海生物的栖息地,每到退大潮的时候,岛外的大批游客不约而同地进岛赶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岛上风景。

 大街的南头称为南岛,是一座未开发的山岭,名曰鸡公山,海拔69米,是斋堂岛的最高处。

 山上黑松葱笼,林间绿荫曲径起伏,环岛而行,奇险的岩石峭壁倚海陡立,令人目眩,并有多处适宜执竿垂钓的好地方。

 古斋堂遗址在山的东边,传说此岛为秦始皇当年求仙其侍从斋戒之处,故名为斋堂岛。

踏着林荫小道穿行在松树下,当我站在古斋堂的残垣断壁上,仿佛看到青砖碧瓦,墙高院深,密集的槐树北海风吹得勾肩搭背,堂间香柱丛立,香火缭绕旺盛。只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人为的运动,把这座千年的斋堂化为灰烬,只有地上的残石碎瓦,告诉我们当年的鼎盛与繁荣。

斋堂的南边有娘娘庙,相传为始皇之母斋戒居住之所,早己塌圮,只有那海风吹拂着那棵老松,还时不时地发出哀叫

 山最南头海边的黑石洞,还有随着潮起潮落而时隐时显的彩画礁石,更是别有一番奇妙的景地。

 钻过茂密的防风林,来到山的西侧,面前是一座弃用的营房,始建于建国初期。一排排石头房子依山而建,掩映在碧绿之中。现在这座营房已改为国防教育基地,供学生暑期夏令营的活动场所。

 天空飘下了点点雨星落在脸上,一阵秋意顿时袭来。我顺着下山的路匆匆阔步,到山底的时候,已经到饭点了。

 中午的饭就是一顿海鲜盛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一样样的美,活灵活现。我举着筷子的手,始终不忍心落盘,再加上店家的招牌面食,玉米白面窝窝头,可谓是地地道道的渔家宴。

 吃饭的功夫,店家兴奋地和我谈起了岛上令他引以自豪的事。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海岛的投入,相继接通了自来水,铺设了海底电缆,光缆,开通了大马力的渡船,极大地丰富了渔民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了人员的进岛出岛。

 岛内与陆地的交通畅通后,随着与岛外人员的来往交流,渔民闭门塞听的局面彻底改观。他们在与外界交流的同时,不断吸收先进理念,自行开发了海岛旅游,以合理价格,绿色环保为出发点,着力吸引游客,特别是文化团体的采风笔会,少年的夏令营国防教育等,办的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斋堂岛从一个荒岛,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绿岛,文化岛,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当然了,这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搭上了返程的末班渡轮,但我还会回来,因为岛上有我很多需要的东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