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孔鸣的头像

孔鸣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8/06
分享

二性或二心的开悟 ——散点透视赵宏兴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

 不必去理论阐释人性的两面性了。善和恶是一体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不赞成《父亲和他的兄弟》是一部写“亲情”的小说,如果仅仅是写亲情,这部小说的价值就轻了,其思想内涵也太浅薄矫情了。这是一部写“人”的大书。文本所蕴含的哲学命题之高深可进入佛学的层面去解读。也许作家赵宏兴尚未达到审美的自觉,但他的作品本身却犹如神赐,自然完成了《华严经》二性或二心的开悟。

                                 

                                      兄是白天,弟是黑夜


父亲是进入暮年时进城来我家的,“一个老人就是一部历史”,从而引发“我开始对父亲的一生有了考证的愿望”。

在这个叙事文本中,父亲并非某一个体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他是作为“人”的一个象征。这里的父亲虽然上有父母兄长,下有小弟,但因文本的需要,父亲(爷爷)兄长(大伯)早逝,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里,父不在,长兄为父,大伯不在,父亲为兄,如果大伯不死,小说则无法完成二性或二心开悟的使命,这里埋藏着作家的智慧和叙事策略。

在第一章《父亲》里,作家开始破译探秘人性的密码,为“父亲和他的兄弟”的关系推进提供了不可分解的理论支撑,那就是遗传学基因——父亲像奶奶,小叔像爷爷。

在本章,小叔走失的桥段值得关注。小叔因饥饿走失,家人却不去寻找,令小叔成年后对亲生母亲依然怀恨在心。作家在这里完成了一次哲学上的思辩:兄是光明,弟是黑暗。或者说兄是白天,弟是夜晚。时空并不因白天存在黑夜消失而短缺什么,也不会因黑夜存在白天消失而短缺。

                                    

                                                 兄弟一心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在第二章《兄弟》里,父亲和小叔一个被窝里睡觉,父亲背小叔过河,小叔为父亲打退群狗,父亲为小叔买油炸臭干子……多么温馨动人的亲情画面!

兄和弟其实是一个人,砸断骨头连着筋的一个人。此为兄弟一心。

一心,是中国古代4600年前人类第一哲学。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哲学核心思想。是轩辕黄帝的哲学,是哲学之宗。

一心, 在《佛学常见词汇》中:

1、指真如的理体独一无二。

2、专心一意。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之分,修行时心意专一,叫“事一心”;入于实相,叫“理一心”。

                                          

                                               舍利光芒


第三章《供销社》,叙写了父亲为了拯救濒临崩溃的家舍弃了个人的大好前程和美好爱情,毅然决然辞职了。

在这里,我不想用庸常的理论去阐释“舍”的文化内涵,以下文字,虽然有些生涩,但绝对新奇,这是与父亲的精神价值取向息息相关的本性所决定的。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0是临界点,1代表启,2代表阴阳平衡,3 代表天地人,4代表四面八方,5代表中心,6代表顺,7代表去,8代表情感欠缺,9代表长久、拯救。因0是临界点,可忽略不计,1是最小的数,9是最大的数。

用道家的9个数字,做一个游戏:

1+2+3+4+5+6+7+8+9=45。

把45还原本性:4+5=9。

用佛家的九九归一,把1+2+3+4+5+6+7+8+9=45还原本性:

先把9舍去;1+8=9,舍去;2+7=9,舍去;3+6等于9,舍去;剩下4+5等于9。

我们再给一个人的手机号还原本性。手机号为:13801339896。

1+3+8+0+1+3+3+9+8+9+6=51。

把51还原本性:5+1=6。

用佛家的九九归一,把手机号为:13801339896还原本性:

先把手机号中的2个9舍去,剩下:138013386。

再把1+8=9舍去;1+8=9舍去; 3+3+3=9舍去;剩下6。

罗里罗嗦了这么多,是想说,佛家的九九归一,并非专指历经磨难才成佛,这里面蕴含着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一个字:舍!

佛经上说:”佛祖或得道高僧往生后,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就是舍利子。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据说舍利子是会发光的。我曾去山西应县的木塔礼拜佛祖真牙舍利子,但无缘看到舍利光芒。虽然我没有看到过舍利子发光,但我始终在心里思索,何为舍利光芒?我想舍利光芒,不仅仅是舍利子会发光,这是佛祖赐给世人的一种开示:把个人利益舍掉去普度他人就会绽放光芒!

再说九九归一。二人合伙做生意,第一年赚了10万元,年底分红,1份是9万,1份是1万,让你先选,你选哪一份?如果你选9万,那好,拿走,明年对方肯定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单干去吧!你如果选1万,好,来年继续合作。九九归一,舍大取小,其间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学问,不历修行不能开悟践履。

在这里,父亲就是一粒佛祖馈赠人间的舍利子。毋庸置疑,父亲的伟大形象光芒四射!他身上所发出的正是佛家的舍利光芒!

