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天成的头像

李天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7/11
分享

那些消失的东西

昨天中午,刚出家门,看见几个妇女在人行道上聊天,她们手里拿一条花花绿绿的裙子比划着、议论着。其中一个用方言说:“新姐,把这里‘敹’(音“辽”)一下,样式就更好看了。”这里的“新姐”和“敹”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似乎一些很古老的东西又回来了。

“新姐”是嫂子的意思,但凡家里娶了新人,小姑子和小叔子就把嫂子叫“新姐”,显得亲近。有些女的已经老态龙钟了,还是被人叫新姐。

“敹”是缝补的意思,我们小的时候经常说这个字。衣服破了要“敹”,被褥床单破了要“敹”,有时缝一件新衣服,也要说“敹”,总之要“敹”的东西很多,都是手工完成的。现在,大家都用新的,很少听到谁说要“敹”一下什么。这就有点失落,很多说了两千多年的字,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竟然消失了,成为历史了!

我一直坚持用方言,是出于一种说不上来的执拗。有一次,在省城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和一位漂亮的女士谈业务。我说方言,她说普通话,还时不时冒出些英文单词短句。我就装傻。她皱了皱柳眉:“请讲普通话。”我四处瞅瞅,说:“我没到外地呀。”她往后靠了一下,耐着性子继续和我谈话,英文单词没有了,还多了些解释。我知道,她是看在钱的份上和我继续废话的。要是没有商业往来,她早都摔桌而去了。我很喜欢她的气质,本来还想勾引她的,也一下子失去了兴趣。

我觉得在这事上,谁都没错。冠冕堂皇的理由谁都能讲上一大堆,我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废话。国家推广普通话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让各地方言消失了也不好。我们穷的时候,觉得富人的东西好,要向他们学习,毕竟富人代表着先进和文明。老人说:“有钱人放个屁都是香的!”话糙理不糙,所以我们要学着成为有钱人,就要使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但是别忘了,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惦记着我们手里的东西。写到这里,就记起来我坚持说方言的原因。

说是英国人当年到非洲殖民,和原住民之间碰到了语言问题。英国人的豪横和傲慢这时就体现出来了,他们的方式简单粗暴。他们说,听不懂?好办,大声说,坚持说,他们总会听懂的!结果到现在这止,很多非洲国家变成了英语国家。我可不想这样,而且我还有一个更豪横的理由:我们的汉语说了有几千年了,你那英语才多少年?

还有,能让我记住很多外省朋友的理由,并不是他们说普通话,而是他们的方言。比如最能体现东北人性格的那几句话:

“你瞅啥?”

“瞅你咋的?”

“你再瞅瞅试试?”

“试试就试试!”

类似的对话,陕西也有。要用吼秦腔的气势来喊:

“你咋!”

“你想咋?”

“我不想咋!”

“你不想咋是想咋?

“那你瞅我想咋!”

这里的“咋”用第四声,后面的场面你们可以脑补。

初次和重庆人打交道,对方一口一个“老子”,听得我直皱眉,他好像没注意到,还是一口一个“老子”,我就跳起来:“老子今天要收拾你!”对方愣了一下,恍然大悟,赶紧解释。于也是我也说“老子”,他还很高兴,搂着我的肩膀要交朋友。

甘肃人有文化,他们称自己为“曹的人”。我没考证这个称呼的出处和意思,总觉得透着一种传承和谦卑,和他们说话往往会搞乱谈话对像,时不时要提醒一下自己。

和陕北朋友一起吃饭,他客气地给我夹菜,说:“吃‘子弹’,吃‘子弹’。”这话吓了我一跳, 那有劝人吃“子弹”的?再说,桌上也没“子弹”啊!正纳闷间,他把一盘炒鸡蛋给我转了过来。席间,想去卫生间,他比我先到,客气的让开水龙头说:“你先死,你先死。”我可不想死,也不想死在他前面,转身就回来了。

写到这里,又记起抖音上很多外国人说中国方言,说得比我们还溜。看着他们得意洋洋的表情,忽然明白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这和国力的强盛有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