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学文的头像

苏学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009/08
分享

田园生活

  如果人生能够规划,能够自主,我将把我的人生余年生活按照自己的夙愿做一个设计。

  到一处有山水依傍的乡村租两亩田地,建一座别致的房子,围一个院子,半亩地的面积。房里有卧室、书房、客厅,厨房、卫生间,不需奢华;院子里栽几棵果树,桃树、石榴、柿子、苹果或梨树,最好再栽两颗葡萄,搭一个架子,夏天可以在葡萄架下乘凉、喝茶或看闲书。院子里不能没有花,栽上几棵月季,花色要齐全,有红、黄、蓝、紫、白几种,品种不需名贵,只要鲜艳即可。自来水可有可无,但院子里必需掘一眼井,浇花、洗漱都需要水,餐饮的水也可以用,只需加个净化器过滤一下就可以了。

 院子前面再围一圈栅栏,也是半亩地的样子。栅栏里分为两半,一半为养殖区,另一半为种植区。养殖区建几个窝棚,有狗窝、兔窝、鸡窝、鹅棚,狗一条,兔子三五只,鸡不需多,十只八只即可,能生蛋,也能打鸣;鹅呢,两只足矣,鹅是道家,素食,羽毛洁白,可观赏,如果棚内有入侵之物,也能啼叫预警;养狗是自幼就喜欢的,只是离乡四十余年,没有条件和机会养。有机会就要好好地养一只。养狗最好是乡间的草狗,生性泼辣、不讲究吃食,耐寒也耐暑,饥一顿,饱一顿都无怨言,不像现在养的宠物狗,个头不大,娇滴滴的,像个有钱人家的独生女,很难伺候。养一条狼犬也可以,看门护院比人都尽职,只是狼狗太烈,若是咬了人,不管是小偷还是想要做小偷的人,都是大麻烦,可能比被偷了东西的损失还要惨重。

 养兔子也是自幼的喜好。可能因为这两种动物的性格和自己的性格有某种契合。童年养过很多兔子,大概有三四十只,记得当时兔子和人一样,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春天吃树的叶子、野菜,洋槐树开花了,兔子就像过年,把开满花的树枝折下来放进兔窝里,立时就能听到兔子们饕餮的声音。夏天和秋天,兔子都不缺吃食,但由于要上学,免不了会忘了割草给他们吃。等到了冬天,没有了树叶和青草,兔子就只能吃干草了,山芋桔、花生桔都吃,可是这两样也有限,有时就只能啃树皮了。记得当时春天养了两只兔子,一雌一雄,到了冬天,雌兔分娩了,一次就生了八只。到了来年春天,就有了大小三十多只。当时虽然它们吃不饱,但是,它还是一窝接一窝的生。有一天,突然发现雌兔将没满月还在吃奶的幼兔咬死了,很不明白。后来,这些兔子的命运都很悲凉,由于要上学,没有时间饲养它们,卖了一部分,生病死了一部分,给亲戚要走一部分。养了三年就与兔子没了缘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对兔子有愧。说到狗,心中也是有很多话想再说一说,自幼养狗是为了看家,那时家里其实很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怕偷的,但是,一根针、一条棍子、一把草都是自家的财产,何况还有衣服、被子、盆盆罐罐呢。农家院墙都很低矮,是挡君子不挡小人的摆设,因此,有一条狗在家里看着,就是一个称职的保安。过去农村的狗都是草狗,但个头都不小,大的有五六十公分高,肥胖的也有六七十斤重,一个赤手空拳的人是进不了院子的。虽然,狗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狗的地位都是很低的,吃的是剩饭剩菜,睡的是门口草窝,有时还吃小孩子的粪便。不少妇女抱着孩子把大便,都会唤自家的狗来吃,甚至让狗舔孩子的屁股。记得我当时养的一条狗,是奶奶从娘家抱来的,眉头上有两个拇指大的白毛,全家人就唤它四眼狗。在四眼狗快成年时,父亲请来劁猪的师傅,把四眼狗的睾丸割去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是不让它为了别人家的母狗而出走,从此四眼狗一直恋家,直到含悲离世。关于这条狗,我曾在很多年前写过两篇纪念它的文章,一篇叫《狗哭》,另一篇叫《紫嘴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种植区里自然要养些花草。花草多是一岁一枯荣的,春天种,夏天开花,也有的要秋天才能开花。春天花圃里没有色彩不好看,那就栽几株月季、刺玫,或是海棠、栀子花什么的,这些花都好养,还有山芋花也不错,花朵很艳,像月季,又不像月季,春夏之交即开花,平凡而不俗气。养花草是需要闲情逸致的,穷困的日子里和喧嚣的时候都不可能有功夫养花草。记得过去乡下有句俗话,养鸟不如养鸡,种花不如栽树。养鸟是玩,养鸡可以下蛋;同理,种花只能观赏,栽树则可以长成木材,大树可以做房屋栋梁,还以打家具,次之,也可以做锹把、锄杠什么的。花呢,饱饱眼福罢了。所以,昔日养花的人很少,尤其是乡下,花和草属于一类,都是需要锄掉的,留下的是能果腹的庄稼。如今,不论城里还是乡下,养花草的人越来越多了,似乎养花草的人比种庄稼的人要高一级,脸上的神情和肤色也大不一样。于是,乡下的农田里除了春天有遍野灿烂的油菜花和星星般的豌豆花,还有专门种植的百合、菊花、蝴蝶兰、石斛兰、龙吐珠、凌霄花、牡丹、玫瑰、鸡冠花、紫薇、蕙兰、荷花等等。这些花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但价钱都很贵,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大都市的座上客,有的还出国,可见,物以稀为贵,花以贵为荣。不过,花草本是高雅的,若是像商品一样流通,以金钱论贵贱,必然就沾染了俗气,失去了花草本来的宿命了。上个世纪末,一盆君子兰被商家炒成了黄金价,不知是君子兰的悲哀,还是市人的悲哀。养花草若以换取钱财为目的,这和种庄稼大同小异,算不上高大上。

