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庞文辉的头像

庞文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1
分享

长安三万里,不如天台去

01

唐人眼中,长安城,是同金子一样闪亮的:

满城繁华,广厦豪屋琉璃瓦;居中,如众星拱卫着一座恢宏皇城;其内,一架龙椅雄踞数丈玉台之上;座上,坐着一位器宇轩昂真龙天子。

长安,不仅是天下第一城,也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城。普通百姓,世俗之人,对天下第一显然是自带滤镜的,滤镜中,这座长安是那样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它仿佛人间圣域一般,散发出奇异且迷人的气息,更蕴含了无数种象征,譬如功业,梦想,江山社稷,无尽财富,位极人臣,以及留名青史的可能。

于是,有唐以来的那些年,无数才俊与诗人们便蜂拥前去长安。

长安可以平步青云,苦读诗书,为的就是考取功名,若中得三甲,便可策马长安城,扬鞭高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路人纷纷让路,从旁仰慕状元的风采。

长安又是作诗最好的题板,写在长安城里的佳句,片刻就可通传全城,几天内便能顺着各条官道传遍全国州府,成为文人们的酒桌配菜,成为声乐场的霸榜新曲。

这座长安,也是落魄子弟高适和游侠诗人李白的共同梦想。

02

彼时,高适父亲早丧,家道中落,只剩一身武艺,去长安,他想着将一身好武艺卖于帝王家,以后拼个跟先祖一样的军功,再度光耀高家门楣。

李白则不同,才华横溢的他,刚好新作了一篇《大鹏赋》,正是意气风发,少年侠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看世间,谁能有此才华,一股傲气,自然而生。长安,长安,不过探囊取物尔,李白负手轻笑,便顺长江而下,往扬州远游去了。

长安依旧是那个长安,汉胡混居,古老的蛮狄戎夷各族齐聚。偌大的城门外,不时走来一些西域以西,南蛮更南的国家使团,他们率领大帮人前来,经会馆通秉,便可觐见唐皇寻求封赏。这些异域之人,无不衣着各异,长相奇特,口中言语叽咕不清,让人难懂。不过长安百姓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毕竟这时,诸多新潮的长安人家,连更奇异的昆仑奴都见过,甚至拥有了。那些浑身漆黑的异族奴仆,力大又吃苦耐劳,还很听话,早已成为业界首选的优质仆人。长安,以开唐以来的大一统和大融合,包容了一切,又因这种包容,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有如矗立七八世纪世界版图中央的一座灯塔,吸引着全国才俊,以及更多邦外之人前来寻梦。

高适来了,走了一圈,不得用。落魄门楣的子弟,本就没有筹码参与这权力中枢的博弈,不说上台,就连围观的资格都没有。寻不到机会的高适,只好回去,渤海县那个落魄的旧家,不想回,就在梁宋一带住了下来,耕读自养。

李白停下远游,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成婚,似乎安定,又似乎心定不下来。他想去长安,这些年做梦都想,偏偏受身份影响,商人之子不得科举,行卷又屡屡被拒,一身才华又如何,名传天下又如何,还不是败给那些才华远不如自己的望族子弟。

两人或许某个时间,心里有产生一样的心思,前半生就这样吧。作为诗人的身份,李白写了不少诗,佳作频出,其中《送孟浩然之广陵》算是佳作中的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高适也写了不少诗,最有名的便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首《别董大》带着生平不详的董大名留青史。

长安梦,梦飘零,雾里看花看不明,人过中年还能有梦吗?李白说,要有。高适说,当有。两人在在真实的历史中,虽然只见过一面,在高适住地梁宋,同行还有杜甫,但在这人生的追求上,对长安的向往上,却表现出同样的渴望,一生中无数次执着追求。

03

李白去长安,那是诗名远播后被玉真公主与贺知章共同举荐,后被唐玄宗点为翰林,入朝时还获得玄宗亲自迎接。那是李白一生中最顶的高光时刻,也是他离心中的长安最近的时刻,是的,最近。

