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星航的头像

罗星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6
分享

烟雨中山路

雨,来得很猛,瓢泼似的,鼓锤般敲打着房屋和地面。烟雨朦胧的中山路流水哗哗,窄小的管道早已承受不了雨水的冲击,“咕咕”的哀叫着。

早晨,我走在中山路上,风一阵紧似一阵,雨大风小,雨小则风大,相互间拼了命的掐架。风雨中,东西走向的这条路若隐若现,雾气弥漫,被一张硕大的灰网笼罩,青草微晃,树枝慢摇,一幢幢明清特色的旧房子垂首低吟,一栋栋现代建筑任凭风雨冲刷。与中山路交汇的许多小巷子含情脉脉,倾耳聆听,那些留存历史的往事刹那间涌了出来。

中山路神秘神奇。杜甫曾经留下脚印,写有恢弘名篇,最早开埠的海关、领事馆建在周围,从事革命的联络点依然清晰可辨,战火硝烟并没掩盖当初的繁华,一些百年老字号传承至今,犬牙交错的街巷诉说着难以忘怀的记忆。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街道,多少年来,春夏秋冬更替,风霜雨雪侵染。

走在这条路上,大抵放慢了脚步,湿润的空气中衔来阵阵陈香,旧迹在眼前一一掠过,古韵在心中沉淀激荡,一种沧桑的感怀油然而生,风雨应景,街巷垂暮。

沙市中山大马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既有商运通达的高楼,也有书香四溢的精舍,商铺千余家,一批老字号在危难中砥砺经营。八十八行十三帮商会都在此设有商号,老天宝、老同震、老万年、老丹凤、老宝成、新凤祥等银楼,荆江春、鸿运、珍海、好公道等酒楼,陈洪泰、同兴裕、大吉祥、裕生圆等百货店,公和、公益钱庄,徐万源匹头号,振太昌、吴庆昌酱园等知名商号都在此开店。繁荣的商贸业,满足了百姓需求,开拓了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川的物质流通。沙市成为湖北除武汉外的第二大商品集散地,俗称“小汉口”。

沙市很早便商贾云集,据《中国城市建设史记载》,明中期,沙市已成为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一。《广阳杂记》称“沙市明末极盛,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条,及今之京师、姑苏皆不及也。”沙市整体的市政建设始于1928年。中山路一带早期并没有路,一些零散商户集聚在此,茶馆、餐饮随之而立,渐渐成为闹市。1932年,沙市开始修建马路,最初采用淬石铺面,分四段施工,自刘家场堤坡起,经白杨巷、拖船埠、毛家巷、巡司巷至大湾,全长1400多米。1934年4月竣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取名为“中山大马路”。路两侧分布着全市大部分商店、餐馆、茶社、银楼和银行,宽阔的马路人流如潮,商业门楼星罗棋布,许多建筑物具有欧美风格,三四层高的尖屋顶楼房比比皆是,五颜六色镶有金边的商业招幌从楼顶悬挂而下,老远就感觉十分显眼。中山路呈东西走向,南北接七里庙巷、洪家巷、毛家巷、觉楼街、共和巷、便河路、民乐街、新建街、和平街、民主街、巡司巷、杜工巷、白杨巷、青阳巷、邵家巷、高家巷、刘家场等二十多条街巷。

《沙市市政汇刊》(1936年版)称中山路是本埠唯一之主要干线。抗战时期,日寇狂轰滥炸,建筑物毁坏,路面破坏严重。1947年中山路提升为砖渣三合土路,1954年建成沥青混凝土路,为沙市有沥青路之始,也是沙市最早的最成型的颇具规模的道路。

中山路的百年老字号规模大、信誉好、生意旺。位于中段的老天宝格外引人注目,相当于五层楼高的红色建筑大体呈红色,底层门面宽大高耸,二层中间开欧式前延立柱小门,配四个窗户,顶层两侧各有一个单立天窗,中间空出部分镶有银楼字号。早前卖金银首饰的都称银楼,开设银楼的人购买金条、收购旧金银器熔炼成首饰后出售。沙市金银店号大都由浙江人和江西人开办,浙江人创办的老同震是沙市银楼业第一块招牌,周转金量在400两左右。其六层建筑完全是欧式风格,正立面用梅玉石块砌筑,门窗顶部采用半圆式开间,多用立柱,顶层有天窗。沙市老天宝银楼后来居上,老板童家椿青年时经人介绍曾进老同震银楼做学徒。后主掌老天宝银楼,生意兴隆。其开业初期只收购旧金饰,经营的项目也少,随后种类逐渐增多,仅头部饰品就有金簪、镶玉簪、发夹、长环、罗丝环、八角环、六方圆环等。许多金银器都打有本银楼的招牌,老天宝的金器上打着“沙市戍老天宝银楼春上上足赤孝”的字样,其中“沙市”是地名;“戍”是该银楼开业那年所属的地支;“春”是老板名字的略写;“上上足赤”是说该件金饰的成色为99.8%,即24 K,“孝”是制造该件金饰的师傅的名字。