 种植花草要有爱心,花草是有灵性的。每天早上到花圃里走一圈,闻闻花香,或给花草松松土,或剪剪枝丫,亦或把偷生的杂草薅掉,顺手丢到兔窝里。种植的花草不能太娇贵,像蝴蝶兰、石斛兰、龙吐珠、凌霄花、牡丹这些花最好不种,难伺候,要种就种菊花、节节高、鸡冠花、夜来香,这些花生命力强,不怕风吹日晒,也不怕干旱水涝,像散养的孩子,皮实。当然,不论是什么花,还是要精心一点好。女为悦己者荣,花也会因人气而开得艳丽。

还有一亩地做什么呢?

 那就是种粮食和蔬菜。种粮食用半亩地即可,因为半亩地收获的粮食就够两个人的口粮了。粮食有很多种,小麦、水稻、玉米、黄豆、花生、山芋、谷子、高粱、荞麦、豌豆等等;在我的经历中,这些农作物都适应苏北乡村的水土和气候,但是,过去产量都不高。现在品种改良了,全都使用了化肥和农药,亩产量翻了一番。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是好事还是坏事,难说。就像过去农民养猪,一年长到二百斤也不会去卖,大多要养一年多,三百斤以上才能卖个头等价。现在养猪场养的猪,三个月就长到二百多斤,马上出栏宰杀。想想,百日,还算是头“乳猪”呢。菜市场、超市里卖的猪肉,谁能吃出五十年前猪肉的味道?现在干什么都讲究快节奏,速成。人也一样,一辈子的事恨不得二十年就做完,真不知道余下的岁月要去干什么!子孙的事都替他们作了,子孙以后干什么呢?

