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空谷幽兰的头像

空谷幽兰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3/16
分享

凡尘大境,一世桃源——读王同光老师《美意延年》有感

                                           武陵川径入幽遐

      人生就是一场归去。

我们,归向哪里?

王同光老师的《美意延年》给了我们一处桃源。老境的桃源。

中国的传统文人往往在生命深处走向瘦寒冷硬,如老杜与子昂。或渐近乖戾孤伤,如竹林名士。但王老师给了我们逆行的方向。他拥有史铁生地坛文字的坦然与纯然,在最美的夕阳光照之下,一抔禅意,静静铺开。生命的通透与达观,如庄子的原野啸歌。但不同于庄子无际的逍遥,他是有边界的庄子,入世的庄子。

儒者如山,道心似水。

依此,中国文学大致分为两脉。

一脉为黄钟大吕。

一脉为琴韵南山。

正如中国的大风景,一在五岳,一在苏杭。

这是天地人文的对应,也是自然布局的深意。

正如中国的文章,从屈原的湘江之水走向陶渊明的梦里桃源。但桃源不是一个终结,而是又一个起点。

文字的大境最终要从铁马冰河升华而出,氤氲于烟柳人家,淡月平湖。

王老师的《美意延年》,走向小桥流水的一脉。

或者说,接续了幽山远水的情味。

大文章澎湃在黄河意象,雄峻于泰山之峰,高浑如苍野之隼,深宏似大泽之渊。王老师的文字由这些大气象超逸而来,已是长虹隐于空冥,冰山藏于海下,秋风悄过荒野,静水潜于林间。已是清泉石上,明月松间。已是南山吟啸,竹林芒鞋。

已是一山一水一扁舟。

一泓容纳之水,收容消解人间苦难,承接转化沧桑悲愁,只余一个怀抱,襟藏世间,袖装天地。正如高僧李叔同的“悲欣交集”,悲欣已是一体。拈花微笑,不着凡尘。

人间无非一个“情”字。

《红楼梦》中是“情天情海恨情身”。《西游记》中是仙界情缘。《水浒传》收容了男儿深情。《三国演义》演绎君君臣臣之生死大情。

“情”为文之精魂。

王老师的《美意延年》为有情之书。

友情。爱情。亲情。世情。

种种真情交融,营造了一个完美世间。世间没有完美的人生,我们在王老师的文字里追寻到一种圆满,残缺人生自给的圆满。这是语言的力量,亦是人格的力量。正如陶潜在悲伤的尘世里,终于也寻觅到一个桃源,一个让中国人流连了千年的桃源,花开满野,清溪悠悠,和平岁月,淡静人间。文字的大美,圆融着缺损的世界,牵拉着沉陷的魂魄,完成着邈远深邃的使命。

总有一种文字,要收容世间,包涵生命。这种文字由李白的青山白云度化而来,由王摩诘的空山秋韵衍生而来。它们在山脚静止,从容,收纳,沉淀。

王老师的《美意延年》,铺展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字。


                                              两人对酌山花开

      王老师的书里有一曲高山流水。

他写尽了友情。

旧友。老友。文友。邻里友情。忘年之交。师生情缘。萍水之谊。半世牵绊。一面之遇。

……

世间的相逢,在其笔下珍贵如琴音,弦声和于月下,诗酒融于花前。文字里格外有一种寥廓的襟怀与情谊。写与文友的外出采风,与知己的觥筹交错,与朋辈的挥笔案前,让我们看到当年兰亭大集的动人景象。虽无曲水流觞,却有美句在侧;虽无羲之巨锋,也称小墨豪聚。谈笑不让鸿儒,往来不避白丁。这是人入老境的旷朗胸怀,山水都已在怀抱,人生之境天高海远,一曲流水笼罩世间琴弦。王老师将寂寥人生写照成繁花美境。未必是两人,一样山花常在,杯酒不空,我醉欲眠,琴音不休。晚照夕阳,宏大的光明涵盖着王勃的孤鹜落霞,长天秋水。他在文字里与文友的砥砺,碰撞,交汇,圆融,生发成一个高远清明的诗文之乡,让人在久远的岁月里回归,回归那琴声雅韵,墨彩梦乡。青灯黄卷,夜雨秋窗,这是传统文人所要的静泊人间。众流归海,秋水与秋水亦可相逢,幽灯与幽灯也要相照。这是世间的大相聚,成就尘世的大光明。王老师写美聚,如大观园的海棠桃花,一诗一词,一吟一赋,一弦一曲,一书一画,皆风雅成岁月美韵,隽永了古调中国,诗意人间。王老师在文字里给了我们一座友谊的空山,俯拾皆是的是灵犀如山花开,情谊如高风烈,相惜如幽谷深,美意如清流远。

渊明的桃花源原本是一个梦境。那里有至高的美遇,这种美遇是机缘渐成,是星月邂逅,宏阔高远人生里,一切就在了,质朴天然,安静无迹。

王老师的书里收藏着遥隔五十年岁月的师生情。白发苍颜,青松情谊,矗立于文山之中,让我想及孔子古远的杏坛与遥远的弟子。白发的师生,古老的故事,将一种厚重的大传统深情演绎。我明白鲁迅为何永难忘怀他的三味书屋,那白发的先生,永远在古朴的书室里吟诵他的文章,稚拙的孩童,也永在故园的秋风里聆听先生的谆谆训诲。这凝重的师道,在王老师的文章里传接。他的将军学生,他的学者学生,他的企业家学生,他的名不见经传的学生,都被他在文字中珍爱着,纪念着,追怀着。一世师生,令人泪下。沧桑人生,师生共同铸就雄浑的友谊之江,源自春秋高意,流向程门华章。

