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子里的头像

梁子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3
分享

炊烟下

我从小就生活在地地道道的农户家里,住着南方特有的围屋。九叔家的厨房后边连着一条曲径通幽的长廊,平日里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去处。

因为年纪不相仿的缘故,找哥哥们一起玩是件不讨人喜欢的事,于是两个堂妹便成了我的玩伴。来到一处树根底下,选出一块别致的小石头,划出一个大圈圈,埋上。有时,这样的简单游戏我们也能玩上一个上午。

玩腻了的时候,我们就玩起了点兵兵捉起了迷藏来。当堂妹把眼睛闭着开始点着数时,我便悄悄地钻进了五伯母家倘大的厅房里。五伯母家的厅墙上挂着两幅彩绘,一幅飞天图 ,一幅欧阳海拦火车图,这是我经常呆进这里的唯一原因。看着时便莫名的想据为己有,这时厨房里边传来了二奶奶轻轻的咳嗽声,我来不及多想,便从后门里钻了出来。

五伯母家的后门也是与别家不一样的。跟别家连着的后院不同,五伯母家的后门通着一条长长的青石巷,平日里我经常从这儿穿过。当我从后门里逃出来的时候,一只花猫“飕”的从我跟前一闪而过。

出到巷子外时,她们已经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来,看到我走了过来,免不了一顿奚落,堂妹远远地便朝我喊了起来:“鸡斗打,人客来;某凳坐,坐木杈;某米煮,煮泥沙 。。 。”我在大家的哄笑声里走远了。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学校时教室的门还锁着。第一节是我极为喜欢的语文课,老师拿出课本,我们便跟着轻轻地读了起来“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春风微微地吹,小雨轻轻地下”,老师捧着书本边读着边朝我们这边走了过来,就要走到我的身旁时,却把身子转了过去。

下午上的是音乐课,老师只教了两遍,就让我们自己唱,教室里乱哄哄的。放学时,我的歌词还没记好,班里的女生却在路上唱开了。我郁闷极了,走过池塘边的桥墩下,看到显全正在河里捉鱼,问起他为什么不去学校时,远远地看到了六奶奶背着孙子挨家挨巷地叫唤起来。深秋的夜来得特别的快,刚放晚学不久,家家户户便升起了炊烟,夕阳躲入了山坳里,蜻蜓在平静的池面上低飞着,蝙蝠钻出了屋檐,飞进了火红的落日里。我们跟在六奶奶的背后,一边走一边地唱:“黄昏里,喊夕阳,背着阿妹找儿郎。。。”,六奶奶弯下腰去捡棍子时,我们便一哄而散。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雨滴滴嗒嗒地一直下个不停。炊烟静静地躺在了雨的空濛里,盘旋在屋瓦的上空,村子像睡着了似的。篱笆墙旁传来了祖父的叮叮声,敲打着宁静的村午。鸡群躲进了昏暗的猪棚,没有了平日里的追逐打闹。我抄起蓑衣,是要跟着哥哥到岭上放牛去的。到河滩上把牛一丢,便跳到河里捉起了鱼儿来,差不多时,便用方条草把鱼儿拴成一串,吊在牛尾巴后一路地回了家。

快要到家时,看到祖父拄着拐远远地在村口边站着,头顶上挡着蒲扇。看到我们,便啰嗦了两句,回到家,母亲已把热水准备好。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油灯,屋瓦上的炊烟还没散去,灯火里透映着夜的阑珊。把鸡入笼,给猪喂食,父母的身影在雨夜里忙碌着。

隔天天好了就要跟着父亲去村子里榨油去了,这对我来说是件美差。油房在村子的东面,隔着富贵社。还没到油房,远远地就闻到了一阵阵的油香。父亲把牛拴好,喂上带来的一把稻草,便等着师傅们开工了。油房外已排了几户人家,往往我们要等到黄昏时才能回去的。油房是两间泥房,油榨是用一根巨木凿成的大凹槽,炒出来的花生做成饼后被一层层地箍进了木槽里,师傅们光着膀子,有节凑地夯打着木桩,金黄的油色沥沥地淌了下来,流出了岁月的淳香。

临近过年时,母亲一大早便从岭上摘回了豆腐菜,包起了我们爱吃的菜包来。父亲把族塘里打来的鱼开了边,腌好,腊了起来。哥哥搬出了为过年时准备的“一刀切”肥猪肉,挂上了竹竿,晾着。祖父把瓮里发了霉的豆酱拿了出来,放到瓦顶上晒起了太阳来。

晚饭时,母亲叫上我拿了菜包要给九婶家送去,刚出门时便碰上了拿着馍馍过来给我们的九婶。

酒是老酒,可惜只有在远去的炊烟里才有它故去的味道。。。

附《老村》

牛背上的风铃摇落在

童年梦中的原野

约客不来

祖父的桂花庭前橘子花落

光影斑斓

柴门半掩

那一年散学归来

荫柳桥下

一群小黄鸭一字游过

收起

屋瓦上晾晒的旧簸箕

灶台上

蒸煮着的竹蒸架

送走

初夜前的那一缕炊烟袅袅

晚风轻抖在秧田的水面

父亲踩着夜色归来

吆喝的牛蹄声里

惊散了河面的一滩鸥鹭

回到

那个昏黄的老瓦屋

那个长长的青石巷

隐隐地传来祖母吱吱的纺车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