  还是说种庄稼吧。小麦最好,省力省时,秋末播下种子,一冬不要过问,出了正月,最迟也就是到“八九”时节,麦苗开始返青,这时在麦垄里刨坑施上尿素,如果再遇春雨一淋,清明前后,麦苗就会像芦柴一样挺拔茁壮。到端午节前后,麦子熟了,从秸秆到麦穗,通体金黄,田野里弥漫着稍带焦味的麦香。过去是用镰刀割麦子,割下的麦子运到场上摊开,先是让太阳暴晒,而后用碌碡碾压,碌碡有牛拉的,也有人拉的,后来农村有了机械,便用拖拉机碾压,或是用脱粒机直接脱粒。现在都不需要了,大型收割机在田里一走,麦子就全收进口袋里了。只是可惜了麦秸和麦茬,全都落在田地里了。昔日乡人床上铺的麦瓤,冬日牛羊吃的草料,全都扔在田里化作了泥土。小麦收割后便可种花生和山芋,还可以种玉米;花生是个好东西,生吃、熟吃都很好,还可以榨油。种两分地的花生就够吃的了,再各种一分地的山芋和玉米。山芋是本地的俗称,也有叫地瓜和红薯的,过去是乡下人一冬天的饭食,现在乡下人不吃了,城里人却把它当作好东西,烤红薯比面包蛋糕都稀罕。玉米也同样,刚灌满浆的玉米穗掰下来,剥去包皮,用清水煮熟,大人小孩都爱啃。把玉米粒剥下来,洗净,在油锅里炒,也是一道佳肴。黄豆也要种一分地,黄豆刚熟时,将豆荚摘下来煮吃或炒肉,鲜美柔嫩,熟了的黄豆可做豆腐,豆汁、豆浆撒上白糖,比牛奶不差半分。黄豆还可以做豆豉,初冬,将黄豆放铁锅里煮熟,用布袋装好,裹上棉絮,放在草堆里捂,大约三五天的样子,袋子里的黄豆就发酵了,打开时霉味很重,用筷子一挑,可见一缕缕粘丝,像蜘蛛网,这便是发酵好了,而后,切上姜丝、萝卜条、辣椒片,撒上食盐,再放上一袋花椒粉,掺在豆子里一搅和,弄好后装在瓷缸里或瓷坛里,灌一些凉白开水,不要封口,三天后,粘丝沤断,用勺子舀上一碗或一碟,即可作菜肴。有了这一坛豆子,一冬的咸菜就够了。水稻最好不种,要引水灌溉,修水渠,麻烦,水稻收割下来,脱去壳,只能做米饭,做不了其它的饭食,便罢了。

 以上这些庄稼除了能裹人腹,关键是还能做狗、兔子、鸡、鹅的饲料。山芋藤夏天兔子喜欢吃,冬天,晒干的花生桔、玉米桔、豆子桔,兔子都可以吃,山芋呢也可以喂兔子。

 粮食有了,还要有蔬菜。剩下的半亩地种植蔬菜足够食用了。

 种什么蔬菜呢?可根据季节,不同时令栽种不同的蔬菜。春天三、四月即可种植一畦小白菜、一畦水萝卜,这些是时鲜,一畦韭菜必不可少,韭菜是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四季都可以采割。黄瓜、西红柿、豆角、辣椒、土豆都要栽种一畦,还有西葫芦也种一架,葫芦、丝瓜、南瓜、方瓜这几种瓜不能种植在地中央,可种在田地边,因为它们的藤蔓很旺盛,喜欢自由攀爬,一颗葫芦或丝瓜,搭个架子能爬满两分地,有些张扬,也有些肆无忌惮。立秋以后,黄瓜和豆角就罢秧了。空出的土地就可以种过冬吃的白菜和萝卜。秋季可再种两垄大蒜,一畦菠菜、一畦香菜;冬月,白菜拔下来放在院子里,用毡布盖好,萝卜则要挖坑用沙土盖好,防止冻坏。有了这两样,一冬基本无忧了。菠菜和香菜冬月即可采摘,这两样菜可作汤里调味,也可开水汆七成熟,拌上蒜泥、醋和酱油,食之,香菜在餐桌上属小菜、配料。

 如果想在寒冬腊月也能吃上超市里卖的反季节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豆角、西葫芦等,那就用塑料薄膜搭建一个温室大棚。不过,什么季节吃什么菜是自黄帝传下的习俗,也是顺其自然规律的法则,若是违背,难免会产生副作用。地沟油也是油,人造肉也叫肉,奶粉成分中三聚氰胺严重超标,可也是奶粉,为啥都说有害呢?反人类、反自然的事不要做,反季节的菜最好也不吃为好。

