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宇俊的头像

王宇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0
分享

在通远门城墙上听历史的风吟

认识一座城,除了赏它的街巷建筑,品它的饮食美味,更深入的线索无疑是梳理它的历史人文。

倾听一座城深沉的历史呼吸,探寻一座城曾经的烽火往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走近那些留存至今的历史陈迹。

我对重庆历史的触碰源于对一段古城墙的好奇。它位于现今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它就是以冷峻风骨贯通古今的通远门城墙。

据重庆历史资料记载:古重庆城门有“九开八闭”十七门,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通远门是古重庆城通往外界的陆路起点,为唯一陆门,故称“通远”。通远门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城墙、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城墙基础上修筑的石砌砖墙。

某个周日下午,晴空万里,有风如缕,一种莫名的灵感在心内暗潮涌动。我穿过拥挤的地铁人流,随一段悠缓的漫步走近那风韵犹存的灰色城墙。

在迷离的烟尘中,通远门城墙低调静默,一如往常,任由阡陌红尘中来往过客将它多情的打量。

金汤街城墙入口一侧,婉转向上的是一道略显狭窄的青石阶梯。踱步之际,不觉寻思:石阶历经多少风雨沧桑的打磨丈量,才能留下如此光洁的时光印痕;石阶见证多少悲欢离合的前世今生,才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分量。

顺着求索的脚步往上,一座气象古朴的楼宇矗立眼前,这依古风仿建的木楼就是通远楼。在周围高楼广厦的冷眼相看下,它坚守自己的信仰,将历史的温度固执地装帧在自己寂寞的体表上。走近那巍然突兀的飞檐翘角,一股旧时光的醇香扑鼻怡人;细看那素朴典雅的雕花门窗,有巴蜀文化素淡的底蕴在其中静静流淌。在繁华落尽后,端详那些古风隽永的雕刻,轻抚那些镂花精致的图案,思绪也仿佛被那荒远的年月镀亮。

通远楼正厅外上方牌匾上,“渝绣坊”三个鎏金大字熠熠闪烁。正厅作坊内,一位年长的手工艺人坐在一张古旧的藤椅上,弓着被岁月压弯的背脊,对手中织物进行一针一线的细腻串联,绣图上花鸟虫鱼逐渐浮现楚楚动人的可爱模样。风从正厅木门转轴外悄然而至,一种历史的余韵在墙壁挂饰、桌椅陈设上疏影横斜。在风的轻柔吟唱中,我驻足凝神,透过岁月的镜框,我看到墙上那些蜀绣图案在悠悠的时光中轻舞飞扬。

通远楼回廊四周摆着零零散散的几张圆桌围椅,一面印有“茶”字的黄色旗帜在城墙边角醒目飘摇,几个须发花白的老人正倚着昏黄的阳光喝茶聊天。昂扬的时间经过这里开始变得柔声缓语,尘世的纷扰经过这里也黯然逃遁。看他们端起茶杯很惬意地将风尘沧桑呷入口中,看他们在茶的清香四溢中将安逸的情怀自由挥洒,你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在柔缓的时空翩跹沉迷,惯看秋月春风,闲品人生百味。

在擦肩而过的背影疏离中,我登临黄葛树叶掩映的城墙上端。青苔从沉寂的历史书册中走出,缓缓爬上这桀骜的砖墙。历史的风从时间深处款款而来,在墙顶上方喁喁作响,它拂过城墙古老的记忆,拂过我渺远的思绪。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城墙就这样被声色各异的览物之情观望,又让涤荡的风云将历史的底蕴擦亮。

伫立在砖石错落起伏的垛口,看浩荡长空云卷云舒,听历史之风纷扬沉吟,携一份远古之思,走入一段金戈铁马的山城旧梦。

念天地之悠悠,叹千古之风流。顺着城墙青苔蔓延的线索依然可以触碰倥偬流年留下的印痕。两门漆黑色大炮横亘在缱绻绵延的城墙镜像,炮口划过苍茫的风云,叩问肃穆的流年,多少鼓角争鸣、英雄逐鹿的故事在城墙斑驳的纹络中明灭可见。

狼烟已灭,古人已逝。城墙烽火台弥散的尘烟黯淡了当年的刀光剑影。城楼转角处由高到低依次呈现“张献忠破通远门”、“ 张珏死守通远门”、“蜀筑通远门”三座浮雕。浮雕将折戟沉沙后遗落的信息悄悄收藏,以凹凸有致的图形文字向往来游客娓娓阐述。

落日楼头,遥岑远目,是谁在碧血黄沙的历史碎影中翻晒亘古流年?斜阳草树,蓦然回首,是谁在雨打风吹的春秋轮回中书写青史风流?一组攻城的动感雕塑走入城墙苍劲的历史记忆:城门外将士或纵马横刀,剑拔弩张;或沿梯攀爬,奋力击杀;城墙上一士兵弯弓满弦,一士兵落石还击。

袅袅的历史余音从唐诗宋词中走出,漫过城墙的春秋。倚墙远望,在渺渺风中梦回当年的吹角连营,在断鸿声里看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夕阳西下,我依然还在城墙的经世流年中怅然慨叹。

城墙垛口,风依旧在款款吟唱;城墙外,高楼广厦在明媚的今天炫示流光溢彩的闪亮;城墙上,楼阁砖墙仍在斑驳的昨天周旋徜徉。

在这样一个怀古情愫得以酣畅表达的下午,在一段试图揭开通远门城墙年轮谜语的游迹中,文字成为我意兴盎然的倾诉对象。

不觉已在城墙内垣流连许久,从金汤街另一侧的木质扶梯缓步而下,在不舍的回眸中我抽离这幽远的历史桥段。

挥挥衣袖,作别这余晖夕照下的城墙;且听风吟,将城墙的故事装进惆怅的心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