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石的头像

李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2/08
分享

观瞻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随想(随笔 2816z)

退离三尺讲坛住进了长沙。20多年来,这里的许多高大奇特建筑,不仅让我增添不少见识,而且常常让我感动,而最让我难以忘怀和深深感动的,还是矗立在烈士公园最高处的那座高大厚实的纪念碑。

前年夏天,前去看望我和老伴的孩子们高兴地告诉我,咱们县城的金鸡岭上也立起了一座高大纪念碑,意在为纪念长期以来县内外所有的人民英雄。我听到后,心灵深处立即涌起一阵又一阵的特有的欣慰和暖流,紧接着,我的对人英雄的景仰和崇敬之情,就连续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而且一直没能甚至久久难以忘怀。

回到县里的次日上午,我的第一件要紧事,就是爬到我住的六楼顶上,观瞻我多日来一直惦记于心这座纪念碑的丰姿和她永远不可磨灭的悲壮情怀。

纪念碑矗立在我住的六楼顶层西南直线约3华里处的金鸡岭脊最高处,碑身成正长柱体,估计连座基高14米有余,碑文虽然看不分明,在夏天骄艳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耀。四面分别按地形高低围有三重乳白色大约各一米高的围栏。围栏四周,翠竹丛生,苍松挺拔,山岚徐迟,鸟鹊奋飞,大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骁勇和亢奋。当天,我很想直去观瞻一番。孩子们说,这里只做完一级工程,还不能对外开放,待到所有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后,一定领我前去拜谒。我只得听从安排,坚定地按捺自己心灵长时间的冲动……

1950年初春,我13岁,县内土地改革还没开始,我曾作为乡儿童团代表,随乡政府几位领导和基干民兵,步行60多华里,来到这座县城山腰,参加为在本县山区剿匪而牺牲解放军战士的葬礼。

据当时的县领导介绍。这位战士系河北某县人士,25岁,父亲早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家里仅有孀居的母亲和未成年的阿妹。当天剿匪,他是为救一位母亲和她怀抱里的孩子挺身而出而中弹倒下的。后又据说,在其后的1956年清明,他的母亲带着他的阿妹辗转几千里,曾经前来这里看望他的坟墓,那时,这山湾已经杂草丛生,那位让人尊敬却还衣食拮据的母亲和他未成年的阿妹,只能抱着那块冰冷墓碑痛哭流涕。

当天我就曾设身处地想到:在让别人母女美美地活下来而让自己母亲和阿妹孤苦地过日子,并且马上就要让自己年轻宝贵生命消失的关键时刻,他毅然而决然挺身而出,丝毫不曾犹豫,这种品德不就大可以动天地而泣鬼神?河北籍战士,你太伟大了!我们全国人民都大可以为你树碑立传,为你高歌,为你从事你的伟大而崇高的未竟事业而赴汤蹈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还曾多次听到和读到多人念念不忘抗战时期,在我们县山口铺玉霁亭边和日本鬼子血拼的国民革命军第79军军长、民族英雄王甲本烈士的动人事迹。

王甲本将军,1901年出生于云南富源县,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学堂,功绩卓著,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79军军长。在淞沪战争、台儿庄战役和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因杀敌报国立有大功,被称为“硬仗将军王甲本”。据说,当年的不少侵华日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直冒冷汗。

1944年7月中旬,为驰援被困衡阳中国守军,他率领79军全体将士,勇猛攻击,几近救出友军。后因日军兵力过于强大,也因自己部队伤亡惨重,弹药奇缺,他不得已奉命率部转战于邵阳和东安一线保卫大后方。因信息错讹,于9月7日拂晓,在率领军部手枪队到达本县山口铺村附近时,不期与化装的日军大部队遭遇。在这决定他和他随身的部属生死存亡重要时刻,他毅然而决然率领身边所有的成员,与凶恶的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战斗中,他除自己沉着勇猛射击,还告诫全体战士“宁死不当俘虏!”当全排战士全部牺牲日军官兵逼近他身边时,他仍拼死抗击,用手枪击毙七八名日军,然后又赤手空拳与日本官兵进行肉搏。在他的头部、颈部、胸部都被敌刀砍伤,两只手掌早就血肉模糊后,仍然斗志高昂。最后被敌人刺刀刺穿腹部,英勇牺牲。年仅43岁。

王甲本将军牺牲后,举国同悲。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特地派人翻越千山万水赶往湖南武冈参加追悼会,送上最有分量的挽联。上面写道:“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横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追悼会上,全军将士和各界人士无不为他坚定的牺牲精神和伟大的民族气节而超常骄傲。就是在解放前夕全国动乱和解放以后文革不很正常日子里,山口铺村刘家祖孙三代人都自动先后为他和他的副官守墓。1985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这位高级将领为革命烈士。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凡去凭吊的人,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性别和国籍如何,都为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深深感动。

在听到和读到这个故事后的四十多年一万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只要听到或想到这件事,我的心灵就要深深地撞击。一位云南籍的军长,还只43岁,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块亲爱的热土,为了这绵延数千年曾经为人类做出过和正在做出重要贡献炎黄子孙的尊严,竟将自己宝贵生命于不顾,这是何等的慷慨、何等的悲壮、何等的伟大和何等的崇高……

写到这里,我也禁不住想到我家伯父的往事。他,一位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热血青年,19岁就被迫当兵,先跟随湖南头面人物北伐,南京失守后,就跟随他的上级在苏浙皖一带打游击,虽然那支部队性质还当别论,但其中包括他在内绝大多数中下级军官和士兵还是与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他,作为一营之长,在长达七八年和日寇近百次的交战中,一直身先士卒,最后被日本鬼子的手枪击穿右大腿的命根处,三年内战爆发前夕他就退役还乡。文革时期,有人强加他某些罪名。他在病逝前夕,就曾几次骄傲地说:“我虽然算不上英雄,但我却无愧于这片国土,对得起我们共同的祖先。”果然,在他离去几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正式下文为他昭雪,县里也追认他为抗战老兵。

照直说来,我的伯父的确没谁授予他“人民英雄”称号,但他在和他的部属为抗击异族入侵中多次出生入死,在了解他的全部历史的人的心目中,还是认为可以和“人民英雄”这个崇高称呼沾些边角。我和我的弟兄们,多年来也多曾因为观瞻天安门、长沙烈士公园以及全国各地许多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他当年和日本侵略者拼杀感到欣慰和荣耀……

今年国庆假期,金鸡岭上英雄纪念碑配套工程虽然还在继续,但通往纪念碑的盘山公路已经修好,我和我的老伴带着由来已久对人民英雄深深的敬仰之情,乘坐孩子的小车,沿着宽敞而又庄严新路上去了。

下了车,我们一行几人迈着十分虔诚的脚步,从三重宽敞的碑门拾级而上,只觉碑身十分庄重而又十分伟岸。碑身都由大理石砌成,深辟的东南西北四个碑面,都以同样的手笔直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斗大金字。再看碑座四周,早就供有格式各异的花篮和绶带。那无数密密麻麻的悼词和誓言,更是让人心境深沉而又亢奋。再看山下整个县城,所有大小机关、大小商店、中小学校、各式各样建筑群、公园和风景林,都在它的四面八方坚定挺立,祥和而又气象万千。真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和我老伴以及同去观瞻的家人站成一行,在向着纪念碑身虔诚地三鞠躬后,都更深地感受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同时也更深觉我们而今每个炎黄子孙美好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更加尽心尽力,更加脚踏实地奋勇前行。(2023-11-3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