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广学的头像

范广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2
分享

年味儿

年 味 儿

文/范广学

腊月里来杀年猪

小的时候,乡村人们生活贫苦,缺衣少食,靠挣工分分粮食,产量低,粮食少,多数人吃不饱饭,一年忙到头也难吃上几顿荤食。我们小孩子天天巴望着过年,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有猪肉吃,大人们哄我们开心,常说着这样一句话: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时令一进入腊八,我们就特别兴奋,家家户户忙着杀年猪,这段时间是杀猪匠最忙的时候,一直忙到过年的前一天。

为了过年有肉吃,几乎家家都会在年后买一头小猪娃养着。白天,有闲空了,人们把小猪赶到荒坡上撒放,夜里关在猪圈中,没有猪圈的人家只好关到堂屋里。乡村人把猪看得很金贵,喂米糠,打猪草,不能让猪饿着,猪越能吃就越长的快,大家就越有盼头。到了腊月小猪长成了肥猪,家家杀年猪的喜乐劲儿给一年的辛苦有了最好的交待。

粮食少,米糠也少,打草和放牧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小孩子身上。那个时候作业少,闲时间又多,我们放猪时背着粪箢子和铲子,边捡猪粪,边瞅着猪,不让猪去祸害庄稼,不敢丝毫大意。

我家有几年时间年年养两头猪,一头上交镇上国营食品站换点整钱花,一头留着杀年猪,年猪肉自家留一部分,另一部分我父亲就便宜一点卖给没养猪的庄户人家,肥肉人家抢着买,平时生活寡油少盐的,谁都想多吃点油水解解馋,不像现在买肉尽挑瘦肉精肉。

我们家杀了年猪后,母亲首先会挑选两块送给生活更困难的亲戚家,剩下的腌制腊肉,再晒腊肉。这个腊月里的生活比平常月份要好一些,母亲时常会在午饭的咸菜中掺合一点腊肉丝,来增加我们的食欲。

阳光洒满庭院,杀猪匠来了,那一年的腊月半我家黑猪长到了三百来斤。母亲和妹妹烧开水,父亲喊来了4个邻居小伙子,他们跳进猪圈里,揪耳朵扯腿拽尾巴,把黑猪扳倒,它大叫着挣扎着,人们把它抬到支好的案子上,死死按住,杀猪匠操起刀往黑猪喉咙捅去,我吓得捂住了眼睛,黑猪的叫声渐渐地没了,猪血流淌在盆里。水烧开了,黑猪被抬进了大木盆里,杀猪匠往黑猪身上慢慢浇开水,然后刨毛、吹气、开膛、掏内脏……杀猪匠把猪尿泡给了我,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我把猪尿泡洗干净,吹上气,扎紧,和伙伴玩起踢“足球”的游戏,那份快乐和幸福,温馨了我的童年世界。

母亲用猪血和猪肉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招待杀猪匠和几个帮忙的人,大伙儿大快朵颐,大口喝酒,嘴里淌的不仅是油,还有快乐!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极大地丰富,集市和超市里各种肉类满柜满箱,想吃啥买啥,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天天都像是过年。大规模的养殖产业的兴起和新农村建设对环保的重视,农村家家养年猪现象我是多年没见着了,杀年猪的时光始终在记忆里涓涓流淌。

过年家家一片红

腊八一过,过年的喜庆气氛开始弥漫了,家家户户少不了要买春联的,过年大门小门上贴春联不仅是一种仪式感,也是一种幸福感!

远古时代,人们认识水平低下,为了驱邪避灾,过年时在门上挂上桃片,逐渐演变为贴春联,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经典不衰的中华传统文化。春联包括门对子和门心,门心可以是字也可以是画,又叫门画,画中人物多是关羽、张飞等古代战将,老百娃说是守门神,保佑全家平安。

对子的内容又叫对文,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有祝福祝愿的,如:平安如意千日好,人顺家和万事兴,横批是“万事享通”;有写景抒情的,如:迎春燕语巧,踏雪马蹄香,横批是“春意盎然;有歌颂党的好政策的,如: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暖心处处春,横批是“春风化雨”,等等。过年,家家户户高挂红灯笼,张贴红春联红签子,这家一片红,那家一片红,一抹抹的中国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在浓浓的年味上弥漫,透着幸福和吉祥,开启了一年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欢乐声和热闹声在大地上欢腾。

