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国军的头像

金国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7
分享

富春江畔荃飘香

4月20日下午,孩子驾车带着我与妻去看了一下郁达夫故居。

我于去年的三月份,在杭州看过风雨茅庐,了解到风雨茅庐并不是郁达夫的故居,而是郁达夫专门举债为王映霞筑的爱巢。郁达夫真正的故居是在富阳,当时我就在想,有机会一定要去富阳看看郁达夫的故居。

我之前是没有去过富阳的,尽管很早就知道富阳有富春江,亦很早就知道《富春山居图》画的就是富阳的富春山和富春江,但当我亲眼看到郁达夫故居就在富春江畔时,心里还是有一种惊讶的,惊讶郁达夫故居所在之处,居然是一风水宝地:一眼望去,既可以看到富春江,又可以看到富春山,山水之美,尽收眼底!

我看到的郁达夫故居,是一砖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坐北朝南。现在看来,人们也许会觉得是一普普通通的房子,但搁在当时,应该属于豪宅了。这一点,可从郁达夫的原配夫人孙兰坡在出嫁到郁家之前的心理感受中,可以得到佐证。

我了解到,孙兰坡所在的孙家,虽然是在农村,但家境却十分富裕,资产之雄厚,地位之显赫,在方圆数十里之内都是数一数二的,结结实实可谓是大户人家。而出自如此大户人家的孙兰坡,第一次上门到郁家做客时,居然有如是心理感受——

首先让她感觉到欣喜的是郁家有一幢三开间的老式楼房,听人说城里人有着如此规模的房屋是不多见的。况且它坐落在风光明媚的富春江边,景色宜人。于是,便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足见郁达夫故居在当时委实算得上是豪宅了。否则,当时还是青春少女的孙兰坡,是不会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毕竟,她的娘家亦是大户人家。

我在郁达夫故居里看到一张黑白照片,是郁达夫年轻时与孙荃的合影。孙荃坐着,怀里抱着一个孩子。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孙荃当时是裹着小脚的。而郁达夫则是西装革履,打着领带,脚上的黑色皮鞋发亮,悠闲地站在孙荃后面。照片旁边还有两首诗,一首是郁达夫写的《赠名》,另外一首是孙荃写的《秋闺》。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辞。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赠名》)

风动帘珠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秋闺》)

我从《赠名》一诗中隐隐感觉到,郁达夫对孙荃的感情是复杂的,即深爱(“离人芳草最相思”可以作证)中蕴含着一丝丝的“嫌”。赠名即改名,何以要给人家改名呢?从诗中看得出来,郁达夫有点嫌“兰坡”二字土气,尤其是这个“坡”字,便以“兰荃”二字供选择,要么叫“孙兰”,要么叫“孙荃”,并以楚辞里的“兰荃”之含义为注解。楚辞里的“兰”与“荃”,均是屈原笔下的香草,象征着高洁之品格和美好的事物。亦由此可见,郁达夫在与孙荃热恋期间,是看到了孙荃内心深处的美好与高洁之品格的。为了名副其实,便情不自禁地赠名了。

我从《秋闺》一诗中亦同样看得出来,孙兰坡对郁达夫的爱是纯真的,是全身心投入的(“识我深闺万里情”可以作证)。所以,对郁达夫给自己改的名,欣然接受。从此,孙兰坡就变成孙荃了。

为了“深闺万里情”,孙荃还接受了郁达夫的“结婚仪式一切从简”的苛刻条件。结婚那天,只有一乘小轿,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证婚的媒人,更没有请亲朋好友来喝喜酒,连蜡烛花炮之类也全免了,一切都是无声无息的。

我从孙荃后来的一些人生经历中感受到,孙荃一生都没有辜负“荃”字在楚辞里的含义,其高洁之品格与内心之美好,一直飘香在富春江畔。

孙荃在那个时代应该亦算得上是个知识女性。毕竟,她出生的家庭是个殷实的书香世家。她小时候在其父亲的教导下,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小学集注》等书籍。后来又读过《女四书》和《烈女传》等书。十来岁时,孙荃就能够诵诗吟句了,还能与其父亲和其长兄吟诗唱和。即便是郁达夫,一开始亦是认为孙荃颇有才华的,感觉她的诗“已欲与文诗相抗矣”(注:文是郁达夫的名)。

