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樊丽坤的头像

樊丽坤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11/28
分享

立善

报告文学作家刘文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那颗善良的心就像太阳一样,照亮了自己暗淡的人生道路,温暖了别人冰冷的精神世界。

(一)

刘文韬1966年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西良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刘文韬的善良之心,传承于他的母亲张九菊。据其80岁的父亲刘忠贤讲,刘文韬母亲在照顾赡养老人方面,做的比他大娘诚恳实在,一度受到刘文韬爷爷的称赞。简单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同样是煮面条,刘文韬大娘煮的面条比较少,总是不够老人吃,为了把面条显示出来,在碗里用筷子把面条不停地挑起来,一遍接着一遍,不然的话,面条就会沉到碗底,显得汤多面少,相对节俭,而刘文韬母亲呢,每当轮到刘文韬爷爷来自己家里吃饭,则是汤少面多,如果一碗稠面不够吃的话,再加一碗,比较大方。母亲敬老爱亲的善举,在刘文韬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他一生都难以忘记中华优良传统美德。

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刘文韬从小就想做一个接济贫困、助人为乐的善良儿童。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叫李吉海,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其母亲守寡,身体状况欠佳,几乎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弟弟尚小,也不能到地里干活,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之接近交往。刘文韬看在眼里,很是同情,主动跑到李吉海同学家里,在炎热的夏季,帮助其收割小麦,趁着土地墒情好的时候,连续点播玉米种子、锄地、拔草,秋季来临的时候,利用星期天,给他家掰玉米、刨玉米茬。李吉海的母亲,逢人便说:“刘街刘忠贤家的那个胖墩儿,乐于助人,常做好人好事,真是个好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大出息。”

善心常驻,为刘文韬长大之后走上打工之路,一心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成为当代优秀报告文学作家,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写作基础。

(二)

1990年,二十四岁的青年刘文韬,因为生活所迫,离开故乡,离开年迈的父亲,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打工,用一颗善良之心,为他与全国会计(蒙古族)先进工作者斯仁扎布的友情,谱写了一首“民族团结进步”的友谊之歌。

刘文韬认识斯仁扎布是在1992年6月。

当时,斯仁扎布担任包头市郊区政协委员、阿嘎如泰苏木卜尔汉图嘎查会计。据悉,他从16岁起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1983年被评为“全国会计(蒙古族)先进工作者”。1992年,为贯彻中央及国务院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牧民率先达小康”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带病开办了一个个体沙包,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10000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沙包刚开工不久,不幸因工造成一起人身死亡事故。为此,沙包面临停产的威胁......

人遇难处,肝胆相照。

当斯仁扎布找到刘文韬的时候,沙包里的民工们都跑光了,眼前只剩下一座光秃秃的露天沙包,空旷而冷寂,在沙包面临倒闭之际,他把账本郑重地交给刘文韬,诚恳地委托刘文韬帮忙代为管理......

刘文韬和妻子经过多次商量,决定以实际行动帮助斯仁扎布顺利度过难关,在他最需要援助的时候,伸出年轻有力的臂膀。可事实上,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刘文韬遇到了许多困难。

缺人。正值农忙季节,当地人手很少,刘文韬不得不打长途电话向老家亲戚门上求援,结果,人虽然来了七八个,可老家却在这时出了事,妻侄突然触电身亡,又把其中两人叫了回去。

缺车。刘文韬到用料厂家联系业务,很多人对刘文韬的助人举动倍加赞誉,但也有个别人奚落到:“非亲非故的,干嘛这么替别人卖命?是不是中间图了什么好处?”听到这种作践之词,刘文韬心里非常难过,即使难过,但他还是坚持继续做下去。

缺钱。叫来的民工,包括刘文韬的亲戚们,他们都怕干完活开不了支,问刘文韬怎么办?面对一个个如饥似渴的面孔,无奈,刘文韬只好利用自己爱写稿、妻子爱唠叨的看家本领,办起“沙包夫妻广播站”!循循开导,稳定人心,激发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因为黑暗之中孕育着黎明......

在刘文韬的鼎力帮助下,斯仁扎布硬是勒紧腰带,咬住牙关,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勇气与毅力,凭着一颗用汗水和追求凝成的滚烫的心,开凿出一条金色的成功之路。

可是,1994年病魔却急不可待地吞噬了斯仁扎布仅50岁的生命!

