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继祥的头像

江继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0
分享

忆黄山

离别黄山二十多年了,黄山的美景、黄山风情经常在脑海里出现。

199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在黄山市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学术交流会,期间游览了黟县西递村、屯溪老街和黄山,并了却一桩多年的心事。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黄山市以前叫徽州地区,1988年撤区设市,下辖屯溪、黄山、徽州三个区和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四个县。

黄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堪称“天下第一奇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

会议报到后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黟县西递村。西递村位于黄山市黟县,距离黄山市区50多公里,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西递村停车场。

走近西递村口,我被眼前高大挺拔的牌坊吸引。这座牌坊叫胡文光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说朝廷为表彰胡文光做官三十多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而恩赐其在自己家乡而建。可见自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仅百姓喜欢,朝廷也喜欢。胡文光牌坊不仅是一座功德牌坊,也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西递村的历史见证。

一进西递村,就可看见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康熙和雍正时期。古建筑群以高墙深院、马头墙、精美砖雕木雕为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一座座古建筑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其结构之巧、布局之妙、建造之精、装饰之美,是徽派古建筑的典范,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

西递村骨子里的文明都寄托在建筑之中,房屋梁柱、门楼、格窗上的雕刻无不充满着历史文化的底蕴。举目皆是的砖雕遍布于门楼、影壁、花墙之处;琳琅满目的木雕,仿佛就是徽派木雕的陈列馆;正屋厅堂的古楹联笔力遒劲、工整瘦硬,内涵哲理。这里的每一雕一刻、一镶一嵌无不展现精良的设计和精湛的手艺,每一处都是历史的杰作,每一件都是艺术精品。

“西递”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因整个村落东高西低,村边的河水由东往西流,这里也是古时候传递邮件的驿站,所以叫西递。西递村居民大多姓胡,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为躲避战乱随义祖逃到这里而改姓胡,并就此繁衍生息,不断壮大。

西递村依山傍水,同自然融为一体。整个村落四面环山,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一眼望去非常干净。村中街巷沿溪而置,两条溪流穿村而过。街巷均用青石铺地,两旁的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古朴自然,尽显徽风皖韵,宛若一幅中国水墨画。

参观完西递村,晚上我游逛了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屯溪老街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具有宋明清三个朝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夜幕下的屯溪老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伴随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光发亮的金字招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呈现出异样的繁华和别样的风采。老街东门口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门额上的 “老街”二字由当代书法家黄澍所写。在牌坊门口右边可以看到非常醒目的“老街第一楼”,是老街最有名的食府,鸿辉相间的古式酒楼仿着古徽州的飞檐翘角,造型别具匠心。这里有地道的美食和各种特色小吃,如果您想品尝正宗的安徽美食,老街第一楼是您的首选。

老街店铺除了经营美食、徽州木雕石雕和剪纸工艺品,还有文房四宝、茶叶等土特产品。这里有歙砚、徽墨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有“黄山毛峰”等享誉中外的名茶。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为历代文人所称道,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一点似漆、万载存真的美誉。黄山毛峰,乃茶之极品、茶中之王,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老街“同德仁”老字号药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办于清同治二年。最初由徽州人程德宗和邵远仁合伙开设,以批发中药为主兼坐堂行医,店名“同德仁”既包含两人名字,还寓意着“同心同德,办事仁义”。药铺开办初期比较兴旺,后因经营不善,难以维持。光绪十五年,经股东协商重组,由账房程燮卿掌管,通过整顿内务,改善经营管理,主张货真价实、货畅其流、诚信待人,药铺重新得到振兴。

老街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街道走向略显弯曲,由不同年代的建筑构成整个街巷。其建筑继承徽州古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结构错落有致,色彩古朴淡雅。路面为褐红色麻石,两边的店铺全为砖木结构,白墙青瓦,古色古香;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经典元素之美。

老街北倚黄山、南临新安江。作为黄山市屯溪区重要发祥地的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而发展起来。元末明初,歙县、婺源等地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此建立栈房屯集货物。明清两个朝代,徽商崛起,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和新安江之畔的有利条件,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由此获得迅速发展,各种商铺、酒楼、客栈、茶馆等应有尽有,商贾云集,繁荣一时。

走在百年历史的老街,感觉脚下的每一块方砖、眼前的每一块店招、身边的每一间店铺,都散发着江南古镇的气息,都张扬着古老的徽州文化。

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我乘车来到黄山云谷寺乘云谷老索道上山。云谷老索道地处黄山云谷景区,198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黄山风景区第一条索道,下起云谷寺,上至白鹅岭。置身穿云破雾的索道吊厢中,脚下陡峭的石壁、深邃的峡谷、淡淡的雾霭、蜿蜒的山径、苍翠的山林尽收眼底。

来到白鹅岭,感受到黄山独特的宁静与神秘,这里是观东海云海的最佳之处。每年11月至5月适逢东海温湿气流大量涌入黄山,与山间蒸发的水汽交汇,形成变化万千的云海世界。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而又美丽的云海大观。被云雾笼罩的山峰时而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宛若蓬莱仙境,犹如进入梦幻世界。

大概走了半小时,来到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莲花峰、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光明顶相对平坦高旷,可近观鳌鱼、莲花、玉屏、天都诸峰等景色,是黄山看日出日落、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站在光明顶能远望黄山三十六座山峰全貌,环顾四周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绵延无尽的云海,层次分明,仙气弥漫,仿佛置身天上仙境之中。

