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尔古木三的头像

尔古木三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8/04
分享

温暖的家

尔古木三

日出远山更温暖

在大凉山喜德县巍峨的瓦来火普山脚下,一栋栋橘黄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楼房矗立在静静流淌着的则约河畔,穿过楼房间,宽敞的道路连接着梦想与希望,微田园里的青菜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摆,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安置点的新房里,勒尔伍各四姊妹一同围坐在沙发上观看着电视,整个屋子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墙纸,毛主席伟人像、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的像高高地挂在电视墙的正中央,显得的格外的温馨。电视里播放着欢乐的娱乐节目,欢乐的娱乐活动把四姊妹逗的欢欢大笑,四姊妹的笑声,电视里的掌声,响彻整个房间、响彻则约河畔,使这个家不仅充满温馨、也充满了快乐与幸福。

清贫如洗的家庭

家,对勒尔伍各几姊妹来说,永远是个奢望,是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是永远停留在十几年以前的记忆。在勒尔伍各几姊妹眼里,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是个痛苦的回忆,是个眼泪的世界。

时光穿越历史,回望来时的梦,回味走过的路,苦难的命运、坎坷的人生、悲伤的童年,汇聚成历史的河流,流淌在勒尔伍各四姊妹的人生旅途上,汇聚在这多苦多难的四姊妹成长的道路上。

1992年,勒尔伍各呱呱坠落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这跟其他同龄的伙伴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都是大山深处出生、一样的都有爸、有妈、有家,一样的都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孩子,一样的都是山里的放猪娃、大凉山山上的牧羊童,一天天长大的勒尔伍各同邻里的孩童一样过着山里孩子悠闲的生活。随后的几年里,妹妹小敏、弟弟伍且和二妹小芳相继出生,这不仅给勒尔伍各增添了几个兄弟姐妹,也给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幸福与欢乐,一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山深处山地人家普通日子。

生命是公平的,不公的是命运。

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勒尔伍各父母家,背靠贫瘠的瓦组山梁,面朝干渴的巴久河流,紧挨高山斜坡的土地,成昆铁路从他们家下面穿过,运输靠的是马儿,交通靠的是双脚,种的是高山土豆、撒的是高原苦荞,人背马驮是全家劳动的全部,一家人脚贴泥土、头顶白云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一天天长大,原本又瘦又黑的妈妈,由于生儿育女过多,妇科等疾病缠绕着妈妈,疾病日积月累,终成重病,看医问病吃药,再加上人口的增加,缺衣断粮日渐加剧,沉重的担子落在了这个皮肤黝黑、骨骼瘦高的家庭主梁骨爸爸的肩上。

为了改变家庭的窘境,勒尔伍各爸爸带着致富梦开始走南闯北,寻找金银财宝,然而一夜暴富的梦想,把他淘金之路引入了误途,走上了不正之道,道路越走越深、越走越黑,完全陷入了歪门邪道,不说挣钱养儿照妻,连自己都吃了上顿没有了下顿,温饱都成了问题。

更不幸的是,2005年,一场死神降临到这个贫瘠不堪的家庭,把年纪轻轻的家庭主妇伍各妈妈的生命夺走了,留下了最大的不到13岁,最小的才11个月的四个似孤儿非孤儿的孩子。非孤儿是还有爸爸,不完全是孤儿,似孤儿是虽有爸爸,但爸爸在外胡作非为入了监狱,实际跟没有了爸爸一样。

没有了主梁骨,没有了妈妈,幼小的孩子们准备依靠着爷爷奶奶过日子时,疼他们爱他们的爷爷就在妈妈去世不到两个月时,也相继去世,又把孤苦伶仃的四个幼儿丢下了人世间。一群幼小的童心,一下装满了失母离亲的悲痛,生活进入了寒冷的冬天,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希望之光在闪烁

父母没有亲兄亲妹,外公外婆年老体弱,根本没有能力照顾这四姊妹。无奈之下,外叔长辈们协商要一家领养一个,一直养到长大成人。眼看四姊妹即将分离……

分离了,就等于断了感情,又断了亲戚。

隔了三代的奶奶吉克阿妈是伍各爷爷的妹妹,按着彝家规矩,遇到孤儿抚养任务,先是近亲家族,再到远房亲戚。可近亲家族没有哪家能承担四个姊妹的抚养之重任,远房亲戚就更不要说了。吉克阿妈看着没妈没爹的几个可怜兮兮的孤儿,心像刀割似地痛,泪像细雨搬地流,痛麻了心,流干了泪。

吉克阿妈在泪雨交加时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吉克阿普。她那双幽蓝而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眼睛望着吉克阿普乌黑的脸时,那双幽蓝的眼特别的有力,特别的有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吉克阿普……

