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建宁的头像

孙建宁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5/24
分享

执着信念 情归何处 ——散读渡边淳一(日)《何处是归程》

相木悠介,一位年届35岁的医学院年轻讲师,同时又是一个拥有文学梦的新兴作家,夹杂着一点儿争强好胜的心景,舍弃在札幌工作10年的大学医院医生的职位,抛家别女,但并不会离婚,他带着家乡的情人裕子来到东京谋发展(主要是为写小说)。用书里男主人公悠介的话说,就是“一生中想要做一件荒唐事的冒险心理。”是为小说《何处是归程》的故事起始。

显然,悠介是清楚的,“三十五岁,舍弃大学医院的工作上京从事写作,对于悠介的一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孤注一掷的重大决断。”刚开始时,悠介总归是带着一种“安心和不安”“满足又后悔”的复杂心态。

这种心态,在这本小说《何处是归程》的封底,印有一段文字介绍“功成名就多年后,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以一部自传体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自己曾抛家舍业,带着情人奔赴东京,追逐作家梦和青春往事……在他为作家梦努力奋斗的同时,却陷入与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中,其中有不安,有彷徨,有迷茫……但不变的是作者对作家梦的不言放弃。”与小说的内容一脉相承。

初来乍到,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的悠介,除了想写小说,也在私立医院打零工,干的是他的老本行——外科。不过“自由职业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对自己加以约束”“人类在习惯新的事物时,往往会怀念旧的;在习惯新的生活时,往往会怀念过去。”书中主人公相木悠介的心态揭示“当每天规定要做的事情持续不断的时候会觉得厌烦透顶,而当它停止发生的时候,却又眷恋无比。”总之是“在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悠介反而怀念起他以前的上班时代。”

来到向往的东京后,悠介做着临时医生的工作,成为小说家的道路也并不顺畅,毕竟无名作家的地位一时半会改变不了。与之刚好相反的是,裕子的适应环境能力超强,过了不到一个月,她就从当初的札幌女服务生,完完全全成个银座女郎。

裕子当夜总会女招待刚开始时每月20万(日元)左右,而悠介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费心写好的六十页短篇小说一共不过12万(日元),而且究竟能否被采用也不得而知,要是被退稿,那一个月的努力全都白费,且一分钱也拿不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也适用于此。相木悠介来东京之后第一次辛苦写就的小说被S杂志采用,医生写小说,作为一名“新人”得到了编辑川边女士的鼓励与肯定,因此也给悠介带来了一点自信心。也因此参加了一位在文学上具有深厚造诣的,德高望重的直木奖得主有津之先生在家中创设的“石头会”,即是召集能干、有前途,有建树的“文学青年”之自由集会,或者叫无拘无束,新鲜独特的文学“聊天会”。说白了,就是意味着进入“圈子”——那个文学圈的意思。

“石头会”令相木悠介越来越明白职业作家之路将面临严峻考验。因为出席这种集会,“会使文坛中的事情一目了然。”比如作家们对于文学获奖于否的态度,人性的善恶,生活的本真,以及种种露骨的世俗意欲潜藏其中,等等。

在这本《何处是归程》小说中,描写悠介与“石头会”上结识的冈田,到小酒吧聊天,冈田的一番牢骚话,以及无止无尽地讲起过去的悔恨,还有那些桔燥无味的讲演,令悠介有点厌烦,“既然这么悔恨不已,为什么不将之转化为写作的动力呢?”戳中要害,令悠介感慨万分。此外,悠介遇到来自故乡的两位文坛泰斗,一流作家伊织等和村山彻先生。

“不管怎么说,写作最终是作者本人的事。”感同身受的观点。“贵人相助”指点迷津更是不可或缺,满腹经纶的伊织先生,充满激情的村山先生。甭管是正面的教诲,还是反面的例子,对于想当作家的悠介而言,两位前辈大伽的话,无疑是弥足珍贵,甚至是他走上“专业作家”这条道路的精神支柱。

