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智慧的头像

温智慧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3/10
分享

掰开了并没有砸碎 —读已故作家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陆》

掰开了并没有砸碎

—读已故作家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陆》

 当年友人介绍说,张贤亮写了一部小说《一亿陆》,发表在2009年第1期《收获》杂志上。还听说这部小说写的很“啷个”猎奇的心理促使我转了好多杂志销售点,也没有买到这期杂志。有人去北京托买,依然没有买到,只好等朋友定的那本传递阅读了。听说排序欲读这书的人还很多,大概也是因为都听说作品很“啷个”的缘故吧,争相传阅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乍听《一亿陆》这个数字书名很奇特,使人对此书的题材无尽猜测。假如,书名为《十三亿》或者《十四亿》,肯定会联想到人口、国家、民族的题材。这个《一亿陆》究竟和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推荐者也没有明示,只是说自己看去吧,看完你就知道了。也没有心情上网查询,总觉得先看作品,然后与网上的言论信息对接,才能有我的见地,才能中肯地参阅他人的阅读意见乃至文学批评。

排了好久队,急切的心情早已平复,似乎忘记。这时,这期《收获》终于传到我的手中,问读过人的心得,目光不置可否,还借别的话题把问题给叉了过去。推及这些态度无疑与作品的“啷个”有关了。只好在阅读中亲自体会和感受了。

用了一天半夜的时间,快速地阅读了这部作品。诸多阅读感受交集成百味杂陈的情绪,不知应该如何表述这样的感受,也不知如何开笔写下我的读书心得(这些年,养成一个习惯,看完一部书后,一定要写出读书感受,方算阅读完成),茫然着、愕然着、惊诧着,不知所以着……

正好在阅读完《一亿陆》之后的当天,翻阅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的宁夏《新消息报》,第四版上有张贤亮先生对自己新作《一亿陆》的创作谈,题目为《我把社会的低俗砸给人看》,张贤亮谈了,这部书的创作背景,是为了应付曾经给《收获》杂志一篇小说的约定。“纯属交差”是先生起初的创作动机和心态,可见作品创作的随心应手,并无急躁。先生去重庆出差,接到《收获》主编的催稿电话,又对接了“比次贷危机更可怕的是精子危机”的信息,瞬间灵光乍现,用先生的话说,忽然间就来了创作灵感,一口气写了四十天,作品出炉了,总算应付了差事。不用也无所谓,就是先生生性心境的恬淡。事情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不经意的撞在枪口上的事情不仅仅会发生在百姓身上,更会发生在名人身上,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几率总是高出好多。譬如,张贤亮《一亿陆》在收获的发表,虽然先生说是应付差使,毕竟是约稿,还有先生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不发表都是很难的,发表在情理之中也在先生的意料之中,只恐怕是作品的产生的影响在先生的意料之外吧。

张贤亮因为《一亿陆》的问世,招来了声讨的飞沫,换个别人恐怕惊慌失措了。七十三岁老人的他却因此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为暮年再红火了一把而幸福。自己还扬言:我张贤亮的作品喜欢笔走偏锋,就是无法让人评论的作品(作家报),这就是量,这也是度,这还是能,也是力。不是先生,换做别人能做到这样的十分之几的表现呢?

《题西林壁》有这样的句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想作家的创作结果和艺术效应未必与创作期初的创作目的相吻合。譬如,张贤亮谈创作《一亿陆》是为了把社会的低俗砸碎给人看的。这难道是作品的真实表达吗?是作品致骂深浅层次的真正原因么?我看不一定。

还记得一古诗“个人全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雌黄。矮子看戏何曾见,尽随旁人论短长。”关于读者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社会阅历、知识层面、欣赏角度、人情洞察、世事精微、矛盾关注、主观善恶,无一不左右读者对作品的主观评价,得来的对作品思想的认识和对作者创作目的的破解无疑是参差错落,千差万别的。只要是这些主观的评论是发自内心的,尚可说明阅读者的阅读感知的真实,最起码如实表达了自我真切地对作品的阅读感受。可恶者却是那些起哄的主,随风起而云涌,人云亦云,不提高自我的阅读欣赏,不提高自我的美学鉴赏和评判乃至批评的能力,一味地随声附和,惟恐自己的叫嚣声分贝不足。以骂别人来拔高自己的瘪三不在少数,或许还有少数的托儿为躲在幕后主使炒做,把本不够清澈的池水搅浑,把名气托起,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自知之明是卑微的高贵,故而把自己对《一亿陆》阅读的感受写在这里,权且算做我读完此书的一些收获吧。

一、大善为本

古人云:上善若水。但是用在对一本书的评价,自然有些不切的嫌疑。我在这里只能说,大善为本了。书以善行为引线,隐射了善果。书中作家设计的人物都是善的,尽管认知差异,层别多样,境遇不同,但人物各自的善是真善,不是伪善,来自于心源,不假做作。只是作品所表现人物善的思维不同,形式不同,结果却是相同的,合辙于“善有善报”的中华善学的因果关联。作品这样的表达似乎于作家七十年人生岁月对善的悟与解不无关联,与作家文化基源,岁月瞩望不无相关,符合作家得益于岁月赋予,文人所要追求的美好与大同。