“不用分了,四个孩子都由我和吉克阿妈来照顾吧。”吉克阿普的话音刚落,吉克阿妈的眼泪顿时刷刷奔涌而出,又顿时停止了流淌,她把吉克阿普看成了救世主、看成了活菩萨。她那悬在半空的心慢慢安稳了下来,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顿时,她的心像推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那座瓦组山梁一搬轻松,她兴奋地跳了起来,然后紧紧地抱着四个孩子坐在乱石滩上,一动不动地凝望着那头顶上飘飞而过的朵朵白云,天空更蓝、白云更白,蓝天白云下排着“一”字型往南而飞的大雁叫喊声,声声清脆悦耳,吉克阿妈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那天下午,吉克阿妈把幼小的二妹抱在怀里,二弟背在肩上,手牵大哥和大姐,一瘸一拐地把孩子们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从此,家境原本贫穷的吉克阿普阿妈一下多了四口人,多了四个碗、四双筷子。虽然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年迈的吉克阿普阿妈要照顾孤苦伶仃的四个孩子,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毕竟最小的二妹才11个月大,还在吃着奶呢。

疾苦连着的悲伤

望着还不知道人间疾苦、不谙世事的四兄妹,吉克阿妈重新当起了妈,洗衣做饭,擦屎扫尿,喂奶喂饭,她把四个孩子当成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她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害怕照顾不周,害怕营养不良,害怕成长不快,害怕感冒生病,她把好吃的好喝的全留给了四个孩子,子女些买来孝顺自己的糖果肉食,她舍不得吃一颗糖,舍不得吃一块肉,买不起奶粉,她就用彝家荞麦面,把最好的荞麦面留给最小的妹妹,把荞麦饼留给了老大们,家里的鸡蛋她从未拿去卖过,都留给了四个孩子,怕教育不好,跟不上时代,年龄一到,她统统送进了学校……为了四兄妹,吉克阿妈再次拿起了锄头,向贫瘠的土地要粮,向巍峨的大山要财,向深深的沟壑要汤。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吉克阿妈为四兄妹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孩子们看在眼头、记在心头!起早贪黑,阿妈忙前忙后无法照顾小妹时,才读三年级的老二小敏看在眼里,主动请假担负照顾小妹的重任,请假多了老师不高兴,于是,她干脆辍学专门照顾小妹,给爷爷奶奶减轻哪怕一点点的负担。

跑出山外去打工

有那么一句彝族谚语:幸运之事不可连连有,倒霉之事接二连三出。2013年,悲痛再次降临到这苦难的家庭,从远方传来失联多年的爸爸死了,死在了遥远的西昌。这让这些幼小的心再次泪流干渴,心如刀割、悲痛万分。

从那时起,孤苦伶仃的四姊妹真正成了孤儿,没有了妈妈的寄托,没有的爸爸的渴望,只能依靠好心人爷爷奶奶过着渴望快快长大的日子。

日子虽然难熬,但也过得飞快。

快乐活泼的四姊妹,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

看着爷爷的皱纹一天天增多,看着奶奶的白发一天天苍白,可怜的孩子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内心深处责备自己给爷爷奶奶增添了麻烦。为了给爷爷奶奶减轻负担,老二小敏下定决心外出挣钱养哥养妹。2014年,还没有到15岁的这个大山彝家女孩子,踏上了远去的列车,来到陌生的广东东莞。一个小小年纪的山里孩子,一个从未走出过家门口一步的一个小女孩,一个从未说起过一句汉语的彝家女孩,独自穿梭在现代化大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间,怎么也无法想象当时所经历的困难与艰辛。在忍受着一次次想“家”的痛苦之下,她擦干眼泪,鼓起彝族人特有的骨气与坚韧,在大都市里奔波着,在现代化城市里奋斗着,一干就是7年,她挣的每一分工资,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除了留点生活费,全部寄给了哥哥、弟弟和妹妹;每次给哥哥、弟弟和妹妹打电话时,她总是强调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善生活,钱,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定要把你们供大。”她的话里充满着责任与担当,也充满着爱与情。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山里女孩,挑起了爸爸的主梁重担。

就这样,一个孤苦的彝家女孩,担负起了妈妈的主妇重任。

哥哥伍各,每次收到妹妹小敏寄来的生活费时,他总是觉的很对不起妹妹小敏。内心深处也在责怪自己,他觉得,作为哥哥的他,应该承担家庭主梁的是自己,现在妹妹小敏辍学打工挣钱供养自己上学,他心里怎么也过意不去,也为了让妹妹小敏减轻一点负担,他利用暑寒假时间,走南闯北,当起了小工,挣起了生活费。自从开始读初三那年起后的9年、18个暑寒假里,他跑遍了北京、包头、广州、东莞、深圳、成都、厦门、攀枝花等十多个城市,钢筋水泥工、车间工、搬运工、饭店服务员、建筑工地小工……他无所不能、无所不做。在祖国大都市里、山山水水间,他忍受着饥饿、忍受着干渴,用汗水与泪水,疯狂的挣钱,用每一滴汗水换来每一份钱,每一次挣回一点小小的生活费时,他都觉得很是成功,也似乎离成功更进一步。