集市上出售的春联是印刷体的,手写体的是那些“童言无忌”“鸡鸭成群”“日行千里”“招财进宝”等等小签子,也是家家要贴上的。过去年代,乡村人们生活贫苦,为了省点钱,买几张红纸,登门到专写春联的人家,给点辛苦费比买的合算。如今也还有个别特别讲究的大户人家,年年盛请当地书法名家来家里手写春联。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高档轿车纷纷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老旧破房少了,高大上的楼房多了,高门大楼气派亮敞。大春联应运而生,红纸金字,字体飘逸潇洒,红边上点缀着花鸟虫鱼等美图,门心是“春”“福”金字大斗方,大金字春联红彤彤金灿灿,是新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分外大气爽眼喜庆。

说起春联,我也有过写春联和卖春联的经历。二十多年前我下岗的那年腊月,我进县城批发了红纸和墨汁。白天赶各个集市卖春联,夜晚灯下裁纸写春联,数九寒天,冷风刺骨,手冻出道道血口子,为了生活,我一直咬着牙坚持。谁知那年的行情太差,剩下了不少春联。后来我了解到有些精明的小商贩秋收后上门送春联了,他们由熟人领着,入村进户交易,或现钱或赊账或兑换土鸡蛋。过了年我就外出闯荡了,虽说没赚到钱,但这次经历锻炼了我的胆量,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我深深体会到了好日子是靠奋斗出来的,好日子就像过年一样,一年会比一年更红火。

现在,我家乡豫南江集小镇早已没有了送春联和专写春联的人了,集市上卖的印刷体春联琳琅满目,精美时尚气派,想挑啥有啥,买个心里满意和高兴!

年年家里买春联贴春联,都是我一个人包办,红红火火的春联温暖了幸福了我的心房。拜年时,我会驻足欣赏别人家的春联,从一幅幅中国红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祖国的强大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而自豪着!

欢欢喜喜大拜年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一家老小围聚一桌,开年饭了。一年到头,就数这一天饭菜最有味最丰盛,畅怀笑,敞开吃,把年吃出味道来。

吃了年夜饭后,爷爷让我们小孩子在家里守岁“熬皮袄”,爷爷说夜深人静时神仙爷爷会给每个守岁的小孩送来一件暖暖和和的皮袄,睡着了就不给了,我们小孩子总是在盼望中悠然入梦,空留遗憾,现在想来,守岁“熬皮袄”是一种习俗,一家人年夜里团聚一起怀念过去畅想未来,希望来年日子会更好。

过了大年,年味继续弥漫,直到元宵节夜晚才达到高潮。

大年头几天就是相互拜年走亲戚。初一那天,我们小孩子起得早,穿上新衣新鞋,挎着布书包,有的跟在大人身后,有的有小孩头领着,我们小孩子挨家挨户先给邻里们拜年,到了人家门口,嘴里唱道:“拜年拜年/糍粑上前/多拜多吃/多吃十二块……”主人家笑嘻嘻地一脸的灿烂,老远地接着,迎进门,又是抓花生瓜子又是抓糖块往我们书包里装,庄稼人大方实在,不要还不高兴,当然糍粑是不装的,糍粑家家都有,带着沉重也不方便,大人们发给烟卷,烟是好烟,大人们耳朵夹着,手里拿着,互相祝贺,笑意写在脸上,洋溢在空气里。

然后就是走亲戚拜年,哪一天去谁家都是大人们计划好了的,几乎年年如此,亲戚来我家拜年差不多年年也是固定的时间。拜年拜到初七八,一无豆腐二无渣,头几天的拜年走亲戚,肚子里也有油水了,家里置备的年货也吃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等着过元宵节了。

有的小孩子赚到了压岁钱,买零散鞭炮和“水雷”,几个小孩一聚,炸冰块,吓鸡狗,闹得鸡飞狗跳,引来哈哈大笑。

元宵佳节,可热闹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我们小孩子打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走出家门,相互炫耀,玩着各种游戏,远看近观,到处灯光摇曳,煞是壮观,玩旱船,玩火淋子,玩狮子的等民间艺人,挨家拜门,响器齐鸣,喝彩不断,唱的,跳的使出浑身解数让人过足眼瘾,开怀大笑,主人家“小封子”呈上。拜过了家门,他们选一块空场,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汇演,把年味推向了顶峰。

元宵节过后,小孩子们依旧沉浸在快乐之中,大人们开始做着春耕的准备了。

少时年味贫穷并快乐着。

随着生活水平地提高,多数年轻人不大喜欢串门互拜了,他们要么低头刷屏,要么邀上几人斗牌,初三初四过后又陆续外出务工走了。微信、电话兴起的拜年方式逐渐上演。拜年的热闹气氛是平淡了一些,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以另一形式传承了下来。

此文发表于信阳广播电视报2023年1月1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