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光于梦的头像

时光于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22
分享

电影往事

“打开电视看电影”,坐在家里沙发上悠闲的嗑着瓜子喝着茶水挑三拣四看着所谓的电影大片。但很少有完整看完的,总觉得索然寡味,意兴阑珊,激不起一点激动地小波浪。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足不出户可以满足任何吃喝玩乐所有的生理需求,同时也创造了多少宅男宅女御宅族,多少人同一幢楼同一单元甚至门对门却相见不相识。世界越来越小,人和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所以让我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看电影就像过节一样热闹的露天电影还有再后来的一场两三千人人潮汹涌的县影剧院。

最开始的时候的电影是在村子里的戏台上或者平地上树两根木杆挂一块幕布的那种。最早的电影由于年龄小看不懂,尤其是一些思想内涵比较深故事比较曲折的比如《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戴手铐的旅客》等就是看完后基本上稀里糊涂什么意思也不明白的电影。最爱看的电影比如《地道战》《地雷战》《战上海》等,可以说百看不厌。看完后小伙伴们几天都是学习模仿里边的台词或者某一个英雄人物或是滑稽可笑的反面人物。还有一些农村题材的电影大人们最爱看比如《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瞧这一家子》《儿子,孙子和种子》《喜临门》等。

小时候看电影有时候要走好几里路到另一个村子或镇上。由于年龄小所以只有紧紧跟在三叔还有他们的一大群朋友的后边,生怕他们半路给甩了,他们的的话就像圣旨言听计从完全就是一个跟班跑腿的。我们村离镇上有八里路,路还算好走是沙子石子铺成的,所以到镇上看电影的人还是比较多。电影内容虽然记不太清楚但电影散场后的场景记忆深刻。电影散场已经深夜了,有时看着看着就抵挡不住瞌睡虫香甜地进入了梦乡。叔叔他们连哄带吓唬好不容易叫醒。看看周围人们稀稀拉拉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放映员在忙着收拾放映机,地上满是人们看电影留下的石头座位和满地的瓜子皮。头顶上的天空像扣了一个大锅一样那样冷那样深。天上的星星非常的明亮,点点繁星挂满天空像一颗颗的宝石璀璨夺目。路上完全是在深一脚浅一脚拽着三叔的衣角在一溜小跑。四处都是黑的山,地里的玉米高粱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密密麻麻严阵以待,一声冲锋号就会冲出来。还有枝枝杈杈的核桃树、直插云天的白杨树、弯弯扭扭的老柳树,看起来一个个都面目狰狞,影影绰绰。好像一个个披头散发的鬼魅。悄悄地瞄一眼赶紧目视前方,并且也不敢扭头,因为大人们说人的肩头上有两盏灯,鬼不敢上你的身。如果有人叫你一扭头就会把灯弄灭,所以不管是谁在叫你千万不要扭头。可是那些大孩子们却异常兴奋说着电影里的台词又跑又跳。他们跑我也跟着跑他们走我也跟着走,一路上提心吊胆盼着早点到家。

后来我们全家到了县城,爸爸的工厂就在县影剧院的旁边。那时候的电影票价是一毛或者一毛五一张。电影院大门外边有块大黑板上面是工作人员用粉笔或者水彩笔写的电影预告,有电影名、主演、票价、几点的场次等还有几句宣传语的艺术字。每天放映什么电影就是我为厂里边叔叔阿姨专门汇报。认不到电影的名字只好等着别人在旁边念出来然后偷听回去再汇报。有一次不知是没听清楚还是着急说错,本来是《东港谍影》说成是 “东港顶瘾”被叔叔们一见面就拿这个开玩笑。大黑板旁边就是一个售票小窗口,有时遇到电影好弯弯扭扭排很长的队。买到电影票的兴高采烈,没买到的一脸无奈。有些人不甘心离去只好等着看有没有因为其他事退票的,希望能够天上掉一个馅饼。影剧院的外边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里边早已黑压压的停满了自行车整整齐齐排开,专门有个看车子大爷发牌子收钱。院子里的两边还有做小生意的,卖瓜子麻子香烟,还有担着担子卖凉粉粉皮豆腐干的。在寒冷的冬天看电影的人们在开映之前先蹲在地上喝上一碗荞面凉粉,浑身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就像打通了七脉一样舒坦。卖凉粉的大哥熟练的拿一个凉粉倒扣在一个小碟子里然后拿一个小刀片一样的东西顺着划十几刀再转过来逆着划十几刀。麻利的用刀一划拉放到你的碗里。浇上一勺盐水再舀一勺红红的辣椒油加几块清香的的盐水豆腐干就是一碗清香可口让人神清气爽浑身舒畅的做神仙也不换的小吃。盐水罐子里的盐水是用醋酱油在加上熟好的菜籽油再撒上一把嫩绿鲜美的葱花,吃完打一个激灵惬意极了。电影院里是那种卡卡作响可以折叠的椅子,有楼上楼下两层大概可以坐2000人。买到票的可以安安心心坐在那儿看,并且拿出瓜子麻子边看边嗑。我们那时候经常不买票混进去偷看,所以要到处躲。椅子下边,门帘后边,厕所里。当查票人员拿着一个大电筒查票的时候是最紧张的时候。静静的躲在一边听到过道上咚咚的跑步声,大声的吆喝声心里也跟着咚咚直跳,默默地念着“千万不要找到我啊”。不过找到也没关系大多是训一顿被赶出去完事,有一次就是我们几个大点的孩子急着跳铁大门跑了,弟弟年龄小没爬上去结果被抓了回去。那时候有外国电影但是观众很少所以查票也不紧我们就可以多看几个,有印度电影《大篷车》《流浪者》但是只记得其中的歌词“啊吧拉姑”,日本电影《追捕》男主角杜丘,整个电影有点惊险恐怖,还有南斯拉夫电影《桥》,剧情看着很过瘾,非常佩服那几个游击队员。还有法国电影《虎口脱险》简直笑得让人肚子疼,我们是偷偷在影剧院看了好几遍。中国电影《少林寺》那是一票难求,想偷看那是不太可能的,后来还有《木棉袈裟》《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神秘的大佛》等武打片总想设法看一看,不然心痒的就像猫爪一样。

再后来上高中看得越来越少了,偶尔是学校包场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电影。有《妈妈再爱我一次》《高山下的花环》《张海迪报告会》等,还看了几场立体电影,看电影前要买一个纸质的眼镜戴上,看了只是心跳了一会儿,电影内容没有一点印象。再后来有了大街小巷的遮的严严实实的神神秘秘的录像厅,镭射电影等。

最近几年回去看到影剧院也变成了卖家具的了,外边的的大院子也已经满是台球桌。不知原来的音响设备舞台灯光隔音设计等也算当时现代化的影剧院里边是个什么样子了,几次想进去可又于心不忍,害怕破坏了心目中的那份美好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