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志坤的头像

贺志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08
分享

撷取日常丝缕,探微途旅星光

——读《大地无言》之《岁月芬芳》小悟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母亲94岁了,身体还相当硬朗,真是全家人的福份。有人去南山拜佛,有人去寺庙烧香,殊不知真正的活佛就是家中健康长寿的父母。作者定居湖南省城,母亲遥居湖北乡下,接母亲到长沙居住,是作者的一份孝心。然,老人却有自己的观点,长沙再好,只是我的客栈,乡下再差,却是我的老窝。偶尔到客栈小憩,未尝不可;要说长住,还是老家才舒适安神。因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正是许多老年人不愿随子女进城居住的理由所在。

多少人在外打拼,为方便子女上学,在城里买房住下。自不忍心将老父老母丢在乡下,于是乎接来城里孝敬,自是用心良苦。可是许多时候真是好心办坏事。老人们住城里,初来乍到还好,到处都有新鲜感。可住久了,就犹如笼中之鸟,浑身上下一点都不自在,心心念念的还是乡下那些左邻右舍、鸡婆鸭蛋。因为他们的根在那里,不时牵扯着他们回归。

作者幡然悔悟,“顺者为孝”。只有将老人家放回乡下,才有他们的自由天地。这次《九旬母亲南巡记》,前后一周,既满足了后人的孝敬之意,又让老母开心而归,且开启了百岁大寿来长沙之期许。真乃一举多得。

给隔山大姐之幺姑去《祝寿》,是现实版的知恩图报。那些年幺姑特会养猪,作者每年回家幺姑总会专门接去她家吃肉。这在物质匮乏之年可是最高的礼遇呀。故在幺姑70大寿前一天,作者手捧鲜花突然出现在幺姑面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滴水之恩,当饮泉相报。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些年,许多人为了生活忙前忙后努力打拼而疏淡了亲友。回过头来才觉悟,世间最最珍贵的,唯有亲情友情,这才是正宗的“金不换”。

《小期翔二三事》是许多爷爷辈快乐生活的缩影。期翔是大哥快满五岁的孙女。只要我回家了,背她、抱她、逗她,成了我的职责。期翔虽小,不可小瞧。她是个喜欢上学的好姑娘;她哭起来惊天动地,笑起来响遏行云,很有歌唱家潜质;她拿着手机拍别人、拍风景、拍花草,还会后期裁剪编辑,真有摄影家的天分;她认真时有模有样,她做事时有条有理。现如今,不知是社会发展所致,还是人类进化而成,小孩子个个都天资聪颖。玩起电子产品来,比许多中老年人都溜彻。

这含饴弄孙之乐,笔者也有深切体会。每天下班回家,一个前呼,一个后拥,直叫“爷爷陪我玩”,嬉笑玩乐中,将整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家邻高校,宅边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景致万千,倒映水中,自成胜地。夏日周末,湖边,不少学子,或独坐、或结伴、或静默、或轻诵,其一卷在手之姿、一心向学之态,实让人甚感宽慰。

——这,是《环湖观学记》中的场景。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总理的呼声犹在耳边回响。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国家对青年的殷切期待。湖湘学子,最用功;“用功学子,最是美丽”。

我去过红石林,它是经5亿年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将扬子古海凸出地面而形成的美丽地质奇观。我读罢《红树林》后得知,红树林,是沿海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只因长期受海水的浸淹,富含单宁酸,树干被砍伐后,裸露处便会被氧化成红色,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生长在海岸滩涂上的红树林,葱郁茂密的枝干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在海水中顽强生存并繁衍的红树林,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氮和15~20公斤磷,是天然的污水净化厂和海洋生物的伊甸园。它那超凡神功和无限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作者身边敦厚的胡师兄。他以初中学历起步,先后攻读大专和本科,35岁考取研究生。三年苦读后,义无反顾飞到南海边某高校当教授和系主任;数年后,40多岁的他不甘寂寞自觉法律并考取律资,从而摇身一变,一步步成为大牌律师、咨询专家和全省“五五”高级讲师团成员。他那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多变且多彩的人生,不正是扎根南海边的红树林吗?这样的师兄,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一直学习下去。

有一个叫“禾润”的农场花园,日常就姐妹仨在园打理,毛毛负责花艺,榕榕负责琴艺,小妹负责厨艺。有客忙不过来时,她们就要随时客串别的身份。花艺师切换成传菜员,琴师切换成择菜员,厨师有时要充当导游。这工作其实很辛苦,但她们爱花惜花,觉得其中不但有事业,还有梦想和激情,便不觉其苦,反而乐在其中了。

作者在一次“呼朋引伴”学切花的活动中目睹了这创业“三剑客”,并被她们如此志同道合,亲力亲为,每天为美化自己和别人的生活而奋力打拼的诗意人生而感动,如是用《剑客行》记录下来,让人身临其境,如立园中。这样质朴的文字,这样惬意的生活,实实令人神往。

