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星航的头像

罗星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30
分享

青葱的美样子

----罗星航

四月的朝露,水灵水灵的。路边的草坪上,小区的花园里,一颗颗剔透的小水珠儿,在晨阳的照耀下,反射出五彩的光,惬意的打着滚,舒心的溜着坡,神态自然的滴滴下落。一群脸泛红光的中学生,自信满满的步入学校,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身穿运动服,在荆襄河葱郁的步道上慢跑。郁金香披裹艳丽,广玉兰浅含淡雅。远处,一面招展的红格外夺目,一张年轻的脸英姿勃发,其内在的精髓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翠绿色的青葱,生机无限,“缘源不可及,远树但青葱”。样子虽显羞涩,但青葱依然美美的,美到了骨子里。还来不及仔细品味,它就匆匆离去,那淡而清冽的朝气一直萦绕着,那激情舞动的姿影,一直在念想里婆娑着。

爽朗的风轻轻吹过,一刹那,遥远的记忆便涌了上来。

沙市北郊,春色正浓,一大群年轻人汇聚在此,一年一度的集训拉开帷幕。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景。

草长莺飞,四处春华。一台晚会是必选内容,我和另一位女生作为主持人,各单位分别选送节目。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萤火虫在草丛里狂舞,早早的,会议室便坐满了观众。一声铃响,晚会正式开始,两个帅哥美女走上舞台正中,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导节目按序进行。诗朗诵《可爱的中国》,独唱《北京颂歌》《延安颂》,舞蹈《洗衣歌》《打虎上山》……忽然,停电了,现场一阵慌乱。好在我们有临场发挥的经验,号召大家准备灯火。不一会,四周点起了蜡烛,许多人挥着打火机,不太明亮的灯光忽闪忽闪的,没有音响,没有话筒,歌、舞、相声、小品、器乐接踵而至,最后是大合唱《共青团员之歌》和《怒吼吧黄河》,演出达到高潮,现场掌声响起,无数双手高举着,挥舞着,墙壁上交替映衬着夸张的身影、夸张的手。晚会结束了,大伙久久不愿离去,自由拉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橄榄树》《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难忘今宵》此起彼伏,青春在这里张扬。

夜深了,我在回寝室的路上,还看到许多青年在草场上、球场上翩翩起舞。天空很作美,月儿圆圆,大地情深,给我们的青春划上精彩的一道。

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可歌可泣。学习张海迪,开展小革新,投身改革大潮,争当明星青年。这些现在看来不足挂齿的主题,在当时是那么吸引人,那么具诱惑力。纺织、轻工、建设、化工、机械、电子战线的青年人闻风而动,岗位立功。沙市青少年宫工地,尘土飞扬,凹凸不平,无数青年节假日来到这里,肩挑背扛,一篓篓泥土,一车车垃圾,硬是用青春和汗水,堆砌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所在的公司还派来两台推土机,负责填平土地。此后,青少年宫草木青翠,长廊蜿蜒,书声琅琅,哨声阵阵。青葱的样子更美了。

青春时光是短暂且快乐的。那时我在一家大型施工企业工作,北京中路需建两栋居民楼,搬迁户等着进住,我们在工地展开了竞赛。墙头飘扬着奔放的红,黄色的圆圈,黄色的五星,时刻考验着工人。泥瓦工披星戴月砌墙,这也是体现水平的技术活。一般瓦工班都有公推的技术班长,先由他垒起十匹高的四个墙角,用吊线锤测量垂直度,用水平仪丈量平衡度,墙角与墙角用细线拉直,其他师傅便根据这一标准操作。

太阳初升的时候,瓦工们就开始干活了。高高的脚手架上,他们左手拿起一块红砖,在掌面上横转一下,选择四棱八正的一面对外,右手握着瓦刀,弯腰挑起满满一刀砂浆,匀称抹上砖沿,紧贴前一块红砖压实,再用瓦刀从上从外向下向里轻轻敲打,一块砖便砌成。砌砖时要注意垂直和水平,还要与其他师傅保存上下左右的统一。就这样弯腰、横砖、抹灰、敲打、测量,不停的重复,一块红砖重约六斤,任务繁重时,师傅们一天要砌一千多块。夜以继日,确实够辛苦的。

半年的工作提前完成,前三名的奖励是一件短袖衫和一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年轻建筑工人的脸庞黝黑黝黑,脊背通红通红,全身透着疲惫,但更多的是愉悦和充实。

总算从青葱渐渐变老,年轻时激动过,彷徨过,也奋斗过。不管我们的青春有无色彩,但始终无悔。不管岁月离我们多远,但那青春的红永远留在心里,永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