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关键是对生活的态度。

 晨起,不必定点,可懒床,亦可闻鸡起舞。锻炼身体不需装腔作势,也不必有行头。随心所欲地走走,院里院外看看树,观观花草,给养殖的鸡、兔、鹅们喂喂食,出了院子时,把狗唤上,狗的脖颈上千万不要拴上绳索,牵狗,人累,狗也累,不知是人牵狗呢,还是狗牵人。还是都自由一些好。狗随人后或是狗在前面,都很惬意。走到田野里,不论是茫茫的青纱帐,还是空旷的灰色土地沟壑,狗总能惊起几只鸟或是野兔子。这时,心会一惊,只见身边的狗兴奋起来,健步追上前去。狗没翅膀,追鸟是徒劳,追兔子兴许有收获。尤其是冬天,兔子见了狗,很可能就成了狗的败将。

 早餐吃什么呢?在城里多是喝牛奶、豆浆,吃一个鸡蛋、馒头,或是一片面包、油条,在乡野居住,这些食物太高级,不合时宜。最好去园子里割一把新韭,再顺手摘个丝瓜,让老伴做两碗面疙瘩汤,汤里放上从鸡窝里捡来的鸡蛋,鲜香润滑可口,还好消化。

 白天就要做农活了。花和树要修剪、浇水,饲养的动物们要割草喂食,尤其是菜园子要拔草、松土、浇水等等,庄稼也不能不管不问,总之,四季都清闲不了。只有阴雨天或是雪天才可以闭门不出。当然,也有农闲之时,那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放假罢了。闲时布衣舒适,劳作时,旧衣适宜。年轻时穿的戎装,现在虽然不合时宜,但可以作工作服,不然,留作遗物,也只能化为灰烬。

 年轻时讲究衣着穿戴,上班要有正装,如果坐在主席台上,必需西装革履,衬衣领带都不能俗,还要正襟危坐,不然就没有官威,没有仪容。因为很多双眼睛在看着。在乡野,若是像上班时那样讲究,端着身架,或是像演艺界的男女那样时尚,给谁看呢?不仅与周围的景色不搭,也会因身架和衣装感到劳心劳力。

做农活是身累心不累。身子疲乏了,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坐或躺,听听录制好的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岂不乐哉?再或是听听院外丝瓜藤上的蝈蝈叫,也是一种宁静。

  夜晚的时间很长,看电视是一种休息和娱乐。年轻时看电视除了看新闻,再就是电视剧,有时也看动物世界。看得时间最长的就是电视剧。年轻真好,敢花很多时间去追剧,有意思没意思的电视剧,只要看了就想看下去,明知道下集的剧情和结尾,偏偏要去验证,有时还要对编剧和导演的“穿帮”讥讽几句,但不影响看剧的热情和耐心。看了那么多剧,很多都是过眼烟云,留在记忆中的至今就是那么几个。《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不愧是名著,电视剧也拍得不错,几十年过去,电视台重播,再看也还想看。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很少有经典,热闹几天就过去了。但也有常播不衰的,比如《父母爱情》。这个剧从拍摄完成,第一次播出到现在有十多年了,十多年来仅中央电视台就复播了十多次,各地卫视也都反复播放,为什么呢?电视剧拍得好!剧情很平淡,说的是海军军官一生的家庭生活。可是平淡的生活里孕育着不平淡的人生。编剧对生活的把握很准确,对人物的对话设计很独特,也很经典;加之几个演员演得好,因此,《父母爱情》成了常播不衰的经典作品。每次看到复播,总是要再看一遍。对此剧情有独钟,也许里面夹杂着其他因素,因编剧是我的军艺同学刘静的作品。刘静军艺毕业后,先是在出版社当编辑,后来到电影厂做编剧,作品不多,我只看过她的这部电视剧。她在做编辑时,编过不少好书,为他人做嫁衣都很漂亮。为人豪爽仗义,被同学和朋友称作女侠,尤其是喝酒,巾帼不让须眉。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五十六岁就因病去世了。刘静虽已不在人世,但她的《父母爱情》却永留人间。

