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长平的头像

常长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24
分享

激情一行五龙洞

文/常长平

 

原平顺县文化中心主任宋建明同志早就说要去五龙洞探秘,只因杂事迟迟不能成行。今天早上宋主任打电话说,“八点准时出发。”我吃过早饭就到约定的平顺中学门口等车。一会儿宋主任就带车来到。一同去的有宋主任夫人、年近八旬的老文人石军同志,小杨女士和司机小王。路线是经西沟、寺头、大山、天驰岭、门楼岭、天脊山(羊老岩)再往北直到五龙洞。

今年以来,三北大旱,长治、平顺也不例外。一路上,看到庄稼的旱象实是惨重:玉米叶子干到了穗子跟;将近处暑了谷子好多还没有抽穗,农谚说“处暑不露头,割上喂老牛”;山蛋已经干秧。有的地里父老乡亲正在刨山蛋,刨出来的山蛋又小又少,不达往年的一半。我们看了感慨万端:“天下一百八十行,最数农民苦行当。”的确,父老乡亲为了收获粮食,一年四季劳作,头年冬天就积肥运肥,准备籽种,早早就定下来年种植计划,什么地种玉米,什么地种谷子,什么地种山蛋,什么地种蔬菜,什么作物经济效益高,春天怎样适时高标准下种,夏天怎样精心经营管理,心中都考虑的格格节节,埋下了希望丰收的种子,好像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果实。春播前犁耢整地,施肥、下种、地膜覆盖;夏天几遍搂锄,“早上露水,当天汗水”,越是火红的太阳晒着,越是在田间加强管理,再受多大罪、再吃多大苦,他们全认了。但是秋景到底怎样谁也说不清,古人云:“种在人,收在天”,一点不假。看看地里的庄稼无不寒心。想想我们在家里冬天通着暖气,夏天安着空调、电扇,吃的、穿的都是享受着父老乡亲的劳动果实,于是个个心里对父老乡亲倍增了敬重之情。

还好,全程的柏油马路、砼基路面,平坦光亮,虽是不上就下、不左就右地拐弯,但仍觉舒服,司机小王师傅技术高超,坐在车上有惊无险。这与我1976年初去羊老岩工作时爬的羊肠小道相比,真感到无比幸福。特别是看到我们三十多年前和父老乡亲共同播下的松树种子已变成了漫山遍野、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心中甜丝丝的。微风吹过掀起层层波浪,林中的金鸡鸣叫、灰兔撒欢、春燕起舞、百灵和鸣、百花竟开、蜜蜂“嗡嗡”、蝴蝶“翩翩”,真是一份美丽的动画。

走到羊老岩,在车上一下看到三十余年前我在羊老岩工作时的小伙子秦水林,倍感亲切。五龙洞我在三十多年前就进过,当时,我还年轻,和我同去的人都没有我精神充沛,看了个详详细细。但是由于时间长了,印象也已淡化。原本宋主任就是叫我当向导的,看到了水林,一来是旧情复燃,想叙叙离别之情,二来这不正是最好的向导吗?于是我叫停下车来,趁他不注意,一把就将他拉到车上。他一时没有迷闷回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被警察抓了呢,看起来非常紧张。扭头一看是我,紧张情绪一下就飞上九霄云外,紧紧地把我抱住了,“怎么是你呀,把我吓了一跳。”当他知道了我们是去探秘五龙洞后,自然甘心当向导。宋主任问他:“你没事吗?”“常主任领你们来了,有事也要去。”他说,“那里正是我的领地。”我说,“怎么是你的领地?”我心想,我在这里工作时,五龙洞是公社的林场,是由公社领导和场长许丑则带领干部、职工每天带着干粮,在干石板上造起的几千亩林,当时虽很不起眼,但是却对它抱着很大希望。水林作答,“改革开放,林场解散了,我已全盘承包了。”我问“怎样承包的?”“我出了3 万元,经营权就是我的了。”我们看到全部都成了两、三丈高、主干粗壮、枝叶茂盛、生机勃发的势头,十分喜人。我说,“现在全国大搞植树造林,城市都搞大树进城,把这里的树搬进城里该有多好?”水林马上喜滋滋地告诉我们,“这二年我已卖了几百株了。”“都是咱县买的?”“不光咱县,晋城、高平等地都来买。”“一棵多少钱?”“一千多到两千元吧。”我粗略一算,这不就收入几十万元了吗?而看到间伐、移走的几百棵树只是这林场的“冰山一角”。我说,“您可发财了。”他由衷地笑了。

说话间,已到了五龙洞原林场的场部。一看到那些房屋,使我的心一下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住在这里与许丑则研究、部署林场规模、规划造林的场面。看到今天这种发迹的情况不禁欣喜若狂。

一看,哪有五龙洞呢?早已被铺天盖地的森林给遮挡了。我心想,多亏叫上水林当向导,不然,我还真找不到呢。

在水林的带领下顺着一条林间小道往里钻。一进去,黑格隆冬,看不见天,身上骤然凉了许多,一身的汗一下全落了。树干及枝叶不时地在身上、头上、脸上摩擦,在向我们表示亲情和欢迎。脚下的松针、落叶铺有半尺多厚,踏上去绵呼呼、轩吞吞像海绵一样。心想,这样的密林,下三天雨也不会像三十年前那样发洪河。