                                       

                                               二心分争


关于二心的阐释,在《华严经》中就是本性、真心和魔性、妄心。人不可生二心,生二心便生烦恼。

第四章《苦鸹命》,让我很容易地想到“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这里不必复述孙悟空与六耳弥猴的争斗过程了。因为孙悟空与师父唐僧失和,让六耳弥猴钻了空子,变作孙悟空的模样,另行组建一套人马和领导班子,前往西天取经。

有篇博文是这样讲述二心的:“假美猴王的出现,隐喻孙悟空心生怨恨而分身出了‘六耳猕猴’。对冒充孙悟空,也隐喻佛学和心学中常见的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观自在’。从而有‘另立一心而观心’这样一个产生了‘二心’困境的问题。‘观自在’这个佛学概念不太好理解。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提出过类似的所谓‘不可把捉心’的问题。假如我们以‘真假美猴王’隐喻‘二心’问题,那么,它的确非常深刻地触及到了‘二心’产生的‘不同的自我’问题。正如如来佛对大众所说的:‘你们都是一心,现在看二心如何竞斗而来。’”

不知作家赵宏兴是否对“真假美猴王”喜爱有加,还是天意巧合神赐佳作,他居然安排了这么一个桥段来完成“父亲”这个人的人格塑造。父亲当年舍弃了“公家人”,舍弃了美好的爱情,一心辞职回去拯救“家”,这是多么让人感佩的一件事啊!当然也有遗憾,但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无论理由多么地充分,回头路是不可行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路在哪里?路在脚下,回头即可,但这条路是来路,无功而返的路。回头草不好吃。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啊!孙悟空因“心猿意马”,生出二心,导致六耳弥猴横空出世,父亲本本份份的农民不做,又想去做“公家人”,这和孙悟空真是如出一辙!如果真如他所愿,回到了供销社,将来真会过上“幸福生活”吗?他就不会下岗?他敢保证他不会变心成为陈世美?父亲可是“与村里的一位妇女有关系”,那个妇女“比父亲年轻,苗条的身材上,有一对鼓起的乳房,十分诱人。”父亲是个“人”,况且他的老单位供销社里还有他的老情人安子!

本章是该文本最为出彩的部分,小叔(弟)就是“六耳弥猴”,他是父亲(兄)的另一面——虚妄心。虚妄心害了父亲,但从另一角度去思量,说不定也是救了父亲呢!这是天命!

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便统统跑出来,无法阻挡!

从本章开始,作家的视角投放在虚妄心所显现出的种种劣迹,它走向了父亲的反面,《伙牛》里的自私、《挂面》里的贪婪、《借钱》里的冷酷无情、《土地》里的邪恶奸诈,全方面地揭示了人性中含有的魔性。

该文本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队长。在大多数乡村叙事作家中,支书村长队长等皆是恶霸权势的代表,赵宏兴与其他作家是不一样的,队长在这里是个好人,就像如来佛祖一样,是个和事佬。但是如来佛祖也只能分辨真假,无法除去孙悟空的心魔,只有他自己的本性真心,才可以挥棒打死那个虚妄之心。

父亲的一生,其实就是跟自己的心魔(小叔)争斗的一生,也是自我救赎自我完善的修行一生。小说命 名《父亲和他的兄弟》,真是贴切准确,向作者致敬。

 

                                                   天下父亲


百度百科:父亲,是指某人直系血统上一代女性的配偶,口语叫“爸爸”或“爹”。“父亲”一词书面色彩较浓,一般不作为面称。《说文》里称,“父,家长举教者”。

父亲对子女的成长影响不仅仅先天遗传,更有后天的教育引导。“子不教,父之过”。

那么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父亲是多么地重要!

前面已经说过,在这个叙事文本中,父亲并非某一个体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他是作为“人”的一个象征。他是天下父亲。

那么作为天下父亲,他要弘扬的一定是正能量。我们张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假恶丑。《父亲和他的兄弟》中,兄是真,弟是假;兄是善,弟是恶;兄是美,弟是丑。这是人性使然。父亲的正直善良、宽厚忍让,正是一股英雄气,在人间驰骋纵横,令邪不能压正!这也正是一个伟大作家站在人类的立场去写作所肩负的使命。

父亲在修行,并最终修成了正果。小叔的回归,多么地令人欣慰。

细细品赏《父亲和他的兄弟》,文本视角伸向四十多年前,落于一母同袍的兄弟二人身上,很是惊异作者心平气和的叙述,这不是人为的控制力所致,而是人生的阅历具备了厚重的积淀,回望来路,充满了悲悯的情怀和对人性居高临下的审视。父亲所在的那块修行的土地,绝不是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物质所在,那是人类灵魂的最终归宿,或者说是精神家园!作家对那块土地上生活过的父辈们的思考,与其他乡村叙事作家相比,其思想深度,既具有批判的锋锐,又具有温馨善意的启示,带给人以苦难的温情及人性的温暖和智慧。

                                 

                                                                 2017年12月6日于北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