他可以看到那座长安门前的玉石台阶,台阶后的琼楼玉宇,这就是他心中的长安。看!它是多么璀璨,多么纯净,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谋臣如云,武将如雨,率大军出,可建功立业,立朝堂上,为君王治国。李白豪放不羁,此刻自然要仰天大笑出门去,他心中喜悦难掩,那份珍藏半生出类拔萃的才华,那些为治国平天下苦学的纵横术,似乎马上有用武之地了。

高适的长安,则更晚一些,晚到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中,高适崛起,他加入太子李亨平叛的阵营中,最终因军功卓著,获得散骑常侍与节度使官职,在唐代诗人之中,已经至极。坐在官位上的他,也看到了心中的长安,他甚至比李白更进一步,已经摸到了长安的城墙,穿过城墙的街道,街上的楼宇,还有长街尽头的宫城。他看到宫城,看到皇城,看到这座长安让人着迷又让人惋惜的一切。

李白使劲地抬腿,伸手去抓,想要进入那座长安,长安的虚影重叠中,却传来阵阵靡靡之音,更有玄宗与玉环的嬉闹之词。

玄宗似乎注意到李白,笑着开口道:“李白,过来,你看贵妃今日妆容如何,可否即兴赋诗一首?”

李白喉头动了动,哑然之间,却见另一个李白身影走出,一手执酒杯豪饮,一手握狼毫,于一张巨幅宣纸上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好!好!爱卿高才!朕重重有赏!”

满堂喝彩声中,那个李白的身影将酒一饮而尽,仰天狂笑,似笑似哭,形容疯癫。

玉石台阶前的李白坐了下来,他沉默,最后看了一眼这云端上的长安城。

高适站在满目的焦土上,眼前的宫殿楼房都成了废墟,百姓们早已拖家带口逃难,他到长安了,长安却不再了——那个盛世长安被摧毁了。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今何在?

李白不知,高适也不知。

04

悲愤中,高适索性统兵去战吐蕃,于战斗中淡去对曾经长安的渴望,或许,等天下太平,天子会再造一座媲美先前的长安城吧!

李白则将目光落向江南。一身傲骨的诗人怎可摧眉折腰事权贵,日日不得开心颜,哪里能得到开心?哪里能治愈失意?或许便是后来李白时常向往的浙东天台山。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离仙更近,风景雄奇,也没有权力斗争圈的纷纷扰扰。

在天台的李白,将他的浪漫主义极大升华——诗意如剑,出鞘即有锋芒!

先有《琼台》: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后有《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整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翁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天台山有奇景,有高山,有高道,李白虽然遍寻世界也未找到仙,但天台山,无疑是离仙更近的地方,毕竟这里有无数关于修道成仙飞升的故事——

周朝时灵王太子,王子乔,据天台山学道,于七月初七跨鹤飞升,封为玉帝司晨,号“桐柏真人”,治理金庭洞天,兼管吴越水旱,成为天台山的主神。

西汉茅盈,道教茅山派创始人,与其弟茅固、茅衷三人长期于天台山修道,被后世尊为“三茅真君”。

东汉葛玄,道教灵宝派祖师,东汉光和二年(179),入天台山修道,遇著名方士左慈授以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

而对李白影响最大的,则是另一位修道者——初唐时期的高道司马承祯。作为唐朝修道界的初代顶流,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世人关注,包括李白在内的众多唐代诗人都对他极为推崇。天台山修道是司马承祯开创的一个热潮,李白作为他的粉丝,有了寻仙问道念头后,自然首选重走偶像走过的路。

这条通向自由的修道之路,不仅是寻仙之路,更是李白自我救赎之路。渐渐地,这条路上走过的诗人越来越多,留下的诗作越来越多,后人便把这条被李白带红的唐代诗人热门旅游线路,称为唐诗之路,此处,又是后话了。

舍去了长安梦的李白有多潇洒——“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风驭叩天关”!

去长安三万里,去天台只需要一瞬间,身生羽翼,入梦遨游即可。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在梦中游览天台山,天姥为天台山北面门户,看见天姥,便可知天台山即刻就到。

翱翔中,越过山峙天门,仿佛由此进入了仙国与天界,一如蛟龙入海,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岂不快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