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西友(笔名高雄)的头像

高西友(笔名高雄)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8/01
分享

警惕: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民间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小巴狗,上南山……”、“小燕子,穿花衣……”……回忆起这些我们小时候哼唱过的儿歌,祖母或母亲为我们哼唱过的童谣,至今感到亲切。它曾经伴着我们的童年一同成长,不知不觉地影响过我们的游戏与生活。

这些儿歌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实用”文学。创作儿歌的目的很明确,内容很丰富,涵盖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母亲、祖母、外祖母这些终日照看小孩子又对他们怀着至深感情的女性,在拍孩子入睡、逗引怀抱中的婴儿、给孩子喂饭时要唱儿歌;小孩牙牙学语,还没离开母亲的怀抱,教给他们儿歌,并与他们共唱,同时做着游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训练他们的语言;孩子再长大一些,脱离母亲怀抱,走向庭院、街巷,结伴玩耍,或呼唤,或争执,或调解,各各有谣;孩子懂事以后,大人教给他们一些贴近人生的儿歌,知识、人情、生活责任、人生的艰难等等,使渐渐长大的孩子步入成人的世界。

每一首童谣都洋溢着温情和向上的力量,充满阳光般的气息。在当下多元、急速、浮躁的都市生活中,这些诞生于乡野的童谣,为人们构筑起了一个诗性空间,营造出一个在人生羁旅中能安享宁静和谐的所在。年龄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些儿歌都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随便问一个人都能唱上几首不同的儿歌,因为他们是在儿歌的陪伴下成长的,唱起这些儿歌总能引起美好的回忆。可是,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孩子却对儿歌不很“感冒”, 从牙牙学语就唱什么“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还有《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还有,现在的儿童也爱唱《酸酸甜甜就是我》这样的流行歌曲,至于耳熟能详的老一代儿歌,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儿歌是伴随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民间流传下来的儿歌更是以其灵动的想像力、丰富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它与当时当地的山水、树木、房屋、动物、气候等融为一体,或描述幼儿游戏,或刻画年节喜庆活动,或表现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充分体现与大自然的互动、融洽和 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儿歌对于孩子的影响还表现在,孩子们可以从儿歌中了解祖先代代相传的生活背景、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 作为北方儿歌,山东民间儿歌一枝独秀,同样具有这种特性。

今天,从整体上说,古老童谣的传播者也只剩下了最后一代,再过二十年,将很难找到仍然怀着朴实感情吟唱“成套”儿歌的民间歌手了。到那时,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 也算是最后一代民间歌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山东民间儿歌记下来,传下去,为了我们的民族,也为了我们的后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