  余年,时间不可肆意挥霍。看书比看电视要有益多一些。看书可静心,也可静气。看书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看,不必为看书而看书,也不必为学习而看书。年轻时看书功利思想严重,喜欢不喜欢的,都要看。写作的人如果不博览群书,不看经典著作,似乎就是井底之蛙。什么莫柏桑、契可夫、果戈里、福楼拜、列夫•托尔斯泰、威廉•福克纳、雨果、司汤达、马尔克斯等等都要看一看。看他们干什么呢?多数都是为了模仿,学习人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一般读者看这些书也是为了猎奇,或是为了掌握一点文学知识,言谈起来显得有文学知识水平。也有的只是为了消遣。写作的人老了再去学人家的东西,那就有点不识趣了。特别是洋人的东西,虽好,也不要去崇拜。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他们学外国哪个作家的?年老还是读读本土作家的著作好。

 说起读书,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我到觉得,老年人读书不要太功利,以愉悦心情为佳,以个人性情和喜好去选读,这样读书不劳心,也不费力。青年时喜欢孙犁先生的文章,后来读到沈从文、汪曾祺的作品也十分喜欢,无论什么时候去看那些文字,都觉得像在饮一盅极品的云雾茶,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读其他名家的文章未从有过这种感觉。上世纪有很多好的作品,至今能记得的也就是那么几篇,铁凝的《哦,香雪》《麦秸垛》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小月前本》莫言的《红高粱》高晓声的《陈焕生进城》,还有不少,但都记不太清了。当时看着很热闹,像黑夜里的烟花,璀璨耀眼,时过境迁后,现在便不以为然了。但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几本名著可以一读再读,不过,人生余年读这几本书还是要小心,切不可陷入情境里。有句老话说,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青年时不要看水浒传。少年看红楼梦,容易在爱情上走火入魔,也容易沉沦;青年时看水浒,很容易激动,该出手时就出手,好汉们出手后无路可走去了梁山泊,如今的社会,如果出手后,惹了事端,得罪了权贵,没有梁山可去,只有去监狱呆着。老年看三国,如果对其中的权谋计策有揣摩和感悟,难免就会长叹,哀自空有满腹经纶,却是壮志未酬。看书看到自怨自艾的田地,那就得不偿失了。读一读《边城》《受戒》再看一看《荷花淀》。也可以诵读古诗词——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中还有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美貌佳人,都是养眼慧心境况,岂不悠哉?

只读书不动笔也不好 ,那就写点随笔,随笔是随心而走的文字,不可做作,也无文法,字数不限。写了是记一时心境感悟,不为博取名利而作。若是想出名,最好是年青,出名要趁早,越早越好。名和利是互生的,有了名就可能得到利,有了名就可以得到鲜花和掌声,还有漂亮女人飞来的媚眼。这些好处,年轻人都可照单全收,尽情享受。年逾花甲,名和利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身体。没有好身体,美味佳肴都食之无味,对于美色只有心动,亦或望尘莫及的份了。所以,书稿写出可传友人,也可发网上,自娱自乐为好,如印成书,则相赠好友知音存念,以传音讯之用。

 雨天更妙。如不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可披件雨衣,独立湖泊或是池塘边垂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钓的是漫天大雪,我钓的则是细雨蒙蒙。说到底,我钓的是岁月。

 冬日围炉取暖,在炉火上放一铁锅,将半亩田里收获的花生或是黄豆一粒一粒放在上面烤,烤一粒吃一粒,不为果腹,只为香嘴。如果落雪,在院子里扫一片净地,撒上一把小麦或是谷子,静观屋檐下的麻雀飞来觅食。小东西一蹦一跳,院子里就添了些许的热闹。

 读书写字是为怡情,余年养生最为根本。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但年轻时对于饮食不曾讲究,有时饕餮,有时饥肠,对食物也无忌口,山珍海味吃的香,野菜、粗粮也咽得下。可到了知天命后,肠胃功能衰退,唯面食、清淡食物才可受用。而《黄帝内经》则非常强调多样化饮食,必须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那么,日常吃什么好呢?

