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益的头像

陈益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8/04
分享

西方人的爱与中国式的情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浪潮涌动。他的多部代表作,便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比如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爱情自由为个性解放的标志,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异曲同工。然而仔细辨析,我们却可以发现,西方人的爱与中国式的情,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此长彼短,耐人寻味。

在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前,先谈谈《威尼斯商人》。

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是16世纪末英国封建家族间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威尼斯商人》颂扬仁爱、友谊和爱情,却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围绕金钱、法律和宗教,莎士比亚表达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让我们看到了他笔下“爱”的错综复杂。

安东尼奥是一个宽厚为怀,受人欢迎的威尼斯富商,犹太商人夏洛克则是爱钱如命的高利贷者。矛盾冲突由此展开。安东尼奥的一位好友巴萨尼奥要向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找安东尼奥帮忙。安东尼奥手边没有流动资金,便向夏洛克筹借。夏洛克因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曾侮辱自己,于是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如果不能按期还钱,他将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经历一番口舌之后,安东尼奥与之签订了合约。巴萨尼奥欢天喜地去求亲,在贝尔蒙脱,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急匆匆同时结婚。当他们沉浸在甜蜜爱情之际,安东尼奥写来了一封信,说自己已破产。商船行踪不明,夏洛克却不断逼债。他正面临被索取一磅肉的厄运,这一磅肉很可能导致性命不保……听到消息,巴萨尼奥和葛莱西安诺赶紧回到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和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

在法庭上,眉清目秀、口齿伶俐的“律师”鲍西娅,认为夏洛克可以割取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但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夏洛克手中雪亮的刀子一下子悬在了半空。鲍西娅随即宣布:“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除了照约处罚之外,不能接受其它赔偿。”法庭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贪婪恶毒的商人夏洛克,不但没能给予安东尼奥任何报复,反而偷鸡不着蚀把米,法庭判决他的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于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当庭表示,这一半财产将转赠给夏洛克的独生女杰西卡。

人们无不对“律师”鲍西娅的才智深感佩服,舞台上下谁都忘记了她身份的真伪,忘记了这是莎士比亚的艺术虚构。

此刻,爱的背后是与金钱密不可分的公平正义。

“生存还是毁灭”,的确是一个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苦难,把它们扫荡干净,究竟哪样更崇高?

王子哈姆雷特接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匆匆赶回王宫奔丧。孰料眼前所见的一切,让他对自己的国家大失所望:叔叔克劳狄斯取代了父亲的位置,成了新的国王。丧夫不到两个月的母亲,改嫁叔叔,成为新国王的王后。

谁知,死亡的悲伤还没有驱散,新的悲伤又奔涌而来。母亲以为哈姆雷特仅仅因为父亲的去世而魂不守舍,安慰他说: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活着的人都要死去,都要从生存的空间踏进永久的宁静。

哈姆雷特身穿丧服,悲恸凄凉,神不守舍。心头是父王猝死的哀痛,耳畔是母亲再婚的欢呼。他感慨说:穿着丧服的悲哀,是人人都可以装出来的,可是郁结的悲哀的心事,却怎么也无法表现。叔叔克劳狄斯劝他说:“既然我们都知道,死是无可避免的事,为什么还要固执地介怀呢?”母亲与哈姆雷特的谈话也很不愉快:“你为什么要惹‘父亲’不高兴呢?”“不,他不是我父亲,我的父亲已经死了……”

此情此景,充满了讽刺意味。在哈姆雷特的眼里,丹麦的一切都是多么可厌、陈腐、无聊,如同一个荒芜的花园,长满恶毒的草。

某天深夜,王子哈姆雷特终于见到了一个游荡的鬼魂。鬼魂让他得知,父亲的死亡原来是一场谋杀。叔叔克劳狄斯为了得到权力和王位,毒杀了自己的兄长,不仅坐上王位,还占有了嫂子。所谓爱,屈从于情欲。

然而哈姆雷特没有轻信鬼魂的话,而是想方设法试探叔叔,最终利用一场戏的演出,确定了鬼魂所说果然是真的。

对父王的爱,促使王子哈姆雷特走上了复仇之路。

为了保护心爱之人奥菲利亚不受叔叔的谋害,也为了不让她牵挂自己,哈姆雷特忍痛斩断情丝,在装疯时对她恶语相向,令奥菲利亚备受折磨。哈姆雷特与母后谈话时,以为躲在帘子后面偷听的是叔叔克劳迪斯,一气之下就用剑刺死了他,结果却发现是自己心爱之人的爸爸波洛涅斯。爱情与亲情的逝去,爱与恨的剧烈冲突,压垮了奥菲利亚的理智。她疯疯癫癫来到小河边,编好了几个花环,想爬上树把它们挂河上树枝,树枝突然断裂,竟跌入河中溺死。他哥哥雷欧提斯从英国回丹麦奔丧,国王克劳狄斯安排了一场所谓言归于好的友谊比赛,让他与哈姆雷特持剑决斗,却在剑上涂了毒药,还备好了毒酒。结果导致雷欧提斯、哈姆雷特、国王克劳狄斯相继死去。王后阴差阳错饮下了毒酒。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最终被揭穿。

