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江树-刘人云的头像

长江树-刘人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3
分享

桃花潭诗醉千秋

桃花潭诗醉千秋

  刘人云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这首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唱,使安徽泾县桃花潭名扬天下,千年不衰。

桃花潭,位于安徽泾县城以西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

它距离我们当年下放的地方并不远。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下放在泾县东部的苏红乡,因为忙于谋生,都没有心绪去拜谒,而且,问起在那边插队的同学,都说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个大湖而已。再说,当时李白的诗和桃花潭等,都有“封资修”之嫌。看来,时代的风云也深深影响人们游览观景的需求和情绪。

今年秋,我们回到老家芜湖,女儿的闺蜜小D是做旅行社的,她主动邀我们去查济古村和桃花潭游览。我们欣然应允。因为桃花潭到底怎么样,很想一探究竟。

所以,等我们车到了桃花潭风景区大门口的时候,立刻吃了一惊,原来这里不仅是一个潭,而是一个规模很大、享有一定声誉的国家4A级风景区。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桃花潭也越来越美,越来越成规模了。我首先找来说明书等资料来看,对它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桃花潭现已建成了八景:文昌阁、中华第一祠、南阳老街、踏歌岸阁、东园古渡、义门、彩虹桥和桃花潭山水画廊等。还有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悬山式建筑的谪仙楼、彩虹岗石壁下的钓隐台、含李白诗意的怀仙阁、古朴幽静的汪伦墓等景点,还有保存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真是美不胜收,别其特色。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当地政府大力逐步修复桃花潭及各景点,打造出这一片省内外著名的诗意胜景。为方便游客,还临江而建了不少精美优雅的酒店旅馆。例如桃花书院民宿,它以泾川古代“十二书院”为文化底蕴,每一间房便是每一种桃花的“梦”,成为集图书馆、文艺沙龙、书画创作室、临潭观景台、江景餐厅、loft住宿、茶吧等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群落。

我们走过田野,先来到八景之一的文昌阁。它位于桃花潭东岸。占地十余亩,外围有院墙,内有花径、松岗、竹林、水池;阁共三层,分别高悬“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匾额,意义祝愿文运兴盛,步步高升。每层八角,檐角都系有风铃,风儿拂过,叮当作响,响彻原野,故人赞曰“塔岸闻钟”。

奇怪的是,它的周围都是广阔的田野。按常规说,这样一所文人兴会之所,应建在城市或县镇,怎么会建在田野中呢?一查,它建于乾隆年间,看来还是沾了李白的光,求保一方文风昌盛,因为这里有桃花潭。

沿途田野很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再向南,就是南阳古镇。从小巷里进去,很少居民,门户紧闭。走了百米左右,到了南阳小街,这才热闹起来。脚下是青石板路,两边都是商铺,吃的用的日用品应有尽有。

走到街的西头,便看见一家小院,门楣上写道“汪伦别业居”,顿时兴趣大增。

别业一词是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别墅,称为别业。

也可以说,这里是已隐逸桃花潭居住的原县令汪伦的别墅。我在门口探望了一下,里面是个精致的小院,院内右侧是一间客厅,有位姑娘正对着门在条桌上写横幅,我未敢惊动她。遥想一千多年前,汪伦与李白等人在此豪饮行乐,仿佛跟现代人并无多少差异。

据1996年版《泾县志》记载:“汪伦,又名风林,本县人……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汪伦曾为泾县县令,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生平喜与人交游,尤与李白、王维友善。爱饮酒赋诗,议论政事。”

天宝元年至宝应元年(742——762),李白多次游当涂、宣城、秋浦、南陵等地,并应汪伦、万巨相邀游历泾县桃花潭。汪伦邀李白时曾别出心裁地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相请,李白怦然心动,欣然前往。到了方知十里桃花乃潭水名,万家酒店为店主人姓万后,哈哈一笑,高兴地留下了。之后汪伦以美酒盛情款待,结下深厚友谊。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这样记载下这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汪伦还多次邀请李白到其别业居住,并极尽盛情款待。李白在此也十分愉快,写下了五言古诗《过汪氏别业》二首:

其一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其二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此诗写的是一次离别。在诗中,李白一是描写了聚会场景,池馆美妙,高朋满座,饮酒欢歌,通宵达旦。二是赞赏汪伦志趣高雅,可比仙人,且情意真挚深厚。总之,秀丽山水,美酒佳肴,轻歌曼舞,好不逍遥快活。

据《李太白文集》记载,汪伦招待李白,开席三天三夜,灯火通明,歌舞不息。送走一波文人,再来一波墨客,轮番作陪,把李白当成神仙一样款待。这样让李白喝的开心,玩的尽兴,才有后来多次拜访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据说,夜宴之后的第二天,李白还要继续去别处游玩,而且,李白应该已跟汪伦说明了。又因为已经玩一个通宵,所以第二天李白便没有打招呼而直接离开。但是没想到,忽然听到了岸上传来了踏歌声。踏歌是古代尤其唐朝很盛行的一种乡间习俗,一般是很多人手连手,边唱歌边踩着节拍跳舞,人越多唱跳起来的效果越好,常在丰收和节日里进行,表达祈福和祝福。

在陪玩了一夜之后,汪伦显然仍惦记着要为李白送行,所以他带着一群人赶忙来到了岸边。不难想象,你的朋友带着一群人,踩着节奏,载歌载舞,为你唱着祈福的歌,为你送行,会是何等场面?

