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誉的头像

何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2
分享

“国门”的故事

前几日几个人相约去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行程之中有个叫“满洲里”的地方,原以为和日本人的伪傀儡政权“满洲国”有关系,但是到了以后才知道,两者并无关联。“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是“旺盛的泉水”的意思。1901年修建东清铁路时才有了“满洲里亚”这样一个俄语的名字,在音译成汉语后就变成了“满洲里”。

在游览中了解到,“满洲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计划单列市(准地级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东依大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其境内的“满洲里口岸”则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从设立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耸立在此处的“国门”历经风雨沧桑,前后五次更替,也有117年的时间了。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国门”的故事吧。

1900年俄国人承修的西伯利亚铁路铺设进入我国境内后改称“东清铁路”,1901年俄国人把“霍勒津布拉格”改称“满洲里亚”,我国把它汉译成“满洲里”。1902年承修铁路的工作人员在铁路左侧的路基之下树立了一根木柱,木柱向西的一面被削平,写上了俄文“萨拜喀尔省铁路交界”的字样。同时,在铁路右侧路基之上另树了一根木板包装的木桩,上面钉有铁制的俄罗斯双头鹰国徽。它的位置大概在现今的后贝加尔斯克以西的马赤也夫斯克车站东约一公里处,踞后贝加尔斯克近十公里。虽然它仅仅只是俄罗斯单方面设立的一个标示牌而已,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代表我国的主权意识,但由于木柱及木柱设在两国铁路交界之处,所以可以将该标志视为“国门”。因此,它实质上也就成了满洲里口岸的第一代“国门”。

1920年,当时中苏两国间的最初界线标志线实际上已经从马赤也夫斯克附近南移到十八里小站,现站名为后贝加尔斯克。当时,苏俄单方面在后贝加尔斯克车站以东的地方,设立了一座木质拱形的“国门”,门额上面向中方一侧用中文写有“中苏门”字样,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又将此移至车站对面的苏方边防总站院内。这虽然也是苏俄单方面设立的,没能代表我国国家主权意识,但也应该算作是满洲里口岸的第二代“国门”。但是,1929年“中东路战争”中苏方将驻扎在十八里小站的中国军警驱逐,对十八里小站实施了单方面占领,1949年“中苏门”被苏联方面拆除。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满洲里口岸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革命党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伍修权等都曾从此前往苏联和回国,革命先驱们也正是途经这里从前苏联捧回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六大会议的代表也正是通过这里前去莫斯科参加会议的。四十年代,苏联红军在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大批苏联军援物资曾是从这里运往前线。

修建于1968年的满洲里口岸第三代“国门”,原本是一座检查桥,也称栈桥,横跨宽、准轨铁路。之所以称作“宽、准轨铁路”,是因为在中国境内修建的铁路和在俄国境内修建的铁路宽度是不一样的,中国铁路的宽度是国际标准,所以称“准轨”。俄罗斯铁路的宽度要比国际标准稍宽一些,所以叫“宽轨”。该桥是铁木结构,主体用铁轨焊接而成,桥身漆为绿色,两侧的护栏镶嵌着木板。面西方向写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桥身的北侧有一架铁梯,缘梯而上,可以站在桥上俯视过往车辆。该桥状似“大门”,又是铁路口岸的门户,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国门”。当时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满洲里作为我国“反修、防修”的前沿阵地,常年处于“备战”状态。

1989年修建的满洲里口岸第四代“国门”,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满洲里口岸上真正建造的“第一个”“国门”。高12.8米,宽24.45米,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外表用2000多块0.5平方米的青灰色花岗岩石板镶嵌而成,上方正中端端正正地悬挂着直径1.8米大的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习习生辉,耀眼夺目。国门下方各有一条宽、准轨铁路通过。国门北侧是原公路口岸,满洲里新公路口岸建成后,原公路口岸停止使用。随着中俄两国货运量的逐年增加,在增铺铁路宽轨复线时于2007年将第四代“国门”拆除。

2008年建成的满洲里口岸第五代“国门”,位于中俄边境我方一侧,与原苏联国门相对应。是一座乳白色的拱形门式建筑,呈“门”字型,横跨中俄铁路。国门总长105米,高43.7米,宽46.6米,高大宏伟、庄严肃穆。乳白色的门体上方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鲜艳醒目,清晰大方。上面悬挂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金光闪闪,光彩照人。数条轨道的国际铁路从中穿越而过,不时有火车从下穿梭往来。

经过百年风雨洗礼,满洲里口岸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正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登上国门,俄境后贝加尔斯克区的车站、建筑、街道、行人尽收眼底。满洲里口岸第五代“国门”,不仅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也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13平方公里面积,包括41号界碑、国门、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浮雕、红色旅游展厅、火车头广场等景点。

满州里中俄边境口岸“国门”前后五次更替的故事,演绎着祖国的发展与变化,繁荣与昌盛,进步与强大。站在国门城楼之上,俯瞰中俄两边的情景,不由使我想起我们曾经受制于人的尴尬与难堪。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才能民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要想站在世界舞台上说话算数,就必须要有坚强的后盾,要想挺直腰杆不受欺负,就必须要有强盛的国力。第二天参观的世界反法西斯海拉尔展览馆,更加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日本人之所以敢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无忌惮地横行霸道,只因昔日的我们太落后,那时的我们太软弱!

振兴中华,任重道远,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夙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