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春的头像

张炳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4/27
分享

不妨满山种树

⊙张炳春

“儿时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长大后,才能收获一片森林”,曾以此话题,写过一篇从教随笔。网友读后告诉说,觉得”醍醐灌顶”,正好有年小孩子,那就不妨满山种树,好好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曾经做过10年中学老师,猛然回头,发现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有些孩子本来小学成绩遥遥领先,到了初中却学习愈感吃力,特别是初二开始,成绩陡然下滑,难于再争先拔尖,尤其上到高中,更似”尾秃鸭子”,越发显得赶不上趟。那大多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阅读面狭窄,如空中楼阁。而相反,小学阶段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无论当时成绩平平,还是一直冒尖,上到中学后,力量充足,潜力无穷。所以,根深才能叶茂,要让孩子用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书籍,厚积薄发。否则,要是一昧死盯卷面分数,甚至把看课外书当成洪水猛兽,必定会造成孩子“智慧营养不良”,分数再高也会后劲不足。

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古人云“3岁看大,7岁看老”。3岁左右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可以隐约预测其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所以,在7岁以前的关键期,要让孩子形成良好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以此发展各项能力。幼教专家告诉说,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万左右的字符,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萌芽。

小学时期阅读,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进入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养成的黄金时期,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海量阅读极其重要。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正常是100万-200万字;二三年级每年200万-300万字;四五六年级每年400万-600万字,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阅读要有时间的持续性,每天要有固定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否则就无法养成好习惯;阅读的内容要完整,有连贯,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

时值”母语复兴”之风劲吹,阅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以及未来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阅读能力,也是开发学习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能力。发展阅读能力,要坚持阅读和冲量阅读。坚持阅读,才能养成习惯,也才能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冲量阅读,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日积月累,才能实现阅读效果。先事“厚积”,方可“薄发”。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阅读习惯。

一个孩子聪明才智的发掘,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孩子在小学阅读的厚度,决定孩子中学、大学学习的长度,乃至将决定其一生的高度。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不大量读书,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即便考试得了高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仍是一种隐患,孩子的天赋聪明很有可能会被阅读量不足而饿死。所以,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经典名著,无论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科幻,广泛涉猎百科常识的书籍,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如同欲想要收获一片森林,先得满山种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