随着两位哥哥的学业一步步升高,开支也跟着一步步升高,一到高中、大学,每一次需要的学费都是几千、几千,这可对于他们四姊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看到哥哥和姐姐这样拼命地照顾着自己时,二妹小芳也坐不住了,她不想让哥哥与姐姐这样辛苦、这样到处奔波。在六年级毕业那年,她没有去上初中,悄悄地跟着别人跑到了东莞,辍学当起了打工妹,她觉得,自己的辍学会给两个哥哥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会保证了两个哥哥能继续读书、能完成学业,也许能个他们带来更好的希望。

精准扶贫带来的幸福生活

就在这四姊妹困难重重、苦苦地与命运抗争的时候,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勒尔伍各四姊妹也评上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和政府全国人民承诺,脱贫攻坚的路上,不会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贫困人民要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小康生活。

从那时起,他们领到了民政局发来的特殊困难儿童补助金。

从那时起,每当逢年过节都能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关爱。

从那时起,政府不仅提高了特殊困难儿童的补助,还给就读高中、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了教育补助。在政府、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老大伍各拿到了四川宜宾学院的预科录取通知书,2017年,老三伍且也拿到了成都理工大学的预科录取通知书,两兄弟不辜负关心关爱他们的人,顺利考入了大学。在每一次看到两个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时,吉克阿妈和吉克阿普高是高兴了,但怎么也得笑不出来,昂贵的学费怎么办?生活费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缠绕在两位老人心里。

扶贫要先扶智,扶智要先抓教育,脱贫攻坚路上,教育是根本。教育补助、助学贷款……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一项又一项,在大山深处落实落地,党的教育惠民政策给四兄妹解了围。在读大学期间,伍各和伍且每年都能领到4000元的生活补助,还能享受到助学贷款,伍各在这四年的大学里,总共贷了25000元的助学贷款,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2019年如期毕业,现在在家待业,不仅伍各要贷款,伍且也在这两年里助学贷款贷了14000元,也减轻了不少负担。

不仅是老大老三受到了精准扶贫教育帮扶,老四小芳也在“控辍保学”政策的照耀下,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教室,再次当上了学生,目前正就读于四川省水利水电技师学院,也即将完成学业,将要开启新的生活……

四姊妹常年住在吉克阿普阿妈家,吃在吉克阿普阿妈家,父母留下的唯一家当土墙青瓦房因无人驻守,久年失修,漏雨裂墙,早已成了危房,有家不能回,有房不能住,可怜的四姊妹渴望着有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就在这有家无可归时,党的惠民政策再次照耀到他们身上,2018年,国家对四姊妹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搬到了远在60公里外的瓦来火普山脚下则约河畔,2019年年底,新房子已经修建完成并交了房。在分房抽签时,勒尔伍各抽到了位于喜德县则约乡石门村集中安置点的21栋二层楼的125平方米的一套新房。他打开门一进,电视、沙发、茶几、木床、衣柜,家具应有尽有,具具齐全……

一听说有了新家,老二小敏从东莞结了工资奔回了家,她拿出了两个月的工资,把墙壁贴上了墙纸、按上了窗帘,把新家里里外外重新打理了一下,布置的像个新人结婚时的新房一样,漂漂亮亮、整整洁洁。

墙上的伟人像、卧室的青春照、床上的吉他、厨房的绿植、地上的篮球……经过精巧装饰、精致营造,四兄妹梦想的“家”不仅有了,而且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

2020年这个特别的春天里,四姊妹选了一个好日子,搬进了新家,住上了好房子。

那天早晨,伍各和小敏早早来到县城,买了一只鸡,两瓶“阿惹妞”火把液白酒和一背篼菜,叫上吉克阿普阿妈,一起来到了则约集中安置点新家。按着彝族搬新房规矩,四姊妹先是简单地熬了一锅稀粥,用彝家最好的酒,敬上了天地,敬上了祖先,敬祖敬宗后,再做了一桌满满的菜,同吉克阿普阿妈同聚了起来,四姊妹和吉克阿普阿妈一起吃上了团年饭,终于团聚在了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不是吉克阿普阿妈对自己不好,而是我们长大了,也想要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那天,老二小敏感动地泪流满面。

不仅是小敏感动,今年准备参加就业考试的老大伍各更是激动万分:“感谢我们的吉克阿普阿妈!也感谢那么多关心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很想让阿普阿妈来与我们同吃同住,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来,不仅逢年过节,还是平时,我们都要经常去看望他们的。”

“我们日盼夜盼盼来了今天,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四姊妹异口同声道。

那天,老大伍各把自己女朋友领回了家!

“真的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精准扶贫瓦吉瓦,党和政府卡莎莎!”

       那天,吉克阿妈再次流下了眼泪,这是喜悦的眼泪,是感动的眼泪,是成功的眼泪,是胜利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

一家人斟满杯中酒,互相碰杯干杯,唱起了歌儿,喝起了美酒。

感动声、欢笑声、美妙的歌声,声声清脆悦耳,久久回荡在静静流淌的则约河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