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咸勇的头像

郎咸勇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8/09
分享

读王清哲的散文《青青庭院》

读王清哲的散文《青青庭院》

 

王清哲的《青青庭院》者,是一篇十分适于教学的散文也。

从其结构来看,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虚笔回顾了昔日庭院场景,描述了儿时捉蜜蜂的乐事,第二部分实笔描述了今日庭院场景,从而构成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也。

从其语言来看,文章多使用修辞手法,遂而使得文章言辞华丽,文采斐然,格调浏亮,鲜活灵动,宛如一首美丽的画卷,又似一首动情的诗篇。

文章开篇即言“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此言也,乃是第一部分的关键句,起了领起之用,同时还表明作者使用了虚写手法也。

于是,作者紧紧扣住“青青的庭院”,展开了环境描写。

文章首先综述了“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接着分写道“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而“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所以“并不显得空旷”。

这一段文字也,就紧扣了“绿”的特色,而从语言来看,其“染满了绿”、“被绿簇拥着”和“装点起来”者,均使用了拟人手法,于是就显得葱茏灵气,十分别致。

是的,“因为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不仅如此,且“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此言也,就展示了庭院之绿意可人,同时也暗暗导出了下文。

作者首先描写了庭院里石榴花开。

六月时节,“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在这一段文字中,你看,又是“急急地”,又是“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这就连续两处使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石榴花开的迫切心态,也刻画了其似乎有意逗引人的顽皮可爱情态。

石榴花开,是庭院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时也以其花开红艳似火,映衬了院子里深绿的亮度与浓度也。

石榴花开,如此烂漫,就顺理成章地吸引了蜂蜜的嘤嘤光临。

但见“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这里就连续使用了“闹着”和“贪婪”描写了蜜蜂,乃是使用了拟人手法,就赋予蜜蜂以人格化情态也。

随后,作者将文笔转而描述了“儿时的我”捉蜜蜂的乐事。

是的,“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如此天真无瑕,冥顽可喜,乃是儿童天性也。

我首先“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接着“轻手轻脚地贴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当“蜜蜂一惊”,然也晚矣,此时此刻“就会落入瓶底”,于是我“迅速旋紧盖子”。

然而,我又“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于是手拿瓶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

这里使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手法,刻画了蜜蜂在瓶中无可逃脱的窘态,十分精细,异常逼真。

然而,我又“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于是,那“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

而小孩子玩心总是很强的,即使“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于是“就再去捉,再被蜇”。

上面一段文字描述了儿时捉蜜蜂的事情,紧扣了“儿时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也间接描写了绿之生机盎然也。

而时光飘忽,“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这就使用了比喻手法,收束了作者对于童年时光的回忆。

随后,作者叙述道“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尽管“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而“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这段文字,既紧扣了“故园的绿”,表达了作者难忘故园,并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点明了主旨;同时也以“父母慈爱的目光”暗呼了文首“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之言。

光阴荏苒,倏忽而过,“一晃小女也十岁了”。

于是,“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这就暗示了故园对她的吸引,侧面描写了“青青的庭院”之美。

此时此刻,“父母已经赋闲在家”了,遂“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此言也,就遥呼了昔日那“青青的庭院”,又暗暗构成了今昔对比也。

随后,作者对“今日的庭院”展开了描写。

“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这段文字首先使用了比喻手法,描写了爬墙虎“像瀑布一样”,“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泼洒下来”者,则是使用了比拟手法;而“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者,则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描写了在爬墙虎的浓密遮掩之下窗儿隐约可见的景象,同时也借窗儿映衬了爬墙虎之茂密浓厚也。

如此连用修辞,就刻画了爬墙虎之油亮深浓,生机盎然,鲜活灵动,情韵深厚,遂而浸润心田,令人陶醉。

“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一言,就展示了今昔对比也,“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有“长的丝瓜、弯的北瓜从藤上垂下”。

这一段文字,描形摹状,淡妆浓抹,让人如闻如见,同时这里的“花墙”、“帐篷”者,均使用了比喻手法。

“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而“西墙挂满了葡萄”,这就极尽描画之能事,展示了繁花似锦,果实累累也。

作者最后综述道“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接着,作者又描述道“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而“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这就再次呼应了前文“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一言也。

百忙之中,作者依然没有忘记了儿时的石榴树。

此时此刻,但见“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这就展示了光阴在它身上刻下的印记。

尽管老态龙钟,“而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这里“赶趟似的”,就再次使用了拟人手法。

这一段文字,就与前面描写石榴树的文字眉目传情,遥相呼应也。

随后,作者大抒其情,“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这里,作者竟然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啊,这就使用了比拟手法,将“绿”化无形为有形,且升华了“绿”也。

行文最后,作者直抒胸臆道“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如此就以“故园的绿”回扣了题目,以“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照应了文章的两部分,以“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者,升华了文章主旨也。

 

附: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  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贴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  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 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