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泽亮的头像

陈泽亮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1/03
分享

由本体意念向总体象征的转化 ——以当代诗人陈先发《异响》为例 陈泽亮(安徽)

       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主席陈先发先生所创作的《异响》一诗最大的诗学价值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做好由本体意念向总体象征的转化。

        所谓本体意念就是作者的本体情思。

        这种本体情思可以是某种意识、某种精神、某种思想等。

        所谓总体象征就是作者不直接表现自己对社会实界或自然实界的心态,而以自己创造的另一幅艺术的社会具象或自然具象象征之、暗示之、曲言之。

        如何做好由本体意念向总体象征的转化呢?

        在我看来,陈先发先生所创作的《异响》给我们做了示范。

        归纳起来,就是四句话:

        一是把本体意念转化为人的意象。

       诗句 ”我听到一个声音。”与”是的,我听到 一个声音。”就是把本体意念转化为人的意象。

       作家在这里把乡愁这个本体意念转化成了”声音”或”异响”,这种”声音”或”异响”是属于人的意象。

        这种转化目的暗示了作家的情怀:我是拥有乡愁的人。

         二是把本体意念转化为物的意象。

        ”在家乡结冰的桌面”与”我的椅子总是离地半尺—— ”就是把本体意念转化为物的意象。

        ”在家乡结冰的桌面”暗示历史的故乡已经悠远"本体意念",”我的椅子总是离地半尺—”暗示昨天的个人就在眼前"本体意念"。

         这种转化细节暗示了作家的告白:我是需要常回的人。

        三是把人的生活转化为物的生活。

        ”老榆树 /依旧挺立垄上,结着旁若无人的巨大黑瘤 /在夏季它曾供出抽象的白花。 ”就是把人的生活转化为物的生活。

         ”老榆树”,暗示老乡们,”依旧挺立垄上”,暗示坚守操劳着,”结着旁若无人的巨大黑瘤”, 暗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夏季它曾供出抽象的白花”,暗示做出了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历史贡献。

         这种转化链接暗示了作家的素养:我是知道感恩的人。

        四是把这一生活转化另一生活。

        “一捅即破: /多年前,我曾是个歇斯底里的孩子。”就是把这一生活转化另一生活。

        这种转化对比暗示了作家的格局:我是知道初心的人。





附文:

异响

文/陈先发


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家乡结冰的桌面。 

我曾经指它立誓的老榆树 

依旧挺立垄上,结着旁若无人的巨大黑瘤 

在夏季它曾供出抽象的白花。 

有人拿去献给企图媾合的女人, 

有人用来祭奠亡者。 

白花在不同的手上, 

爆裂出不同的声音。 

我的耳朵为了分辩异响冲至他们的腕底 

现在是冬季。田野因充满思辩而白雾蒙蒙。 

我跟他们再次相遇

彼此都有谦逊的微笑。 

但他们看出了我的身子 

一捅即破: 

多年前,我曾是个歇斯底里的孩子。 

我的椅子总是离地半尺—— 

我知道对他们的描绘远未结束。 

是的,我听到 

一个声音。我看到雾中朦胧的群像。 

我知道彼此的审判 

远未结束: 

“瞧!它就在那里。” 


作者简介:

         陈先发,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主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