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丁祖胜的头像

丁祖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26
分享

修鞋人


“王师傅,鞋跟塌了,能修平整吗?”

“老王头,我这鞋帮子散线了,个能缝好,跟新的一样结实?”

“师傅,新买的鞋,给保养一下,加个鞋掌,行不?”

每天早晨,顾客从不同的方向不约而至,他们,或手上拿着、或方便袋拎着、或自行车篮框中放着,单只的、成双的,布的、皮的,高跟的、平底的,那些鞋,询问后丢下,求稳妥踏实。也有心急的,穿着来再依旧走,坐等修好,犹如上世纪六、七年代修钟修表那般稀罕,要亲眼所见大师修理未偷换大件才心安。一双破鞋,能有啥可换的呢?

“好的,放着吧,下班了就能过来拿”;“你急着要呀,稍等一会,很快就弄好。”老王眯着眼,循声看人、瞅一瞅鞋,眼光扫描写真评估,笑眯眯地一一答复。走的人宽心,逗留的安心。

王师傅被名片,要义是修鞋大王。他能把破的修好,旧的修新,你根本看不出来。不但穿着舒服,与新买的没差别;外观也很养眼,瞅不出折旧痕迹,有的甚至超过新买的。

上周外出,期间穿插着户外考察,随脚的鞋免不了一路担当,像什么水泥路干燥、柏油路黏糊,砂石路零散、泥巴路弹性等等,我都放脚过去,任其享用。它都接收指令,在鞋垫的暗示下,一一亲吻,收获颇多。鞋随人,人随行。由于祖传外八字,等一周过来,明显感觉鞋跟外侧衰减了许多,也就说,局部地区热吻过度,渐消瘦了。

比对五天八万步的战绩,鞋损之代价,不值得计较,况且自从有了王师傅,鞋之忧,一解三十年。

王师傅的修鞋铺其实就是巴结在两个门面房的交界处小外沿,一平方不到,根本谈不上铺子。一个上线的机子,两个板凳和两个常年不回屋的铁皮柜便是他的全部家当。与别的修鞋铺子不同的是,王师傅给修鞋人坐的是干净的靠椅,自己坐的是小板凳。在你脱下鞋时,随即便有一双干净的鞋放在你脚下,冬天绵软暖和,夏天清爽透气。

“最近跑了不少地吧?”王师傅端详了一下,并不急着下手。

“你怎么知道是最近,而不是这么多天一直以来呢?”我好奇地讨教。

“后跟新印,两只鞋还不一致,说明你走路轻重有别,而且是城里的路,沥青磨损。”

好嘛,修鞋的成算命的了,要命的是一说一个准,毫无掩饰。我不敢继续接这话题,要不成汇报工作,连隐私都托盘的那种。

王师傅见我不再想评论鞋下功夫,便知趣地赶着自己的活。我也顺势捧场,观察起来。

他接过鞋,放置膝盖处的皮围裙上,眼皮下垂,目光降落在磨损处,端详一下,找出了处方。只见他手持平挫,将鞋后跟轻挫至新毛而不是擦净。新磨蹭的毛坯,并不急着贴块,找来一块同质胶塑,按磨损度匹配,找平粘胶,吻合后再平削,后跟由此一扎齐。这修补,与一直以来的多数修鞋匠直接钉鞋掌不同,除了工序多一道,增加了找平的基础工作,还为后来的钉掌理顺前嫌,将凹凸不均转为齐整,提升恢复如新感的脚用舒适度。如此做工,再贴掌过胶压平。

多数鞋匠直接巴拉出一块皮,目光与磨掉的后跟比对一下,然后简单打磨上胶钉掌。再扔至主人脚下,完工。王师傅细得很,精致落在了修正和紧搭。它其实一次性做了一般修鞋匠干的两份活。打磨、起毛,静置、审视,胶合、找平,再接鞋掌、过胶、压平。熟练的动作在利刀外围修饰中,将鞋跟四周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平稳地放在地上,接着操练下一只。也正是这种多此一举,成就了同行皆远去,惟有老王存的如今。整个城市,修鞋老王,知名度在需要修鞋的群体中,无人替代。

顺着王师傅的手艺活,串联出多处记忆。小时候开运动会,上场时,要求穿白色运动鞋,可家长就当没听见。没办法,在聪明的同学帮助下,跟老师要了两支粉笔,把布鞋从前往后涂了遍,穿上跺几脚,甩去浮粉,再用粉笔头在重点加固部分反复涂画。经过多次打磨之后,除了心里不白,上场白球鞋基本完工。

后来小学快毕业时买了第一双白球鞋,平跟的那种,比有钉的白足球鞋低一个档次。即便如此,那双鞋穿在脚上,移动的明晃,心里亮堂堂。清洗后晾干,都贴上卫生纸,据说这样不会褪色、染色,可以白度不减。为了防止被外物玷污,晾晒的那一天,哪都不去,就在白鞋旁,守护着。等干了,不用手碰鞋面,指尖触摸一下里层,确认真的干了,才捧回去。可鞋终究是易耗品,破损的那一刻,谁也避免不了,犹如日出日落,岁月痕迹而已。那一次,受损的平底白鞋用报纸裹严实,来到王师傅那求助。他笑呵呵,用白帆布里衬,白线过损,顺着鞋面纹路,紧密整齐地把破绽掩饰起来,丝毫没有痕迹。王师傅修过的鞋,伴着我成长,直到脚大不顺主,实在撑不住,才送给了弟弟。

三十年间,不知道王师傅修了多少双鞋,但肯定多于他花白的头发,多于这里无数个工匠。我们这个地方,三十年间,还真没有人光着脚丫走路,包括流浪汉,据说王师傅看到光脚的,都会免费送鞋,四季不断。王师傅的手艺没有继承人,这一点,从修鞋间隙的唠嗑中早已察觉。他总是沧桑感十足,来一句“现在年青人,谁还干这个”收场。

老王修了三十年的鞋,我体验了三十年的修饰,我们都在彼此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实践着各自的职责。是否精细,看作品;能否执着,看人品。

回到单位,说起老王,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即将退休的老张,补充了一句,那个老王,很好,在你工作的前一年,我就认识他。从我们这出去的,绝大多数都会有益社会,不再犯罪,他便是可靠的示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