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夷昊的头像

东夷昊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1/21
分享

读《历史学家的技艺》的技艺

马克·布洛赫(Mare Bloch,1886-1944),法国犹太裔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巴黎大学(1937-1940)、蒙彼利埃大学(1941-1942)等校教授。二战期间(1943年),马克·布洛赫在里昂加入自由射手组织,成为法国抵抗运动中的一员。1944年6月16日,马克·布洛赫在里昂郊区被德国人杀害。《历史学家的技艺》是马克·布洛赫的生前未完成之作,这部被赋予了残缺之美的著作被部分读者誉之为“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但此说未必为确论,就像他在书中所持的观点一样:“我们对自己、对当今世界也未必有十分的把握,难道就这么有把握为先辈判定善恶是非吗?”同时按照他的观点,任何的“术语”都有其不确定性和定义的缺陷,以及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风尚转变会被赋予新的内容。所以,马克·布洛赫关于本书不过是“工匠的笔记本”一说,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谦逊,更应该视作是对历史的敬畏。何况,此书并未遵循教科书的逻辑,在形式上真的就类似于笔记体散文。

理解比评判要难(这也是马克·布洛赫的观点之一)。我们读一本书如果脱离成书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则很难说是能够读懂,这其实也是历史学的范畴。从“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这一角度审视,“一切皆历史”的判断并不算是虚妄。《历史学家的技艺》作为历史读本而言,亦是历史的经历者——譬如我们对马克·布洛赫的判断是“史学大师”,但并不代表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全部含义;从另一个角度,马克·布洛赫是法国的爱国者,但“爱国者”并不代表世界上所有人的价值取向。所以对这本书的解读同样需要的是重在理解,而不是匆匆予以定论,虽则我们考察它已经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将历史这门当时的“边缘科学”转变为“综合学科”的努力和争取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的努力,是马克·布洛赫的一体两面。科学没有边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国家——所以,作为后来人,对马克·布洛赫的存在亦不能单方面定义,用学者的成就来遗憾生命的价值,或者用生命的价值去掩盖学术的成绩。“人是全部历史”,马克·布洛赫这个人,本身就是历史的践行者。

我读《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初衷,是因为调到历史研究部门不久,初来乍到,才疏学浅,需要补补课充充电,于是立了个博览群书的计划。在大量阅读近现代史及其研究著作时,在书中经常会遇到马克·布洛赫以及这本书的名字,于是起了好奇心,想掌握所谓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通过书籍学习到“历史学家的技艺”,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于是网上购来,置于案头,一百三十来页的小书打量起来并不起眼,但我竟然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才算读完,而且“复读”了两遍。

读完此书后,感觉自己并没有学到屠龙术拿到屠龙刀,只是见到了一地龙的血肉和骨头,徒留下许多断续而深沉的思考,本身的技能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历史”反而显得更加暧昧和隐晦起来——毕竟这是一本属于“过去”的书籍。当然,我所思考的点滴都已经放进对该书的批注当中去了,便于重读时有所提示,并因此简单地做了几个图示(初级版的思维导图)。譬如把整书的结构按照研究对象(人类轨迹)、考察、考证、分析、论断、预见(未完成)来划分,分别对照《历史、人、时间》《历史的考察》《历史的考证》《历史的分析》《历史的因果》等各个章节;并且把总体历史观的研究对象按照过去、现在、未来做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表达式,即过去达成现在、现在观照过去、现在递延未来、未来指引现在、从过去中预见未来(可联想到让老人看孩子导致思想跨代传播的例子)、从未来中反映过去诸如此类;再就是还是用归纳法来“聚合”了一下有关内容,譬如第四章《历史的分析》之“评判还是理解”,我归纳为“战略意图”,之“从人类功能的多样性到人类良心的一致性”我归纳为“战局分析(动因、形势)”,之“术语”我归纳为“战术(解决问题的技术和办法)”诸如此类。

总之这是近期读过的比较费脑子的一本书,作者侃侃而谈,尽管屡有名言警句,但往往因话题宽泛让人找不到重心,语虽辩证,但否定之否定让人容易陷入否定。说到这里,也许我正像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些持先入为主态度的学者那样,需要在对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如历史的、人文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战争的、和平的广泛考察来重新阅读,才能形成清晰的论断。“大历史观”又怎么会不是一个混沌世界的整体呢?穿越迷雾自然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还需要来自信息的综合、独立的判断以及内心的坚定——这就是本书对我产生的教益。

2021.01.2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