“命运也很奇怪,一个人交了一次好运,这之后好事就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不过,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自己前进的方向”悠介的小说在S杂志上发表后,G杂志的总编辑殿村竟然登门来请悠介为杂志写篇小说。悠介与其他4位文坛新人,被称之为有朝一日有可能问鼎“直木奖”的有力人选。

话实话,蛮欣赏书口的这一句话语“果真会如此吗?纵然有慧眼识人的编辑的预言,没有本人的努力,这终究是句空话啊。”还有“不管你喜不喜欢,事已至此,你必须开足马力向前冲。”悠介尽管并不想这样,可是既然来了东京就没有了退路,唯有开足马力向前冲了。话说来到东京两个月后的悠介已慢慢地适应了大都市的生活。大城市自有更大的空间和包容性。悠介变得更加自信。

悠介已前后被4次提名芥川奖了,其中有一篇小说用手术执刀主任医师的口吻“以心脏移植手术为题材展开,开始时以连载的形式在B杂志上发表,最后成书。”刻画医生的内心,以及与报道记者之间的“爱恨情仇”,此被提名为直木奖的候选作品,结果落选了。

与此,具有典型北海道式性格的裕子,在“银座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好像唤醒了她的斗争意识。”裕子的生意越来越忙。悠介与裕子虽是同居关系,可是两个人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不同。各忙各的两个人,互不干涉。

可就在短短的4个月之后,悠介与裕子的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一点变故,最终他与裕子的同居生活以失败告终。至于个中原因,对于读者而言,你未必能够猜想的到。因为生活通常并不会像演戏那么富有戏剧性。一晃到了十月份,悠介回望自己在东京半年,来到东京这个大都市,已习惯了东京的生活,写作状态也不错,“这个选择对吗?自己这条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错吗?”悠介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渡边淳一的小说《何处是归程》,书中塑造的主人公相木悠介的写作底气,以及在写作上的一部分动力与信心,系是建立在他的医学背景上,主要就是凭借着十年以来在医院工作的经验。通过这些经验令他对医院一些内情相当了解,故而擅长写医学和医院的内容。

“写作也是一场战争啊!”书中主人公悠介的话反映着一种事实的艰辛。当然,悠介因为“女人”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惑,甚至于麻烦。自打裕子离开他之后,悠介成了“用情不专”的男人。“女人”究意是怎么想的,悠介其实并不十分了解,或者说是他,或者说是所有的男人永远理解不了女人吗?无论是裕子、雅子、贵子,乃至他老家的妻子等等。

不想当医生的作家,会不会是好作家呢?不得不说,悠介的“这些作品都是在与女人的纠葛麻烦中写成的。并非有麻烦就好,但是因为是在最为混乱的时候写成的,所以感觉目前获得了一种特别的自信。”看来,书中的悠介“有了麻烦更能写出好作品来”窃以为,这简直是在将艰苦,或则是隐痛来给自己制造写作的灵感。人性的弱点一览无余,那么说作家也是蛮“可怕”的一类人?

“写小说什么的,还远远不能糊口”“没有得奖的人为了出口气,除了批评作品之外似乎别无他法,而得奖的人面对批评一笑泯之,单从这两种态度中就能窥得他们之间的差距”“如果认为对方不怎么样,而自己更有才能的话,那就得写出一部让人信服的作品也去获奖来证明自己。”不得不敬佩渡边淳一,这位日本著名文学大师的高明与睿智。

小说《何处是归程》悠介的原型就是渡边淳一本人,此说也不为过。早年初到东京一年间渡边淳一,鲜为人知的痛楚与收获,以及毫无掩饰的自我剖析,从中投射作家之路的不易及努力与坚持。“总的来看,男人是一种轻浮、暧昧的动物。”渡边是借书中主人公悠介之口道出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要走的人生路,更少不了认准的目标。

认定的目标,好比是小说中的“风向仪”。只要自己不放弃,无论它是动态,还是静止。突然想起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反之放逐自己,一切终将完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