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品茗碎语的头像

品茗碎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6/19
分享

扶贫随记


这是今年第五次上山了。单位扶贫村是县内最偏远的,我联系的两家扶贫户,也算得上村里较偏远的。从县城到村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刚开始车行在盘山道上,两边葱翠的树木映入眼帘,总难免不了有一种户外游历的感受,尤其在山顶放眼望去,崇山峻岭,山道蜿蜒,雾气时来,顿觉清新。只是揣着扶贫的任务,那种游山玩水的心境也搁在其次而已。

从村部沿着村村通小道,走了大约3公里,然后步行上山,在一座小山的平台上,一幢两楼两底的红砖楼房,大门朝着东向的山坳,屋前几十平方的空地,空地前便是深坳,与屋前空地相差将近5米,深坳依次向上,是一小块一小块梯田盘的茶园。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不免想着,这家扶贫户有楼房经济不是很差。然而,走进屋里,却是另一番情景。室内陈设十分简陋,客厅只有一张方桌,3条长凳,一台十九寸的电视机,看上去也是很有年头。厨房是比较简易的老式灶台,烟囱横向到外,两口铁锅一大一小,还加装了开水管,便于烧饭时可以兼烧开水。女主人颇为热情地接待我,问及一些情况,她显得有些迟疑,几次接触以后,慢慢了解她家致贫只要原因是她丈夫在外面打工时从两层楼的工地上跌下来,腰受了伤,现在虽然也还在外面做工,但不能干重活,只能和村里其他人一道,做点辅助的事情,家里的收入也就明显的少了许多。加上做房子时还欠了不少的债。她说到这些的时候,眼里弥漫或多或少忧郁的神色,原来他老公身体没伤的时候,也是挺能干的,指望两三年就能够还请欠债,一家人的日子会红红火火的。

扶贫是每个月都得上门的,和这家女主人接触多了,她也少了拘谨。她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大的今年上小学,小的刚刚一岁。有时候去的时候,没有提前联系,到了她家里,她家婆婆就扯着嗓子喊,于是,过不了几分钟,她就急忙忙地赶回家里。平时不少的时间,都是在茶叶地、菜地里忙活,也都在家附近。记得她抱着几个月的小儿子时,还闹过点笑话,我以为她还有个大儿子养了孙子呢。那次她有点调抗地说我有那么老吗?其实,也就四十岁不到,然而看上去确有点像农村五十岁可以做婆婆的人似的。

每次拿出扶贫手册填写的时候,她总是怀着感激的样子,说是对口帮扶的市里单位给他送了什么,乡里村里也经常到她家里,该落实的都已经落实了。什么茶叶地的补助、什么林木的补助等等。

她的大孩子上学了,那次过去,她说了不少谢我的话。其实我告诉贫困户孩子上学上面都是由政策的,不过她还是觉得是帮她说了话,说是学校的校长老师对她家孩子很是关照。她家大孩子看上去显得有点迟钝,上学以后孩子也变得活泼起来,屋里屋外的气氛也都鲜活了许多。

我联系的另一户,两家相距不过一里地。女主人面相很是和蔼,只是来起家常来常常是滔滔不绝。我在她家联系了一年,今年脱贫了。说起脱贫,那真是有点眉飞色舞的。她家里,两个男孩,也是老公身体不好,小孩子读书,家里没有什么出产,仅仅靠点茶叶、生姜等农产品,收入自然是有限的。

去年她的大儿子读了专科学校回乡,也没有到外地去找工作或者打工。一心一意地依靠乡里扶贫创业扶持,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小规模的养猪场。养了20头本地良种黑猪。女主人可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帮衬着儿子建猪场、选仔猪。忙过一阵以后,小猪场也就像模像样建起来了。小猪场建在她家斜对面的小山岗上,一共8间猪舍,水泥砖的墙体、自家的木料,水泥瓦的屋顶,还做了猪粪处理池。在青山的掩映中,隔着一线涓细溪流,既方便,也环保。

女主人说她家大儿子回乡以后,和以前大不一样,做事专心多了。平时除了种地,种一些猪伺料,剩下的时间都在猪舍那边了。有时候晚上还去转转。看着儿子专心下来,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儿子大了就是她的盼头。

年前,女主人欣喜的告诉我,她家里的猪被客户订了,一个月之内都要出栏。刨除成本一年下来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呢。开年后,她家里还要继续养猪。不过她说项目资金是一次性的,所以不打算怎么扩大规模,还是先按部就班地把现有规模做好。

因为扶贫让我一次又一次走进大山里,熟悉了那盘上的弯道,记住了村口那棵上百年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枝叶并不十分茂盛,依着山坑,硕大粗壮的树根牢牢抓住斜坡的黄土,而另一侧深深扎入山体腹处。这里的土地相当贫瘠,树长得也不优雅,一半的枝丫显得光秃秃的,树的皮肤粗糙而干裂,然而,这并没有掩盖它勃勃的生机。这里的每条村村通道路都是水泥路,家家户户也都连通,每每走在山道上,我总能感受清新的空气,总能感受青山绿水卸下久坐办公室的疲惫。扪心自问我能给联系的扶贫户带来了什么?然而每当看到两家人见到我时热情的笑意,还有离开时远远的挥手,我便会不自禁告诉自己,即使什么也没带,我还是会来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