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南雪的头像

江南雪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1/01
分享

《走近韩月》散文赏析评论

《走近韩月》散文/楚红城   赏析/彭光禄   

  我宁愿相信这是时光的错觉。是的,错觉。元月十五日的午后,站在古典味道浓郁的院子里,我在猜测那些舒缓的音符从哪里来。几件石头桌子石头墩子扑入眼帘,一只猫咪懒洋洋地晒着太阳,黑眼睛的小姑娘示意我登上二楼。扶着木栏杆拾级而上,舒缓的音符愈发清澈熟悉起来,我问小姑娘:“这曲子是韩月姐弹吧?”    其实,真想多听一会这美妙的琴声,小姑娘把房门敲开的一瞬间,我惊讶于一份清雅和淡然,韩月站在我的面前,带着大姐一样的笑容。一番握手就坐后,我们就刚才弹的曲子《知音》聊了起来。电影《知音》是韩月姐那一代人的美好回忆,电影有这样一个画面:在天津,小凤仙不露痕迹地掩护了蔡锷,随后在“高山流水”的琴曲中,小凤仙吐露了悲惨身世和除国贼的心愿,彼此终于觅到知音。说到这里,韩月笑了起来:“我从小就有一种崇拜英雄的情节,弹着这曲子,我就当自己是小凤仙。”韩月很坦然,古筝小的时候学的,也很辛苦,手指头磨破了,牙一咬继续练习,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道理就体现在韩月学古筝的过程中。    那天,韩月身着一袭黄白色的长袍,上面绣着一枝玉兰,玉兰花粉嘟嘟两三朵,让一个人在冬天感觉到一种温暖和希翼。我问:“人们常说起你是艺术家,你的服饰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哪里呢?”韩月笑了:“当然是生活了。我一直跟随父亲在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彝族、苗族、傣族他们的民族色彩感特别强,我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便采取了这些民族元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嘛。”韩月亲手缝制的服装设计个性鲜明,有剪纸效果吉祥花纹,小布头拼成的图案,翻开看真是琳琅满目。除了手巧还是手巧,韩月的帽子也很有特点,其中有一顶白色的,是用白线钩织起来的。韩月姐欲说又止:“我几乎所有服装都是自己亲手设计。有次和父亲说起要开个工作室,一时想不起名字,征求意见时……”韩月笑了:“最后父亲说干脆起名韩别的!”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罢了,工作室的名字还在待定中,朋友们,如果有好的创意,可以尽快告诉韩月哦……    人们习惯于把韩月叫做韩美林的女儿,韩月确实继承了她父亲的绝大多    人们习惯于把韩月叫做韩美林的女儿,韩月确实继承了她父亲的绝大多数优点,比如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能让人想起山林间的泉水(韩月姐其实是我第一次见到眼睛和嘴巴一样大的人),再比如栩栩如生的生肖画,那些猴子、兔子、老鼠、狗狗,能让人爱不释手。在她的笔下,常常可以见到两只小老鼠,胳膊搭在另一只老鼠的肩膀上,毛茸茸地,完全拟人化,可爱极了。狐狸也是韩月经常喜欢落笔的题材,比如一只狐狸打着盹儿,眼睛眯着,火红的毛色又让人感觉到一股生气。我忍不住问:“韩月姐,你画这样好,除了学习父亲,还有什么秘诀吗?”韩月搓了一下手说:“最大的一点在于和小动物们朝夕相处。比如画蛇,当然我最怕蛇了,但是,我会养一只小蜥蜴,大家都知道蜥蜴和蛇都是爬行动物,除了有脚,其他地方基本相同,我特别注意观察蜥蜴的头部,比如眼睛,写生几次,也就掌握了。”    说到这里,一只洁白的京巴儿狗走过来窝在韩月的脚下,韩月怜爱地抚摸了一下狗的头说:“我很喜欢小动物,这只狗在我这里十一年了。”“阿福”是韩月对这只狗的昵称,说起“阿福”的故事,韩月的眼泪流了下来,“阿福”是一只流浪狗,一次和几个朋友经过一个地埂子时发现了它,抱起它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太可怜了……”说起当时的情景,韩月哽咽起来:“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我,仿佛只有我能救它。身边的朋友们都说算了,救不活了,我不管,一定要把它带回去。”联系医院给“阿福”打针,细心喂食,“阿福”俨然是她的女儿。在韩月家里有十多只狗,它们绝大多数是捡回来的流浪狗。我们聊起玉林屠狗节,聊起无数只狗被宰杀的惨状,韩月愤怒起来:“人们怎么能够如此残忍!”除了流浪狗,韩月家里还有从河北曲阳的一家饭店抢救过来的六只公鸡、一只母鸡。从河北带回北京,是一段怎样的行程,“我就是忍不住要救它们!”当然,韩月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非常非常多,在这里不仅仅是敬意了。    “请韩月姐再弹一曲《知音》好不好?”    古筝声起,韩月的眼睛清澈明净,“我期盼纯洁的爱情,他是我唯一的爱,我是他唯一的爱。我不在乎任何物质的东西,爱就足够了。”是啊,爱就足够了,韩月的另一个他相信就在不远的地方,祝福韩月,祝福他。(本文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上。)

 彭光禄赏析评论——这是一篇优秀的记事散文。它的主人公韩月是一个和蔼可亲、慈悲善良的大姐。大姐会弹琴,好做善事。从“知音”到电影蔡锷,小凤仙掩护蔡锷,再到“高山流水”的琴曲,可见韩月崇拜英雄的爱国情操。尔后,作者又把笔尖触向韩月习练古筝和绘画的过程。尤期是作者对韩月收养流浪狗的细节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韩月的眼泪流了下来,“阿福”是一只流浪狗……说起当时情景,韩月哽咽起来……一副善良慈悲的大姐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作者引用韩月的原话“我期盼纯洁的爱情,……我不在乎任何物质的东西,爱就足够。”作者的笔触㖂然而止,一个丰满的形象诞生了。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事物发展顺序叙述,引用典型事例勾勒人物形象。由于评者水平有限,文中谬误难免,恳请楚红城老师和诗友们斧正,谢谢大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