黄山日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我在光明顶附近找了家旅店住下,准备第二天早上看日出。吃完晚饭,我租了件防寒的大衣,买了把照明的手电筒,在旅店打了个电话告诉住在黄山市黄山区(以前的太平县)的叔叔,等我明天下山后去看他。这个叔叔是在我小时候,从安徽流浪到江西,差点饿死在我家门口,被我父母亲发现而救了他一命,为此和我父亲结拜为兄弟,表示愿意将他的大女儿许配给我,后来我父亲过世就一直没有互相走动过。

早晨四点多,我穿着大衣、打着手电筒汇入光明顶的人流。这时光明顶已站满了前来观日出的人们,我走近挤成一堆密密麻麻的人群,找到一个能看到日出的位置。天色逐渐放亮,大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东方,忽然天边透进一丝光亮,人群沸腾起来。终于一抹朝霞被太阳的画笔涂上了天空,慢慢地像水彩一样渲染开来,一时间漫天红光,直到映红了半边天。不一会霞光万道,群峰尽染,山顶一片光明,人们欢呼起来。

经过鳌鱼峰,穿过一线天,登上百步云梯,来到莲花峰。莲花峰是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5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早年在游记中写道: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主峰突兀,小峰簇拥,远看像一朵莲花仰天绽放,故名“莲花峰”。

登上莲花峰,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都在远眺之中。俯瞰整个黄山,你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你会忘记一切烦恼和纷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莲花峰顶四周护栏铁链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铁锁,有年轻情侣或恩爱夫妻携手扣上的“连心锁”,以表永结同心、百年合好;有和睦家庭相互连结的“全家福锁”,以示全家幸福吉祥;有慈爱父母为孩子系的“长命锁”,以望孩子长命百岁。

站在莲花峰,俯瞰山下,巨壑万丈,深不可测,令人心惊胆战。远眺绮丽壮观的云海,时而撞击群峰,时而穿梭峡谷,时而飘浮天空。那白皑皑的云海环绕着群峰,大小峰巅在翻滚的云海中犹如刚破土的笋尖,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动感奇妙,如诗如画。难怪郭沫若当年观赏黄山云海感叹“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玉屏峰与莲花峰相距两公里左右,介于莲花峰和天都峰之间,海拔1716米。玉屏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玉屏峰是黄山中心风景之一,以玉屏峰为中心,可达景点三十多处,可望景点二十多处,可观景点近百处。徐霞客称赞玉屏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秀峰色,俱可手揽。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是黄山绝胜处。”

玉屏峰有一巨石平台,称文殊台。文殊台平坦开阔,在这里可以看到黄山峰海中各种怪石。它们形态别致,大小不一,大的就是一座山峰,小的如同盆景古玩。有酷似珍禽异兽的“孔雀戏莲花”“松鼠跳天都”,有宛如人物的“姐妹放羊”“童子拜观音”,有形同物品的“天上玉屏”“望夫石”,有以神话传说而命名的“容成朝轩辕”“五老上天都”等等。这些怪石,争相竞秀,意趣无穷。

玉屏峰景区奇松较多,有称作国宝的迎客松,有形似作揖的送客松,有形如仕女的陪客松,有像点头致意的望客松等等。黄山迎客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中最著名的松树,树龄至少已有1300多年,是黄山“五绝”之一。一千多年来,黄山迎客松历经风霜雨雪,顽强地扎根于岩石裂隙中,傲然屹立在巨石之上,依然永葆青春,始终风雨无阻地站在那里招手欢迎世界各地来黄山旅游观光的人们。黄山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是象征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常青树。

从黄山迎客松景点下来到天都峰的老道口有三公里左右,从老道口登天都峰,登山石级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90度。站在老道口,仰望那直插云霄的山峰,看着那陡峭笔直的登峰盘道,犹如天降云梯,令人望而生畏。天都峰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是黄山第三高峰,高达1810米。天都峰四周雾气环绕,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所以被命名为“天都峰”。天都峰拔地参天,险峭峻奇,气势磅礴,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天都峰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其雄伟博大之气势,堪称黄山险峻第一高峰。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最佳之处,因此有人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我路过天都峰登峰口,却没有登天都峰,一是为节省时间下山去看我叔叔,二是山太陡、确实有点害怕,未免有些遗憾,只能感叹“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告别天都峰,我沿着下山路往慈光阁方向走去,那里有车可以直达黄山区我叔叔家。天都峰老道口距慈光阁车站还有几公里,这段路全部为下坡石砌台阶。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两天连续的爬山感觉腿脚酸疼,感觉体力耗尽,感觉迈开每一步都很艰难。一路上,我只有坚持,只有转移注意力,听着林间鸟儿欢快的歌声,看着路边鲜艳的野花,喝着石缝里甘甜的泉水,不知不觉走到了慈光阁停车场,这时人已经筋疲力竭。

傍晚我来到了叔叔家,婶婶为我准备了一大桌好菜,我和他们边吃边聊着。叔叔婶婶一共有五个女儿,老大叫景娣,老二叫招娣,后面的老三、老四、老五的名字最后都带一个“娣”字,寓意着叔叔婶婶想要个儿子,但一直没有达成夙愿。第二天下午,我去了老大景娣家,当年我未参加工作的时候,互相写信,共诉衷肠。此时物是人非,老大景娣已为人妇,生了孩子,分了新房。我呆着没事干,整整一下午在为她新房装修刷墙。晚上她烧了一桌菜,将我灌醉。回到叔叔家,我躺在沙发上,把眼镜压坏了。

我依依不舍离开了黄山,心中无限感慨,却不知如何表达。假如没有牵挂,心底就没有回忆,我不知何处投递我的留念。岁月流逝,真情依在;千里之隔,隔却不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