老天宝银楼从创办到1929年已经颇具规模,职员约有三十人。1938年武汉失守,黄金市场萧条,沙市的银楼几乎全部倒闭,只有老天宝余息尚存,惨淡经营(参见《沙市文史资料》第二辑)。

遍布中山路的金银楼、水运业和百货店,给沙市带来了商业繁荣,应运而生的便是银行业。英、日等国最早设立了怡和、太古、日清、吉田等公司和洋行,清光绪末年,沙市的钱庄就有三十家。1906年,湖北官钱局为推行铜元兑换官票开设了沙市分局,这是沙市第一家地方官办金融机构。八年后,设在中山路刘家场的中国银行沙市办事处成立,是沙市第一家银行。到了1927年,沙市有大大小小钱庄104家,1200多名从业人员。

旧中国银行界有四大行和四小行之说,前者指掌握国家财经命脉且有货币发行权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除中央银行外,三大行在沙市都有分支机构,交通银行代理中央银行在沙业务),后者指代表地方财团和实业家势力的金诚、盐业、四明和大陆四小银行,虽说叫小,其实对某些地区的财政金融也起到很大的支配作用。1913年成立的四川帮“聚兴诚银行”迅猛发展,时人称“五小行”。聚兴诚银行沙市办事处从大湾处迁往中山路(章华饭店处),建造了一栋占地500平米的三层“哥特式”建筑,具存款、放款和汇兑功能,著名的民生银行沙市办事处也委托聚诚办理业务。聚诚沙市办约占沙市同行业总业务的一半以上。

沙市中山路著名的商号还有创立于1890年的徐万源匹头号(老天宝旁),1911年的义厚仓匹头号,1913年的兴盛隆纸号,1911年的陈洪泰百货店,1935年的老同兴酱园和1935年创办的好公道酒楼。1938年沙市一等邮局大楼建成,系当时规模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1936年,中山路商店达两千多家(参阅《沙市市商业志》)。

中山路伴随着风雨,一路走来。

历史悠久的地方就有精彩故事,有故事的地方更有文化积淀。

沙市中山路长不过两公里,许多文人墨客却留下烙印。诗人杜甫,戏剧大师余上沅,《沙市志略》著者王百川等都在这里居住或生活过。

杜工巷,长约百米,青石板路狭窄潮湿,灰墙土瓦民房排列两边,因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四川奉节)乘船出川,“抵江陵时,已近三月上已,即登岸入从弟杜位宅”。当时巷内白墙黑瓦,橘树成排,深宅大院比比皆是,近处白小潭盛产小白鱼,十分惹人喜爱,杜甫诗意大发,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疏。入市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五律.白小》)。

杜甫那时贫穷潦倒,颇不得志。传说他在沙市卖过草药,后又卖起了米元子。将大米先泡在水里,然后磨成米浆,在锅内熬熟,再用筛子溺成一个个小元子,配上酱油、醋、豌豆酱等调料,卖给顾客吃。他在路口还挂了个“杜甫元子”的招牌,由于诗人名气大,杜甫元子远近闻名,也逐渐被讹传成了“豆腐元子”。至今,沙市的豆腐元子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虾米、银鱼、紫菜、牛肉脯、蛰皮、酱萝卜等作料,味道更为鲜美,成为沙市的一道名早点。早年杜工巷存有人们为纪念杜甫而建立的高大门楼,通亮的大圆门,盖顶的琉璃瓦,周边草木葱郁,橘树成荫,墙面镶有诗人的名作,引来众多游人观赏。

在中山路,巡司巷是过去最繁华的街巷之一,分布着沙市知名的酒楼、茶社、客栈、商号、浴池,尤其是浴池远近闻名。这里无论白天黑夜,总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巡司巷因清代在此设过巡检司得名,长约230米,宽5米。据《沙市市志》记载,民国18年前后,张寿山先生将巷内的一栋大楼改建为茶楼浴池,名叫懋林春澡堂,这应该是沙市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浴池了。

巡司巷口还有一道名吃,松针肉包。篾制蒸笼里先码上一层洗净晾干的松针枝,再放入和好馅的肉包子,经大火一蒸,香喷喷的包子出笼了。松针的香,猪肉的香,配料的香,再加上蘸汁的香,真是芳香四溢。门面不大的松针包子店,每天都得排队,一次上蒸锅五笼,店内蒸汽腾腾,香气阵阵,又引来不少外地游客。

风依然在吹,雨依然在下。烟雨笼罩的中山路,依旧那么神奇,那么具有诱惑。不停歇的风雨载着古老的传说,连同沧桑的记忆,汇入历史的长河,向东流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