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迎春
啪,啪,啪,曲伯岐扬起马鞭用力地挥了三下,随即掌柜的和两个店小二,从大车店里跑出来,站在曲伯崎的身后,望向道路远方席卷而来的马帮。
300年前的风,还是那么轻柔。只是马车木轮子“咯吱,咯吱”的声音,惊扰了大车店。大车店里的人面带喜悦,欢迎这些车老板们。车老板下马后,掌柜的赶忙给让进屋子里;一个店小二拿着车老板的生活用品跟在后面,而另一个店小二则牵过马,给带到草料场,喂草喂水。
这位叫曲伯岐的商人,在雍正年间很出名,他开的大车店经济实惠,在人烟稀少的复州城官道边上,黑白两道都敬他三分。毕竟是服务车老板的大车店,还有一些响应清政府垦荒奖励的闯关东者,比不过旅店、客栈之类的高消费。热水是免费的,住宿五毛钱。一碗热乎的萝卜汤、酸菜炖粉条或者白菜炖豆腐,再配上一壶烧酒,安稳地睡一觉。马饱人安,一元钱足够了。
那时候大车店,也是个驿站,通往复州城和新金县(原来也是个古城)的必经之路。同时一些快递业务也承揽,比如往丹东、庄河押镖之类的。
曲伯岐的大车店远近闻名,三间大瓦房,里面是直筒的大房间,全都是南北的双面火炕,各配有一个锅灶,为来往车老板儿提供食宿。当时,周围的客店共有三家,只有曲家一处是瓦房,另两家是草房。因此,被过往商客称作“瓦房店”,大车店的名字“瓦房店”便由此而得名。
一个大车店,成就了一座城。为了解大车店的历史渊源,我和刘胜斌采访了曲伯岐的嫡孙曲桂鹏。据曲桂鹏讲,“曲伯岐哥仨,他是最小的。有一个哥哥,去到吉林落户,也就是吉林有一支。而瓦房店有三大支姓曲的:曲大屯的、永宁的,再就是开大车店的曲伯岐这支。”
曲桂鹏的父亲,小时候住在大车店老房子原址(现在的瓦房店博物馆),后期曲桂鹏的太爷爷那辈,有个三太爷抽大烟,还把大车店烧着了。从那之后,曲家开始没落。曲桂鹏还说起,他的太爷爷那辈人,经常遭土匪打劫。那时只抢活儿,经常打伤人,但不杀人。
大车店“瓦房店”的出现,让赶大车的车老板儿,有了防范匪盗的保障,马匹和货物都有大车店看管,可以放心睡觉,高兴地喝点小酒。碰上同行车老板,一般都是不问去处,这是行内的规矩。热乎的炕头,一张方桌,一壶烧酒。喝完倒头便睡,天亮各奔前程。
在东北,大车店的门前,一般都是挂个箩筐,被称为箩筐幌。车老板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这是大车店了,因为很多的车老板不识字。而瓦房店的大车店,不用挂幌子,车老板们都知道,三间大瓦房很特别。
查找瓦房店博物馆的资料,在《瓦房店旧址记》中记载:清末初年,辽东地广人稀,瓦房店时为河畔林地,少有人烟、更无地名。1653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垦荒奖励例则》,山东登州、莱州之闯关东者多由此经过,而碧流河西赴复州城之客商亦于此往来,于是有一曲姓者便于此处建瓦房数间,招待来往客商。当时民居及庙宇等均为茅屋草舍,故路过者称其店为瓦房店。1901年,俄人建成中东铁路,即以瓦房店作站名,由此瓦房店遂以地名闻之于世。曲氏当年所建之瓦房因碍于街道扩建而被拆除,瓦房店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遗迹,于1986年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又于1991年于旧处建仿清式瓦房十间,谓之旧址,旨在溯源励志焉。
话说回来,曲伯岐的大车店“瓦房店”,由于生意日渐红火,店铺旁边出现了饭店,卖生活用品的商店,以及挂马掌的铁匠铺等。曲家的大车店,为了区分别的店铺。于1894年,正式挂牌“魁兴号”。大车店旁边的河面上,也搭起了木桥,也就是现在的文兰桥。
在大车店住宿的车老板,第二天启程必要经过文兰桥,当时没有木桥的时候,有个小蟊贼经常在马车后面偷东西,车老板在前面牵着马,顾不得与小蟊贼斗,若将马撒手,马车有翻入河里的可能。这件事影响很坏,大车店的曲家人,经常给这小贼吃的用的,有时还给点零花钱,但是这个小贼,好吃懒做,改不了恶习。小贼的父亲,一怒之下,将其告官府,终入大牢。这件事,在我们瓦房店市的一些老人中,时有提起。
同时提起的,还有曲伯岐这家人的心善仁慈。闯关东的人中,有的人落难了,有的被抢劫了,一路讨饭来到大车店。曲伯岐总是吩咐账房先生,不收此等人的钱,免费提供食宿,并给介绍自然条件好,又比较近的开荒地方。这些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根基了,经常来看望曲伯岐老先生。
到了民国时期,马车木轮子,已经变为胶皮轮子。运输速度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便捷,人流增多了。有民间演杂耍住店的;有磨剪子、戗菜刀住店的;有挑担子货郎住店的;也有闯关东的人,往外卖农作物住店的等。令曲家人欣慰的是,有的人在大车店里面就成交了。货换货,两家乐。于是,文兰桥的东北方向,马路的对面,顺理成章地有了集市,也就是原集贸大厦的位置。
在我们瓦房店市,还有一个传说:原本历史不会出现瓦房店的,瓦房店的城市名字,是以俄罗斯人修建火车道而来的。当时,俄罗斯人规划路线是沿着复州城周边修建。但是,复州城财主们怕动了自家地气,不惜花费重金疏通,将路线改建在瓦房店。瓦房店也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就三间大瓦房,没法就叫瓦房店了。再之后,沿着铁路快速发展,瓦房店名字便载入史册。
1925年,复县公署从复州迁往瓦房店。瓦房店曲家“魁兴号”大车店,将部分改装成单间雅座,伙食也相应提升,已经形成了车、旅、饭店规模化。但条件还是不如客栈,仍以招待车老板们为主,价格便宜是硬道理。
回望大车店走过300年的历程,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大车店的影子。我下乡回收老物件,经常能看到一些大货车司机住宿吃饭的饭店宾馆洗浴等,我也经常入住。大车店已顺应时代发展,再也回不到从前。
暮色把酒人已远,过往风雨卷云烟。
大河梦瑶瓦房店,待看明朝霞满天。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