“到了洞口了!”水林一声叫喊,真的就透出了光亮。我们跟着走出了树荫小道,登上了台阶。太阳毒呵呵地照射下来。“咱先在台上晾好身子再进,里面很阴,不然要中病。”我们正好在台阶上一面休息、一面向远处观望。洞口在万顷林海之中,千丈悬崖之下,林涛呼鸣,鹰雕高翔,使人产生一种肃穆心情。极目远眺,林海茫茫,十分壮观,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隔沟对面的东寺头、虹梯关的山林以及后石公路。但,瞬间,云雾飞渡,把整个山沟填了个满满的,如同大海。这是这里气候的一大特点,瞬息万变。这时石军老人触景生情,立即吟诗,“头顶红日照,脚下白云飘。茫茫林海游,似仙真美妙。”一下逗起了大家的欢心。

“美景还在后面呢!”水林发话,接着引领我们进洞。一进洞口,正殿台上端端正正坐着五尊龙王的塑像,一个个身躯巍峨、威武雄壮、方头大脸、龙袍加身、神气十足。神台边上竖立着七八通高大石碑,都是明、清以前的古碑。供桌上摆着香炉,香烟袅袅,香气诱人;各式供品排列有序,四周挂着无数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香客们送来的锦旗、牌匾,字样有“有求必应”、“镇山护民”、“风调雨顺”、……我和宋主任抓住机会,摄下了这威武的场面。“点上蜡,随我往后走。”水林一发话,我们随即掌灯起行。一到塑像后,就出现一眼望不到底的宽阔大厅。这时蜡烛的光线显得十分微弱。我们每个人一支蜡烛也看不清脚底下的形状。当我们停了几分钟,眼的视力渐渐适应后才能看个大概:这个大厅大约长150米、宽100米、高15米左右。我们惊动了正在这里栖息的各种鸟,纷纷飞走。这时我突然想起1978年冬和西桥沟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买根来这里,看到两三丈高的洞顶上到处挂着冬眠的五龙子(也叫五灵子)、蝙蝠。我们硬是用石头把一个给打了下来,掉在地上,它还在冬眠。摸上去,身体非常僵硬。我从来没有见过五龙子,就把它装在衣服口袋里。想回到公社让同志们和孩子们开开眼界。谁知由于我身体的温热,赶到公社才把它放出来就苏醒了。在大家开过眼界后,知道它是吃害虫和柏树叶子,屙名贵中药材的益鸟,就把它放生了。水林点着洞中的岩石一一给我们介绍:“这是虎头、这是卧虎、这是灯塔、这是神猴、这是仙羊、这是仙牛……”一个个活灵活现,身上都是鼓突突、圆溜溜的白色乳头,就和现在高档商品的泡沫包装一样,它们全是明光闪耀的钟乳石,整个洞连成一体。宋主任说,“这样的宝贝要放在北京,可是价值连城呀!”地上全被草木灰掩盖着。宋主任是文化人,对考古很感兴趣,他说,“这要叫考古专家看到,一定能研究出它的历史价值来,说不定是远古人类的遗址,起码也是历史悠久的圣地。不然哪能有这么多草木灰呢?”

水林说:“这是第一洞,五个洞是连环的,都跟着我进第二洞。”大家小心翼翼地跟着后面,年轻人帮扶着我们两个老朽。到了第二洞、第三洞、第四洞一洞比一洞更加美妙,都似珍珠、玛瑙排个满满当当,本想用照相机照下来,但电池不行了,十分遗憾。石军最老,来时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穿的鞋不得法,走几步鞋就掉了,由于灯光暗,一丢就很难找到,所以第五洞他就不进了。我在三十多年前就进过,为了照顾石老,也就留下了。第五洞的口很小,里面宽敞,只能一个人倒退着下去,才能看个究竟。只有水林和宋主任、小杨、小王四人进去。当他们出来时,都浑身上下成了黑灰人。宋主任的雪白衬衣成了黑衬衣,两臂都黑通通的,但他顾不得这些,兴奋地说,“第五洞最精彩,好比是龙王爷的藏宝库,还有各个朝代的名人佳士题的诗、词、字,对考古最有价值。来五龙洞不进第五洞,将是终生遗憾。”

返回到第一洞,水林指着南面说,“这里是南洞,你们看,全用石头垒住了。传说这个洞挺深、也挺神,有水。周朝有一个戏班子来给五龙爷唱戏,唱过后,想进去看看,结果进去的都没有出来。朝廷怕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就下旨把洞口垒了。从那时起就再没有人进过。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就在这里躲藏练兵,练好后出去在太行山上与王莽周旋,最后将王莽的军队在消军岭彻底消灭,建立东汉称了帝。”他用手指着下面的山头说:“明朝陈卿起义,也在这一带,这山脚下就是申河寨、马武寨,再往南有军寨,陈卿在这里驻军练兵,占领了三省八洲四十余县,震惊了朝廷。朝廷平了陈卿才立了平顺县、长治县,并把潞洲提升为潞安府。清末、民国初期,河南林县天门会也在这里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太行南部根据地的腹心地区,从那里下去就是寺头,寺头是太行四地委(平顺地委)、四专署、四分区所在地,咱们的八路军就有一部分住在这里。”

五龙洞的秘密还有多少呢?实在是难于估计。

从洞里出来在小广场留念合影过后,就在羊老岩的“天脊山民家饭庄”品尝了山珍野食,饭饱之后告别水林,立即起程,一路上沿着后石公路到玉峡关,又往杏城镇、龙溪镇、西沟回到县城。谁知黑云一直在我们头顶上积聚,越来越厚,从杏城开始下小雨,越下越大,到了县城已成了中到大雨,时间也长,基本解除了严重旱情。宋主任感慨地吟诗:“这真是‘有心探秘秘难得,无意祈雨雨行空。看了五龙神仙居,带来喜雨解旱情。’”

2009、8、16初稿,2021、5、1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