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横塘凌波的头像

横塘凌波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6/11
分享

读书成就我的“作家梦”

当我以闲适愉悦的心情打开一本书开始阅读时,外面街市上噪杂的人声和喧嚣的车声听不到了,自身的烦恼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纷繁的思绪得到了过滤和净化,浮躁的心情如入定般地沉静下来,那份安静,那份从容,那份淡泊的心境,在其他时候是无法感受到的。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只有读书,才能在精神上与人沟通,与自然相交。陶冶净化乃至提升自己的心灵。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对于我来说,读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充实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心情,了解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读书成就了我的“作家梦”。

我的阅读是从童开始的。在童年的记忆里,乡村的冬夜是静谧的,老家的院子里,窗外没有风,天干冷干冷的。高远的天幕上,星星在眨着寒冷的眼睛;屋内,没有炉火,我穿着棉衣坐在并不温暖的被窝里,背依靠在床头的土墙上,土墙的上方斜挂着一盏遍身油腻的煤油灯。如豆的灯光下,我正在入迷地读着一本厚厚的书,深深地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里,那是哥哥借来的长篇小说《红岩》……这是我阅读文学书籍的最早记忆。小学时期,我陆续阅读了《敌后武工队》、《艳阳天》、《渔岛怒潮》等红色经典小说。通过阅读,使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情节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中学时期,我通过借阅、征订、购买等方式,阅读了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文坛上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从刘心武的“伤痕文学”,到刘绍堂的“乡土文学”,从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到莫言的“新感觉意象派”,从梁晓声的“知青文学”,到王朔的“新市井小说”,从王安忆、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到徐迟的报告文学,从蒋子龙、柯云路的改革文学,到舒婷、顾城、北岛的朦胧诗,以至于每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王蒙的《春之声》、贾平凹的《废都》、梁晓声的《年轮》、铁凝的《哦,香雪》、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路遥的《人生》、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蒋子龙的《开拓者》到柯云路的《新星》等作品,我都阅读过。

这些文学作品,成了我那一段时期视觉的的盛宴,文学生活的大餐。我在如饥似渴地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高兴,时而悄悄流泪,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情绪低落。起初,只是被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当时,虽然对有些作品不能真正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了解故事情节。久而久之,文学作品也成了我了解人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我从中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也使我真正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

我在如醉如痴地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同时,早在上初中时就萌生了自己的 “作家梦”。为此,我养成了每天都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中学时期所写的满满一木箱的日记。正是这些日记,促使我迷恋上了写作。

为了文学梦,我又陆陆续续阅读了中外文学名著。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小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米勒的《北回归线》,还有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许许多多的中外文学名著。

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世事的沧桑,路过的人,经过的事,使我有了对生活情节宣泄的欲望,有了对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对文学那份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爱,这一切,促使我拿起了笔,一边埋头写作,一边阅读。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又订阅了《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散文》、《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等国内著名的文学期刊。

1993年,我怀着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渴望和急切心情,参加了首届临沂地区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班。学习期间,我得到我市著名的作家、市作协主席高振老师以及国内知名作家赵德发、刘玉堂等老师的指导。2001年,我又报名参加了鲁迅文学院高级函授班的学习,并且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被推荐脱产学习。

通过阅读学习和自己坚持不辍的笔耕,近年来,已有300多篇(首)散文、小说、诗歌在《中国散文》《山东文学》《散文百家》、《散文天地》《小小说选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并且多次在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2003年,我的小小说《遍地红薯》在《女友》杂志社和《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青年大奖赛中获佳作奖并结集出版;2007年,在《祝你幸福》杂志社举办的“母亲征文”比赛中,我的《跪拜母亲,跪拜土地》获得二等奖;2008年我的散文《文学,我的宗教》在《中国作家网》举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征文”中获得优秀奖;2013年,我的散文《麦子,庄稼人最娇贵的孩子》被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选入《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3·散文卷》。

然而,站在作家行列之外的我,清醒地意识道:写作只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罢了,它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经济利益,也不会改变我的生存环境。但当我用精神的指头去抚摸、用我思维的砥石去打磨那些美妙的词语时,我又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快感,又找到了我人生的支撑点。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的阅读涉猎更加广泛,视野更加开阔,但还是以“文史哲”为主。我不仅读《全唐诗》、《全宋词》、《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文学书籍,也读《二十四史》,还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马克思哲学》等书籍。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读书是为了写作而汲取营养。而阅读,是我吸取写作营养的永远沃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