疫情期间,出行受限。每年过年必回老家陪九旬老母的作者,牛年春节为不跨省、免麻烦,只得就近去岳父母家过年。岳家附近,有一段废弃的铁路,每天沿铁路走一走,成了作者过年期间的必修课。就在这走一走中,邂逅了一位“牛人”。

——大年初一,阳光灿烂,气温20摄氏度,在轨道右侧斜坡边的一道小坎之上,竟有一人裸着上身,侧卧于草丛中,他嘴角紧抿,双目微闭,且擎着手机,悠然畅听。一身白净的皮肤,一脸幸福的模样。给作者留下了别具一格的深刻“牛人”印象。

——大年初二,同样天气,同一地方,那同一人,同样赤裸着上身,以同样的姿势侧卧于枯草之中。大概是手机没电了,这次没有手机播放音乐。一脸的安祥,作者不忍目前打扰。

——大年初三,当作者走完亲戚再次登上铁路时,却不见了这位“牛人”。

怅然若失的作者,四处打听,用零零碎碎的信息拼凑出这位“牛人”的大体轮廓:“牛人”叫“满哥”,家住铁路背后那座小山的半山腰,姐姐出嫁母去世,30出头没成家,与70多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且扬言不结婚了。与村里其他村民一样,他家也有一栋三层小楼房,家境较好,满哥人勤快,四处打工,很少回家,故村里好多人并不熟悉。这回家过年,本来是开心快乐的,不知是因为摧婚还是别的什么事情,逃到桥头,倒头裸睡……

这算什么“牛人”?这只是许多单身汉的一个缩影。别看农村到处高楼林立,却有许许多多的单身汉。这些人年纪轻轻,宁愿低头吃生活的苦,却不愿抬头挺胸吃婚姻的苦担社会发展的责。难怪近年来出生率在逐年下降,你婚都不结,哪来的出生率?难不成你们真的要成“绝代”佳人吗?不知道“有人才有世界”吗?

作者心善,吐露了大伙的心声:冀盼新春的太阳不但能温暖这位假“牛人”的身体,更能照亮他的内心乃至人生。

从收到《跟着大雁去迁徙》,到了解《“鸟人”周自然》,这个头中等、身材精干,眼眶微凹,双目有神的自然君,竟然是一条伟岸卓异的汉子。他家住洞庭湖汨罗江边,自幼浸染了屈子的家国之念,看惯了湖畔的雁起雁落。他起初以为,大雁南来北往,应该就像歌儿所唱,是奔着诗与远方而去。后来才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栖息地被肆意侵占和一些愚昧或不法之徒利欲熏心,大雁的迁徙之旅其实充满艰难险阻,它们常无栖身之地、果腹之食,不时还会遭遇血腥杀戮等灭顶之灾……

于是,自然君毅然举起爱鸟护鸟的大旗,发动“跟着大雁去迁徙”的重大公益活动。

十余年来,自然君不断借助、聚合社会各界力量,先后在国内竖起了一座座标记候鸟迁徙起止、中转和“鸟牌”,标绘一条条纵贯南北的迁徙“鸟道”,维护一个个候鸟栖息、觅食补给的“鸟港”,救助一只只被猎、受伤、落难的“鸟辈”,初步建起了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爱鸟护鸟网络……

这是一项多有意义、多有影响的公益活动,多么伟大的壮举呀!

这群可敬、可亲、可爱的“鸟人”,为了爱鸟护鸟,不惜劳神费力甚至倾家荡产,真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真英雄!

读毕此文,对“鸟人”有了更深的认识。笔者与“大雁去迁徙”相聚在生态文学群,对他们的动态密切关注,对这群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的的“鸟人”由衷钦佩。他们的壮举,将会使社会生态文明不断改善,人鸟和谐共生指日可待,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又会重新回归自然,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环绕人们的身边。

《岁月芬芳》没有华丽的词藻,质朴的言辞中无不透露出珍贵的亲情、友情,作者通过撷取日常的一丝一缕,探微途旅的每一道星光,让读者管窥平凡日子中的真善美,领悟人间烟火中的力量和希望,不舍不弃,砥砺前行。

正如湖师大博导舒其惠先生所言:作者是一位不甘平庸的人才,更是一位勇于奋进的斗士。师专毕业的他,在家乡小学任教多年,不愿长此埋名于山野,终老于山乡,自强不息,于数年后攻读函授本科,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考取湖南师大文学研究生。三年苦读后,被省财政厅录用,后擢升为某国企党委书记。每处都独当一面,勤勉出色。真是后辈学习的楷模。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繁重工作之余,还能笔耕不辍,先有《江流之声》出版,深得读者喜爱。今又《大地无言》问世,精彩纷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