 春夏,园子里的一些时鲜菜随便怎么做都可口,尤其是清明前后,新韭长成,割一把回来,切碎,拌上虾皮,再烙两个草鸡蛋,掺在一起做饺馅,让老伴包饺子。烙韭菜合子也很好,常吃不厌。秋冬,大白菜炖豆腐,放进一把小鱼干,或加一绺粉条;萝卜炖鱼、土豆烧牛肉,都合胃口。山珍海味最好不要吃,年轻时吃能消化,上了年纪,这些东西不服水土,在胃里作乱,弄不好会像海水鱼放进河沟里,很快就死掉。饭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不要吃精细面粉,也不要吃什么“橄榄油”,面包、蛋糕虽然吃起来是美味,还有什么“肯德基”,年轻人都很喜欢。但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就像核武器是科学产品,可它又是个毁灭人类的东西。五谷为养,小麦、玉米、花生,吃原生态的为好,面粉最好是七零粉,蒸馒头、包饺子、擀面条都有面的筋道,那些所谓的精面,里面到底加了什么东西,很难猜。科技日新月异,鸡蛋、粉条、猪肉都有用化工原料人工合成的,其它经过加工出来的食物不可能纯粹。玉米碾成面或渣粒状即可,玉米面做窝头,玉米渣熬糊糊,虽为粗食,但养人。“五畜为益”,指的是牛、犬、羊、猪、鸡五种畜类。牛羊猪鸡的肉可食之,独犬不可,犬也就是狗,狗若逝去,我将会把它葬于一棵树下,来年看它的躯体在树的枝叶上再生。兔子虽温顺可人,食之不忍,但生于畜类,便也无奈。

  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人类似乎已不是那个人类了。以前,人类敬畏自然,也会顺用自然。如今,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小到一个村庄一般,可以任意游荡,山川、河流、大海、沙漠,都可以去,地球太小了,还可以去宇宙。去看看可以,就怕留下一堆垃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了一睹外面精彩的大千世界,很多人开始热衷旅游。问一问旅游回来的人看到了什么,答曰:美景啊!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人在呆腻的地方到另一个人呆腻的地方去窥视一番。虽然看起来很愉悦,其实很无聊。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看一花而见春,瞧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如心胸宽阔,眼界清明,脚下自有山川江河。如果是个混沌的人,每片叶子、每朵花都一样,也就是生长的环境不一样罢了。把身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把脚下的土地走稳踏实,于细微之处度量大千世界的变化,在山野之地思忖世道人心,总之比走马观花要强一些。

 人过花甲,尤其是耄耋之年,养心尤为重要,心净则身安。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儿女操心,不忧不怨,不羡慕年轻人,不妒忌有钱人。更不要凑热闹。闲暇之时,可邀几位谈得来的老友,谈古不论今,说长不道短,只喝茶不饮酒,只聚会不留宿,只步行不乘车,于田畴之间或瓜棚豆架之下,或立或坐,不讲究位次,观日落日出,赏野鸟盘旋,听草丛里虫鸣,如闲云野鹤自由逍遥。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有人十分惧怕死亡,一点病痛都会心惊肉跳。病入膏肓时,还要到天南海北的大医院去寻医,不仅花尽了积蓄,也耗费了儿女的精力,最后却躲不过驾鹤西去。人不应该恐惧死亡,应恐惧的是从来未曾真正地活过。到了灯尽油枯之时,还是给儿女减轻点负担、少浪费一点资源为好。其实,人的寿数是基因决定的,也就是先天就定下的,何必要逆天而为呢?死亡只不过是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躺在病床上忍受着难以忍受病痛折磨,难道比去极乐世界好吗?

人活着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在余下的人生路途中,放慢脚步,也可以停下来,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落,返朴归真,布衣、素食,过一种简约的生活。

  也许,别人笑我忒疯癫,但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