于是,死亡成了世间最大的公平。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的慨叹,既是给自己,也是给所有万物之灵的赞美。被毁灭了的美好,其底蕴依然美好。

与西方人写爱不同,汤显祖倾力写情。相比于受制于社会关系、家族利益的爱,情发自内心深处,生死相与,矢志不渝。《牡丹亭》的情,是围绕杜丽娘演绎的。她是情之化身,为情而妖,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明末文学家王思任的评价入木三分:“杜丽娘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瞑,獠牙判发可狎而处……”

在汤显祖笔下,父亲杜宝以劝农标志文治,以平乱显示武功,被竭力塑造成为一个文韬武略、忠义仁厚、智勇双全的好人。连十地阎罗王殿下的胡判官也因之网开一面,让杜丽娘重返人间。谑庵居士却一针见血地说他“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他太想做一个好官,作为家长却是失败的,连起码的青春期教育都没有尽职。杜丽娘在官衙住了三年,后花园的明媚春光竟从未领略,昼寝闲游,已是违反家教。即使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老夫人也惊惶失措,唯恐女儿惹动情思。杜宝决定请老先生陈最良教女儿读书,目的是拘心——存天理,灭人欲。

杜丽娘偏偏辜负了父亲,惹上“妖冶之名”。

正是青春萌动的岁月,恰逢春意盎然的季节,杜丽娘被禁遏的生命渴望悄然觉醒。明媚的满园春色,钩沉起这些年拘束生活的愁闷回忆。蛰伏的情,由原始的欲望冲动触动了。柳梦梅的出现,很快引出一段奇异的生命之旅。她并非先爱上了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是难耐青春寂寞,被一股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孕育了生死不忘之情。恰如汤显祖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请之至也……”

被禁锢、被遏抑的生命欲望的释放,岂是传统观念能容忍的?

杜丽娘终究是杜宝的独生女儿。他对女儿的爱,与天下所有父母亲相同。可惜杜丽娘思春慕色,失身在前,不媒而娶,无主无见,这让他深感失望。偏偏因了女儿,又跑出来一个做“盗墓贼”的女婿柳梦梅。是柳梦梅的痴迷,害了女儿名节和自家清誉。这样败坏家声的女儿,没有也罢!

汤显祖笔下的人物,谁也没有违反各自的生命逻辑。杜宝是国家栋梁,是封建时代“修齐平治”的成功者。柳梦梅是温文儒雅、性格平和的痴情才子,是敢于为命运而抗争的男儿。杜丽娘温柔、驯顺、稳重,又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只因为彼此的情,他们碰撞出生生死死、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

杜丽娘的梦中情爱,或许并没有受封建制度、社会伦理太多干预。由于爱而不愿让她活着,这是父亲杜宝的情;想爱而不得其爱,欲恨又无从恨处,这是女儿的情。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横遭戕害,而是死于对爱情的渴望。重回人间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鬼可虚情,人须实礼”。重生并没有让她获得自由,只有在梦里或者魂游时,才能畅快地做自己。

《西厢记》同样描述了中国式的情。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自唐朝的某一个黄昏开始,至少流传了一千三百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西厢、王西厢,从昆曲到京剧、越剧,这一首约会诗始终没有改变。寄居在荒郊古寺中的俊男靓女,情窦已开,思春是自然而然的。他们离开家乡,来到无限清静的佛门圣地,每天闻听暮鼓晨钟,生命之泉的涌动愈加不可遏抑。最令人怦然心动的,无非是异性的音容笑貌。他俩既是表亲,又有救护之恩,一见钟情便成为一桩不可逃脱的事。

为了情,张生从墙头逾越而过,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汤显祖则用梦境演绎超现实的悲欢离合之情,以寄托人生的理想。情通过梦来表现,梦又通过角色(戏)来反映,“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这,恰如他在《焚香记总评》中所说:“以笔豪墨渖,绘梦境为真境”。

从四百年前的威廉·莎士比亚,到近代的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西方剧作家笔下的爱,难免与商业谋略、宫廷争斗、经济萧条、人性险恶之类牵丝攀藤地纠缠在一起,令人爱得紧张,爱得疯狂,爱得无奈。即便罗密欧与朱丽叶忠贞不渝的旷世之爱,也以维洛那城两大家族的仇怨、械斗为背景。资本主义世界金钱权力对于人类天性的冲击,清楚地反衬出农耕时代的天道人境、和谐统一的社会心理、如诗若梦的男女之情。

中国式的“情”,包含自然的青春萌动、纯洁的生活意趣、积极的人生意义。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家庭财产讼案的增加,离婚率的上升,各种矛盾的纠集,已然表明,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让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刷新,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如何继承文化传统,不被资本主义所裹挟,无法不成为难题。那么,今天的汤显祖们,又该怎样以戏文写情,令观众动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