而这种热情周到的友情,自然让李白感动不已。再想起这些天汪伦的真诚热情,李白将不禁情动于衷,吟出了这一首不朽之歌。

汪伦别业的前面就是踏歌岸阁。

它始为东园古渡口建筑。相传这里是唐代豪士汪伦率一行人踏歌送别李白处。后人为纪念此事,称东园古渡口为“踏歌古岸”。明嘉靖年翟容等捐资,在踏歌古岸遗址处修建了一座二层楼式“踏歌岸阁”。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可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清乾隆年间重建,民国初复修。它与“汪伦别业居”一样,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阁为砖木石结构,分两层,底层为通道,旁边有木梯可登二楼,可见古老的棕色木板墙上挂有名家诗画条幅,前后有窗,前可俯瞰桃花潭景色,眺望对岸的万村老街、彩虹桥、汪伦墓、太白楼等景点。后可凭栏观看繁华的街景,熙攘的游客。我们也高兴地登上二楼,拍照留恋。

走出踏歌岸阁,从石阶下,是一大块石滩,两边绿树成行,足可以让众人在此“踏歌”,现建有汪伦送李白的塑像,使人不由得想象当时踏歌送行的感人场面。刘禹锡的《竹枝词》里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一样是情意绵绵。

来前可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处极有价值的景点,语文教科书中此诗的注释里,应该补充介绍,加深学生理解。

接着,我们坐上游艇往西岸万村风景区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心将被这天然秀丽,玲珑晶莹的青山绿水所融化。特别是潭面广阔舒展,水光潋滟,冰冷镜洁,碧波微荡,仿佛藏着无数碧玉玛瑙。若当朝霞夕晖,星闪月照,山光水色,尤显旖旎。

潭岸石木参差,古树青藤纷披,徽宅楼亭隐约其中,仿佛置于仙境。却有那袅袅青烟,提醒你这是人间桃源。

若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又是一番明媚春光。岸边阡陌纵横,油菜金黄,麦苗青青,杨柳青青,桃花似火如霞,可谓“十里锦绣九里莹,桃花如雨柳如绵”。

船到南阳镇的万村,只见怪石耸立,古树青藤,老墙斑驳,古色古香。

唐朝时,从北方迁来南阳镇的万氏已富冠全县,整个万村皆用桃花潭卵石铺路,商铺林立,形成一条“万店街”,是皖南诸县的货物集散地。向有“街头古镇”之称,而万店街上最为著名的是万氏开设的一家“万家酒店”,专卖万氏自酿的家酒。

万村有一豪士叫万巨,学问渊博。他考取进士后,辞官归隐。是李白的密友。

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李白因来安徽寻访万巨,途经歙县,遇汪伦。汪伦修书一封邀李白,便有了上文所说的“骗局”

李白在访万巨时吟诗《访巨公吟》,调侃汪伦曰:

汪伦说话甚奢华,命子提壶问酒赊。

七里哪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

漫行陌下崎岖路,遥望扶风豪士家。

曾到街道无酒卖,万村渡口实堪嗟!

我们上岸后,进了古村门,游客蛮多,来来往往。进了小巷,圆石铺就的地面,陈旧的房屋、墙壁尽显岁月的沧桑。一会便来到了万家酒店遗址。

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墙砖斑斑点点,颜色灰暗。大门右边墙上挂着“万家酒店遗址”的牌匾,竖挂着中黄边红的酒旗,上面写有“十里桃花”和“酒”的字样。大门关着,正在维修吧。当年李白、汪伦经常在这儿喝酒。那尽兴痛饮的姿态真令人向往。

前面有“民俗馆”,我们便进去,里面排着长柜台,卖纪念品,多的是各样包装的桃花潭酒。售货员笑眯眯的,倒酒小杯,请我们品尝。我有点迟疑,还是喝了一口,结果不错!跟以前喝的老酒一样,有点辛辣。售货员说:“这是我们自家用糯米酿的,不是勾兑的。”确实,很地道。我们买了三瓶,高兴的是,可以喝与李白一样的好酒了。

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不少景点来不及去游览了。我们便返回原程,再次乘船过桃花潭时,望着已洒上夕晖的潭水,不禁联想翩翩。

李白与安徽尤其皖南特别有缘。有人统计,在李白存世的近千首诗作中,与安徽有关的占了近1/3,其中不少成为千古绝唱。其中曾7次到访过宣城地区,留诗83首,在泾县留诗13首。这真是皖南人的幸运和光荣。

再说《赠汪伦》这首诗吧,它成了千百年来歌颂友情与送别亲友的最佳诗词之一,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脍炙人口的真情之歌。

千百年来,每当人们谈及友谊或亲友作别时,都会自然而然想到这首名诗,感受到人间友情之温暖与真诚。

这也因为此诗具有很鲜明的艺术特色。全诗情真意切,“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黄叔灿《唐诗笺注》)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亲切可感。

它恰似一杯醇香芬芳的千年老酒,一瓶香飘千里的琼浆玉液,陶醉了桃花潭的山水花草,陶醉了千年以来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

20231102于芜湖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