离开三尺讲台,师生重又在人生的莲台上对望。这种对望高洁峻雅,成就了凌乱世间的严整风景,浓化了浮泛人生的眷眷深情。这是真正的师生,遇见,就是一生的回首。

王老师的文章里也有萍水相逢的故事,有不期而然的偶遇,那些相遇也是美的,安静的,真诚的。那些相遇的故事里有他的读者,他的学生,也有陌生人。像一片叶在人间清风中摇曳之时,偶然碰到另一片叶,一刹那的翠意葱茏让这岁月祥和明净。在饭馆里,在澡堂里,在小区内,王老师记下了与并不相识的人的相遇的一刻。那是温情的一刻,富有深意的一刻。“陌生人”为他结账,向他借书,向他表达敬意,这让世界呈现出人情和人性的大美。流水高山,一音便知。佛祖无言,拈花微笑。

那文字里也记述了诸多的天涯旧友,也有悼念亡友的沉痛感言,那是积重一生的友情。作者追念老同事,老朋友,悼念亡故的恩师,散文与古诗相配,深悲长在,大憾难了。这是用生命去悼念生命,用至情去垂怜至情。知己之念,映照着管仲叔牙的贤交深怀,伯牙子期的断琴之痛。萧萧木叶下,冷冷秋色深,这情义的高华与浓重写意着归去来兮的人生大境,抒发着天地悠悠的苍然感慨。

大笔锋静,写往事千重。文字可亲,承人生百意。

这是友情的桃源,山山水水,诗境永在。天籁幽林,百鸟声声,和谐相生的山石花树遍布山间,随处皆是风景。清风明月世界,琴音浩瀚于整座人生的山野,把酒之际,岁月逍遥,春花如梦。寒寂生命对接成温润人间,孤绝性情圆满成美意桃源。

                                           

                                             若是月轮终皎洁


世间桃源不仅有鲜美芳草,缤纷落英,更有黄发垂髫,鸡犬之声。朴素亲近的情意让这个世外之所有了贴地的真实与温暖。人生艰难,有了这些天然如璞的情意在,欢喜自足就有了被开凿的可能。王老师在描绘一幅幅明亮的生存图景时,也为之涂抹上润泽的情意。他用了很多的笔墨写亲情。母亲,叔父,妻子,儿女,孙辈,亲戚,都来到这和谐深美的人间图景之中。追怀之思,孝悌之义,长幼之理,大小之别,辈分之列,老少之分,皆于笔下历历,各在天伦一端。

生命皆是残月。亲情让这月辉圆融宏大。让残缺天地借重于原始母性的补天之力。天伦是世界之始的原生规则,由此而推衍为家国大制,天地宏法。那是建树中华的初始之本,是发源文化的生命之根。炎黄传说赖尔雄壮,尧舜之功凭此高浑。

王老师对于亲情的天道书写包含着神秘的岁月哲思,与深静的人生美学,他的文字导引人们游弋浩瀚的生命之海,高宏的度化之姿让文字佛光普照,禅意悠然。这是菩提文字,莲花意境,芬芳似兰草,皎洁如月明。

《美意延年》之中的“美意”二字,多承托于这绵延恒久的亲情,王老师的温暖记述加上理性解读,让眷眷美意铺展如一塘幽香之荷,静谧了老境的淡泊之水,葳蕤了夕阳下的心性之莲。

文字大境,是一泓月光。

王老师的文字已是月光文字。

他写爱情也是如此。

王老师写与老妻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文字极淡,已没入孙犁的荷花淀,化入汪曾祺的空明境界,没有波澜,没有风雨,没有阴霾,一泓明月在天,空静如水,涵淡如烟。蒲苇磐石之坚,无棱之山相许,执子之手一生,相看青山不老。天地不合,此情无休。跳出此书之外,联想前日老妻失踪之时,王老师不眠不休痴痴寻找,令人动容。她一直是他的“老姐”,哪怕白发苍颜,岁月已老。哪怕她已忘却世事,旧梦杳然。

他们的桃源还在。生活在初心中停留,没有前尘来路,一切永恒。

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情义永在,何惧冰雪。

                                             

                                            何妨吟啸且徐行


走多了山,看多了水,文字也成山水。

人生自成丘壑,这丘壑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得到对应。王老师写了不少游记散文,他在记游中观照生命,解读自我,完善灵魂。李白没有知音了,就去看山,看众鸟高飞,孤云独还;去看楚王台榭,烟涛瀛洲。王维没有知音了,就去寻觅阳关新雨,归雁胡天。秦时明月,汉时关口,都曾入诗人一梦。王老师游览大方,思接高韵,纵情于盛世山水,逍遥于文史风光,笔厚典籍,情结大篇。细读,其间有苏杭情韵,有芒砀旧迹,有浮龙水色,有沪上云风。老境未必圉于一室,人生的大境依然在世间万象,千里风光。这是寥廓的生存,峭拔的生命。他从渊明的桃源出发,一路风雨苍茫,终至高山远水的宏博之境。

人生原本是往高处走。

清风细雨已过,烟柳人家已过,人生的暮景正该亮丽于高山之巅,一世沧桑,洒脱襟袖。一生悲欢,淡入南山。

《美意延年》一书,以高宏之美意,给人间大启发。如百草启蒙,如杏坛开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