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宏明的头像

简宏明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12/10
分享

微信群里看风景

简宏明

双休日,一大早文友打来电话,要我一起出去走走。时值深秋,正是稻果飘香的季节,外面到处都是风景。文友的好意,盛情难却。

集合地点是一家日杂商店,那里已经有人了,店家柜台堆放着与商店风马牛不相及的许多文学书籍,一看店主就是个爱看书的文学爱好者,其实,她是在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年轻人,不缺读万卷书,缺的是行万里路。

不一会功夫,人到齐了,来的是一辆面包车。上车才知道,他们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摄影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青年人占大多数。青年人的想法,我非常理解,当年我们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也是这样,读了点书,就想出去走走,不过,那时条件差,既没有出行的车子,也没有像现在有这么多的地方可走,更没有这么多的景色可看。那时出门只能看看旷野和荒凉,要想看景色,只有跟大人们上街,才能看到一些乡村见不到的景物,我记得儿时的一个伙伴,家里有竹园,他父亲经常编些竹篮、竹筐、竹篓等竹器逢集上街卖,有一次逢集,他喊我上街看普济桥,我很高兴就跟他来到街上,他与父亲分开后,就带我熟门熟路地来到普济桥,那是国庆节前夕,有人在普济桥旁拉电线接串联电灯,那时我们家还没有通上照明电,只觉得电灯有节奏地一会儿亮,一会儿灭,很好玩。伙伴好像在说,这个他也会弄。我们只顾看桥,看桥栏两旁石头上的花纹和古体字,看来看去,这些我们都看不懂,后来,就没兴趣了。我们又往桥下跑,站桥下河床上看桥孔和立柱上的石狮子,石狮子很讨人喜欢,看完石狮子,又重复回桥上,就这样桥上桥下的乱跑。后来,又去寻找普济桥上游的源头,那天我们跑了很远的路,一直到很晚才回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至今还清晰的记着。

第二天,我因为走亲戚,也是到晚才回来,刚到家,伙伴的父母带着哭腔来到我家,问我能不能帮忙找到他们的儿子,我当时心里一惊,以为昨天没回家,原来是他家今天失火了,过后,儿子就不见了。我说我可以试试,我跑到野外对着黑夜,用我们看电影学特务对暗号的声音四处乱喊,很快远地有回应了,我终于在一处玉米地里找到了同伴,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说他父母叫他回去。他压低声音说,不能,这样回去,他父母不会饶过他的,他说,他是学着昨天普济桥上人拉电灯的样子,在自家院子里拉电灯,他将一根长绳量成同样距离,扎上草团,挂在院墙上,浇上煤油,点着火,就是拉电灯了。没想到,有煤油的草团,一点着,火头大得吓人,一下子就烧着了院墙顶上的盖草,很快又窜上房屋烧着,失火了。他看着火势越烧越大,害怕了,就跑到玉米地里躲起来了。他看很多人到他家,用了很长时间才把大火扑灭,自己害怕被父母打,就不敢回家了,现在要回家,除非父母表态,保证不打他,他才敢回去,他让我回去传个话。我跑回去,将他儿子的话告诉他们,他母亲先表态,说不打他,后来,父亲又说不打他。我又跑到玉米地里将父母的保证告诉了伙伴,他这才同意跟我回来了。父母虽然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但都没有说话,就把儿子带回家了。

伙伴第二天跑来告诉我,说他父母说话根本不算数,都给他屁股打肿了,现在还钻心疼呢!说着,眼泪簌簌簌地就掉下来了。我劝了他好多话,他才停住哭声。这事一直在我心中难忘。

如今热爱文学的青年人,也是因为他们都拥有一颗钟情文学的心在骚动,他们结伴出去走走,是为了捕捉灵感,摄取瞬间,积累素材,好为今后写作做铺垫,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按照行程路线,第一站到高邮湖看湖上风光。第二站到邻市高邮参观镇国寺。中午,在一家普通的农家乐饭店用餐。下午第三站去一处公园看花海景观。一路上,年轻人朝气蓬勃,像小鸟一样活跃,叽叽嚓嚓交头接耳地吵杂着,他们拍照,交流,谈论许多与文学有关的话题,他们激情高涨地畅谈,营造的热烈气氛,仿佛把我也带回到了那个钟情文学的青年时代。

回来路上,有人提议,要将今天的活动建一个微信交流群,大家一致同意后,群名就叫“出去走走”。文友自告奋勇做了群主,并将我们一一拉进群聊,微信群很快就热闹起来了,有人将活动拍摄的照片制作成美丽的相册;有人将活动以“落日余晖”的名义制作成抖音播放;有人写成题目叫“湖上秋游”的散文让大家分享。微信群里一下子展现的全是这次活动的全程记录,情景再现,成为记忆。

他们又有下一次“出去走走”的计划了,据说,去看西霞山红叶,我想,到那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另一番景像,微信群里看风景,看到更美的风景,是我们的期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