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兆生的头像

张兆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3
分享

小年与糖瓜

又是一年新岁到,冬尽寒往是新春。俗话说“小寒大寒完了一年”,一般来说小寒大寒都在旧历十一月末到旧历年前,是一年最冷的日子。“腊七腊八冻煞叫花”,但近些年气候变暖,冬天也没那么冷了,今年的腊七腊八我住的地区不过零下十度左右,已没有过去冰天雪地的景象了。一入腊月老百姓就进入过年程序,首先是腊八节,其次是小年节。

   小年节要祭灶,单独给灶王爷上供,灶王爷是家神,县官不如现管。天高皇帝远,玉帝不亲自管人间琐事,所以玉帝也没特殊待遇享受百姓单独祭祀。中国老百姓就是这么现实,儒释道大都混着信,对他有好处就都信。为什么要祭灶呢?我觉得除了神话风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是农耕文明。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填饱肚子,“小康”生活为理想。所谓民以食为天,自然炉灶就重要了。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粮食就凉锅冷灶,所以盼望灶王爷保佑灶里不缺柴,锅里不缺米,就成风俗了。

   我家乡有个风俗,一家人到不全是不祭灶的,腊月二十三能回去的都回去,只是为了祭灶。自从我十八岁离家,好像基本没再祭过灶。前些年逢家里人齐全也祭过几次,我不精于此道,嫂子倒是热心,我想不到的嫂子都给我准备齐了,松香烧纸等。无非上供品,烧香烧纸钱,然后好话多说几句。

   过去老人就是规矩多,母亲杀只鸡也念叨:“鸡呀鸡呀你别怪,你是阳间一盘菜。”心中念佛却要杀生,还编出许多理由,老人们心里也着实矛盾着哩!祭拜灶王爷时,小孩说多了话或大声喧哗老人也不愿意,说是冲撞了灶王爷,对灶王爷大不敬,怕灶王爷上天说坏话。

   有个民间故事说,白牡丹和吕洞宾私情,生了个私生子,这可触犯了仙家法度,那白牡丹拒绝说孩子的父亲是吕洞宾,因此,被贬为凡人。母子俩相依为命。等孩子到上学时,要过河,总有个白胡子爷爷背他过河,还和他说不要和别人说。时间长了,白牡丹觉得孩子上学过河咋从来没湿鞋呢?就追问孩子,孩子没法就把情况说了。白牡丹说下回你问他,问他为啥背你过河。孩子就问白胡子爷爷,爷爷说他将来是真龙天子,但是千万别和人家说。回家后白牡丹问,孩子就都说了。白牡丹百感交集,烧火做饭时,就用烧火棍敲打炉灶,这回我终于熬出头了,不再烧柴灶了!那炉灶不是灶王爷吗?被打的灰头土脸,门牙也掉了几颗。于是,恼羞成怒,便到天庭告状,和玉帝如此这般一说,玉帝大怒,就派天兵天将把白牡丹孩子龙筋抽了。

   你看这灶王爷不敢得罪吧?据说灶王爷是玉帝的远房弟弟,安插到人间的耳目,监视凡人做坏事,保佑凡人一家平安的。灶王爷也姓张,作为灶王爷本家我曾经一度很自豪,但遇荒年也没见灶王爷向锅里撒把米,却享受凡人供奉。虽对本家爷爷不帮忙颇有微词,但也不敢过于造次。所以,我常下厨做菜,经常和灶王爷聊天。列位看官也得注意,以后家里无论男女都要在厨房多待会。给父母做饭是孝道;给儿女做饭是本分,灶王爷天天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要嫌弃灶王爷,和灶王爷多套近乎吃不了亏的。因此,老百姓总是单独给灶王爷上供。不但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还得让他吃糖瓜粘住牙,好话不说,坏话说不了就行了。

   家里人不齐时,虽不举办祭灶仪式,别的没有,灶王爷年画是得请的,不能说买的,但不说买不给钱人家也不送,分明是自欺欺人,但还是乐此不疲,不知是愚昧还是虔诚。

   老人们还真是虔诚得很,小时候见小脚老太太磕头如捣蒜,口中念念有词,谣曰:“灶王爷爷你听着,厨房里你见天瞄着过。我顿顿省吃又俭喝,抛米撒面是一时错。炉窝里肮脏是娃哩多,你老人家可得担待着。这糖瓜吃不了全拿着,捎给玉皇大帝尝一尝。我这里与你把头磕,上天去可要与我把好话说。初一你早点回来别耽搁,到咱家吃我蒸的枣山馍。”不知我老家老太太说的是否也是这一套,也没记住,应该差不多吧!

   从画中看灶王爷也是一大家子人呢,再不济也得烧炉香,少不了的糖瓜!糖瓜,灶王爷是闻到了,玉帝可否尝到?谁知道呢!

   这“糖瓜”既是小年祭灶必不可少的供品,也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甜品。小时候家里穷,也没看到父母买几回糖瓜,往往放上一小碟花生糖了事,因此,那糖瓜就成了甜蜜的向往,不知我家灶王爷有何感想。

   老人们为了打消小孩的念头,常用谎话欺骗,说“糖瓜”是老太太用嘴吹的,里面有涎水,可脏;又说狗肉小孩也不能吃,吃了没耳性;那甘甜的柿饼更不能吃,老太太脚后跟捻的。可大人又说了,大人们脑子老糊涂了,吃狗肉也无所谓了,小孩还得读书,千万不能吃。等长大了知道不是那回事,又开始骗自己的孩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生大概如此吧!

  “糖瓜”是北方特产,基本是为“小年”准备的,就像“月饼”,过完节就没人买了。它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的长条扁圆型两片合成圆状滚上芝麻就叫做“糖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是我们当地最有名的。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陈楼糖瓜是陈氏先祖陈孟春所创,据说当年陈氏先祖从河北迁来时,就带来了糖瓜的制作手艺,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式。陈楼糖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是甜、香、脆,但依旧还是粘牙,让人欲罢不能,欲吃烦心。

   进入腊月糖瓜就上市了,人们总是问商家是否“正宗陈楼糖瓜”,那商家自然信誓旦旦,就差赌咒了,人们就挑挑拣拣买一两个。然而现在生活丰富了,糖瓜在琳琅满目的糖果冲击下,也就成了回忆食品,不过是为了祭灶摆摆,祭拜完了大家尝尝罢了,谁还稀罕多吃呢?

   甜蜜的总是回忆,现在人富裕了,计划生育使家庭越来越小,孩子天南海北也不一定在身边,祭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不知灶君可否尴尬。

写于2017年小年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