1995年,刘文韬继续帮助斯仁扎布的老伴儿把沙包办下去,直到斯仁扎布的老伴儿因身体状况欠佳停办为止,他们之间的真诚友情,才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伫立在斯仁扎布的遗像前,刘文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举手擦泪,弯腰施礼,深深地表达一个来自内地的打工青年由衷的敬意,此刻,青年刘文韬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斯仁扎布在世的音容笑貌......

(三)

中国当代作家王蒙有句名言:“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正是借助作家王蒙的名言指引,中年刘文韬把自己的一颗善良之心,完全投入到对报告文学事业的执著追求上。

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洛阳市某部教导大队第四届干部预提班和山西大学(全国高等教育新闻专业自学考试),在北京、石家庄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多年,现已52岁的作家刘文韬,经常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报告文学是我一生立德行善的信仰,常做好人好事是我一生的口头语,我就像农民一样,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文学的百花园里勤奋耕耘,汗流浃背,播撒善的种子。”

刘文韬的座右铭是:金戈铁马平天下,文韬武略定乾坤。

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努力,刘文韬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中国作家网、河北作家网等全国、省、市级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共计50多篇(部),其中,短篇报告文学《酱业大王》2004年获《中国改革报》征文一等奖,《乡亲们身边的120》《一个心地善良的警察》《总理的回信激励着她》2015-2017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作家协会“善行河北,美传网络”大型纪实文学创作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文韬短篇报告文学作品集《情系大地》2013年1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充满了善意的正能量,充满了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大部分作品都突出了“捐助奉献,造福社会”的中心思想,由于善良的品格,使报告文学作家刘文韬成名后,逐渐形成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紧接着,《刘文韬全集》2014年12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刘文韬父亲在即将离世的那一刻,谆谆告诫刘文韬,说:“人这一生,吃不穷,穿不穷,就怕精神受了穷,所谓精神,指的就是善门常开,枕善而眠,择善而行,与人为善,兼善天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亲的话,犹如一块试金石,投进刘文韬宽阔似海的内心深处,激起一道道波浪,汹涌澎湃。

刘文韬父亲的临终遗言,让刘文韬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和社会安定和谐,行善是成为作家的必经之路,积德是创造文化精神财富的根本源泉。

(四)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扎根人民的根本方针,坚持把握中国精神和时代脉搏,坚持精品创作,繁荣我国的报告文学事业,实现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伟大复兴,刘文韬除了自己热衷报告文学创作外,善心不断,还义务做了一系列文学“传、帮、带”工作。

隆尧籍青年樊丽坤、一鸣(笔名)、刘永凯、刘佳丽、安韦韦等人,他们都喜欢报告文学创作,先后以报告文学作家刘文韬为师,可是,他们中间有些人家庭贫穷,有些人学历低,有些人难找工作,有些人缺乏报告文学知识和导师,要实现报告文学作家梦,非常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圆一个高尚美丽的报告文学作家梦,刘文韬首先资助一鸣家35000元做生意,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接着,对毕业于河北大学档案系的大学生安韦韦,单独进行了报告文学知识的讲解指导,解决其报告文学知识匮乏问题,然后,到山西省阳泉市,为樊丽坤、一鸣、刘永凯、刘佳丽等人,报考了全国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自学考试,解决他们的大学学历问题,最后,对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设立“刘文韬报告文学奖”,奖金分别是1-5万元不等,鼓励他们“把创作报告文学题材的优秀作品,当做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目标,把报告文学事业当做自己一生立德行善的信仰”。在刘文韬老师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已有一鸣、刘永凯两名学生,完成大学本科、专科学历,分别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报告文学作品多篇,被吸收为北京市丰台区文联会员和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中,刘永凯报告文学《房界巨子----记全国劳动模范魏少军》2014年9月获《唐山文学》杂志社首届“李大钊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优秀奖,樊丽坤在中国作家网发表短篇报告文学《带着瘫痪公公改嫁》《樊腾凤传》,安韦韦、刘佳丽二人,在河北作家网发表短篇报告文学《诚信值千金》《身残志坚的检察官----记“全国最美检察官”张秉文》和《没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冯海龙》,安韦韦短篇报告文学《身残志坚的检察官》2016年1月获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城网“网聚河北正能量”征文三等奖,刘佳丽短篇报告文学《没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2016年6月获《唐山文学》杂志社第二届“李大钊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优秀奖。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经过深入采访作家刘文韬 ,此话让我更加深信不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