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杨的头像

柳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5
分享

王经昭:亦医亦书心自甘

王经昭:亦医亦书心自甘

柳杨


50载救死扶伤,50载翰墨飘香。72岁的王经昭老先生,终生亦医亦书,成绩斐然。

在医疗方面,他怀揣中西医资格证,深入研究,认真揣摩,深得中医要义,没有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还引来了不少35年的回头客。

他是济源市为数不多的河南省书协会员,很早就加入了市书协会员和市老年书协会员。


                                        书香门第出才子


王经昭的爷爷的大伯王同方老先生——他叫老大爷的,生于清朝嘉庆年间,死于光绪初年。他一生在济源市克井镇薰掌村以教书育人养家顾口,潜心学书不辍,是济源城西乡数一数二的著名书法家。享誉城西乡的苗拔供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克井镇境内的大多数老坟、庙院的碑刻、匾额上的字都为王老先生亲笔题写。南姚村刘祠堂的(始祖碑)、关帝庙的碑刻和匾额均为王同方老先生所写。老先生最著名的书法杰作,要数他在盘谷寺大殿西山墙上的亲笔——《重修盘谷序》了。

为了学书,王经昭把这些碑刻都一一把拓下来,然后,拿回家来仔细收藏,他拿出这些书法珍品,数十年如一日的揣摩、顿悟,酷练、提升。

勤奋坚持成正果

父亲王怀道,1902年生人,10岁进入私塾读书,16岁熟背《四书五经》,常年在南阳做生意。家父深得老大爷的书法真传。父亲留下的书法作品为一本厚厚的《王氏家谱》。你看,那蝇头小楷写得中规中矩,笔力酋劲。

那样的书法上品,是今天的书法家们也望尘莫及的!何哉?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当时就是以毛笔书写一切文章的。他们一生究竟写了多少毛笔字,实在难以统计。

毋庸置疑,先人们所写字的毛笔字的数量之多,实在会令今天的书法家们汗颜的!


                            潜心学书成大器


除了拓碑自学之外,一有培训机会,王经昭都会紧紧抓住不舍得放手。

1984年—1988年,河南省书法函授院举办书法培训班,无论业务再忙,王经昭都会主动的放下,即使牺牲经济利益,也要远赴郑州潜心苦读。在郑州,他一学就是1000多个日日夜夜,并且被选为班长。经过苦学,他不仅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而且他的书法作品楷书——《岳阳楼记》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荣获毕业书法展大奖。之后,他多次获得《老年快乐报》、济源市职工书法大奖赛一等奖等殊荣。

上世纪70年代的文革时期,由于王经昭家庭成份较高,结果被抄家。丢失的财物不说,更可惜的是他历时数年,搜集到的碑帖一概遗失,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那可是他最初学书的珍宝啊!

王经昭谈起他酷爱的书法技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真(楷书)、草、隶、篆、行,都得一一精通。草书他临的是王羲之的帖,行书他临的是王羲之、王献之和后王王铎的帖,楷书他临的是颜真卿、储遂良的帖,篆书他临的是散氏盘的帖,隶书他临的是礼器碑帖(非人名)。认真读帖,潜心研究,一临就是数十年,从未间断。

他临摹的10余本古今书法名家的帖子,他创作书写的楷书屈原的《离骚》长卷长达16米,草书《毛泽东诗词67首》长卷等,都是此生书法中的精品,凝聚花费了他极大的心血和汗水!

为了防止书法作品被虫柱,为了激励自己,不教一日闲过,王经昭还专门购置了一个很大的樟木箱子,发誓要用余生岁月,把这个大箱子写满!

这真是“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