事情是这样的——

郁达夫订婚后再去日本,孙荃在给郁达夫的信中有时也写诗。郁达夫在一九一九年八月五日的日记里写道:“接兰坡书,附有诗四首,其《夜雨》一首,颇可诵也。”第二天,郁达夫在给孙荃的回信中说:“来诗大有进境。‘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碎离人万里心’,佳句也,已欲与文诗相抗矣。”

《夜雨》的全诗内容如下——

独坐窗前夜已深,愁怀孤冷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碎离人万里心。

相信人们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郁达夫与孙荃在没有结婚前,或者说在恋爱期间,是有感情的,是相互深爱着和相互牵挂着的。他们鱼雁传书,以诗唱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尽显情意绵绵与志同道合。这一点,可从郁达夫帮助孙荃修改《秋闺》一诗得到佐证。

孙荃的《秋闺》原稿是:暑退凉秋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者,触我深闺万里情。

郁达夫收到孙荃的这封情书后,为“深闺万里情”所感动,入情入景,情不自禁地为《秋闺》改了六个字:风动帘珠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以上情与景,令人感到:此情绵绵无绝期!

郁达夫为了表达对孙荃的爱意,把在日本这段时间收到的孙荃诗歌,编辑成册,定名为《夕阳楼诗稿》。

我觉得“夕阳楼”三个字,应该亦是郁达夫与孙荃之间的一个爱情见证。郁达夫故居二楼有一房间,是望富春江之极佳处。1920年前,此房为郁达夫的书房。郁达夫与孙荃结婚时,夫妇俩将此婚房命名为“夕阳楼”。我想,他们夫妇俩应该是常常趁着夕阳西下之时,登临那间房子,相扶相拥着,一起望江赏景,感受着江风习习,感受着新婚燕尔之甜蜜!

遗憾的是,孙荃与郁达夫的婚姻并没有因为“深闺万里情”而长久下去。孙荃选择了成全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王映霞于当时的郁达夫而言,是其内心深处期盼和向往的真正而又浪漫的爱情。

我了解到,孙荃与郁达夫离婚后,忍辱负重抚育三个孩子。在生活上,竭尽全力,为子女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有衣穿有饭吃;在读书受教育问题上,孙荃使出浑身解数,倾注全部心血,使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即使在逃亡途中,缺衣少食,没有学校可读的情况下,孙荃也一刻没有放松对孩子们学习的关心。没有老师就自己教,没有教材就选读古文古诗和郁达夫的作品。

抗战期间,富阳县城沦陷,孙荃不做顺民,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逃到乡下去避难。她和郁达夫分居时,特别是在郁达夫流亡南洋后,经济上没有一点外援。平时的衣食住行及孩子们的学习费用,全靠以前的积蓄和她自己的双手劳动所得。在国破家亡的境遇里,她硬是把三个孩子拉扯大,而且让三个孩子都受过高等教育。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

孙荃尽管对郁达夫有过怨恨,怨他不顾多年的夫妻情分另觅新欢,恨他丢下三个孩子不管,只图自己的幸福。但当她知道郁达夫早已为国捐躯、血染异国土地时,那些所谓的怨恨,顿然烟消云散,情不自禁地泪如泉涌。据悉,在她家的堂屋里,始终挂着郁达夫的照片,每逢旧历的七月十五,她总要向南天遥望,盼望郁达夫魂兮归来。

新中国成立后,孙荃最关心的是郁达夫作品的整理和出版。1978年3月29日,孙荃与世长辞,终年81岁。

至此,相信人们可以看得出来,孙荃的一生是艰苦而又辛酸的。对国家,她是一个爱国的公民;对丈夫,她是一个柔顺而识大体的妻子;对儿女,她是严厉而又慈祥的母亲。

我个人觉得,孙荃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子,其高洁之品格,美好之心灵,像楚辞里的美丽而又高贵的香草“荃”一样,永远飘香在富春江畔。

写此文,权当是我看郁达夫故居之后的观后感吧!

2024.4.25.于杭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