《一亿陆》,一书中先后出场的,一亿六、刘主任、王草根、垃圾老汉、草根老婆、姗姗、陆姐、发廊老板方姐、开“处”的老板、陶警官、小老头、肚皮……等系列人物形象,还有后来的二百五(伍小巷)不同程度地不同文化地表现着不一样形式善的内涵和对善的理解,正是这样的善支撑起篇什的宏阔与高远,作品立意的大气而恢弘。

作品不仅仅表现了诸多人物的善本,作家本人的善也是那等地充分气壮。宁夏、银川是张贤亮的第二故乡,镇北堡影视城凝结了先生的智慧和才情,当然也收获着属于先生自己的应得和所得。张贤亮是宁夏的名片,张贤亮是银川的徽章。善行的张贤亮硬是把作品的地域背景从南方的某个山城拉到西北的宁夏银川,作为作品的谢幕,可见其间创作的用心之良苦。

先生在他的创作谈中坦坦荡荡地说,我就是想为宁夏打广告,可见他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应的方式在作品中嵌入有关宁夏不多的几个相关词素。先生说,他对宁夏所怀有的感情是深厚的,对这土地的热爱是深情的,正是这份厚重,作品闪烁着作家骨子里那善的光芒,为“植入式广告”的文学运用开创先河,拓展平远。

二、极变成思

作品在十三章出现的人物小老头,是一位健康、矍铄、智者的形象,他的出现为作品抚平许多机械的印痕,为作品平添了神色。小老头的见解涵养童心良心向善,平地间把小说隆起到一个高的文学海拔之高度。

小老头国学内涵的精邃,对传统文化受文革破坏后的所存留的“余绪”“余韵”珍重与热爱,似龙睛朱点,使作品的社会意义的文学表达丰满不致空泛,表现了艺术家一份良知、道义责任。

“天体运动”“反璞归真”“国学家”,临终的“他、他、他”的绝音,“独秀居”的筹划与运做,无不彰显文化的滋味,体现了作家忧国忧民的政治高度和人文体恤。

小老头规劝陶警官的一幕,很令人耳目一新,别有洞天。大胆放言“中国面临的不是百年未有的变局,而是五千年未有的变局”,这对芸芸众生的浑浑噩噩无疑是乌云里电闪拉开一道破雾的光明。一个把盛开心果的玻璃瓶本末倒置的演示,开盖后开心果洒落一地的示范,把中国政治经济,两代领袖的政治作为演绎的出神入化,思之、品之,这样的思考是一般人能及的层面吗?作家引用《列子》“天下理无常有,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博大而精深,光辉又灿烂的中华文化,把当今的社会现象破解的纤毫毕现,读之、感之,头频点之。曾经对领袖的功过的评说,在作家致远,精察的文学教化下,是不是国人应该再做一番新的思考,提高与修正呢?

曾经的王草根穷、珊珊穷、陆姐穷……穷则思变,生存立命是最现实最永远的法则。穷则思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力。变至思、思至辩、辩则明、明则行。文学的教义在于社会变迁,历史演变,文明提升的动态过程的始然。

三、大俗大雅

整篇作品中,用作家的话说有诸多粗口之处,正是这些粗口的文字,才是生活原生态的文学表述。“妈卖屄”“*****和屄”“精子”“日”“狗日的”“格老子”“龟儿子”“雷劈的”“啷个”“妓女”“婊子”……看起来涩眼,读起来却不甚拗口,有着生活本真的贴近。这样俗到极至的辞藻运用,使作品拥有大量的读者,这是毋庸置疑的。高雅的东西因高而寡和,我认为不应倡导所谓文学的高贵,艺术不能专属于贵族的享受特权,在社会和谐的发展进程中,文学艺术属于社会全体,属于人民,乃至属于世界,属于人类的共同分享。只有这样,才吻合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运动方向。这样俗的运用,反倒把真俗流俗给对立起来,不至于庸俗。读者自有读者的价值观,在俗的大落中脱俗致雅恐怕是作家的原始深意,或者本来用心的所在。

当然,这样的运用会激怒道貌岸然的人,给伪君子搭建了一个跳叫的平台,引得小丑跳梁,我认为这是作家手法的高明之处,有猎人引蛇出洞的手艺。以俗引卑,以俗治俗,这样的以为是我阅读后的理解,希望不以致骂,自然希望乱骂的人嫌俗莫用,知俗用雅,成就社会进步的福音。先生这样写书大概出于率真天然,大概不会在现实社会的交流中,把这些粗口之词挂在舌端嘴角吧?

在这里,我所说的大俗成雅,绝对不是对作家的臭捧和逢迎,但愿在这里能够拎个门清……

四、好想把“根”留住

张贤亮不是神,他是文学中的智者达者,但是先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习性,时代的烙印,岁月的印染。《一亿陆》一书的主线就是中国所谓“乱世出英雄,英雄皆草莽”的翻版再说。王草根为了有个男娃儿,拉开了《一亿陆》文学铺排的大幕,围绕这个线索,把故事和叙述推向一个个峰谷浪尖,引领阅读和思考的深入,闭卷暇思,余音绕梁,余味隽永。

王草根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受益者,可以说在经济领域有些成就的人,他的小聪明使他在政策国策变革的缝隙得意行走,游刃有余,无论如何蜕变,也蜕不掉本性观念的原色,逃脱不了一种结局,逃脱不了世俗的范具。“无后为大”的封建文化一直束缚着王草根一般“草莽舵主”群体的感性神经,这一潜在的意识,正是时代的痕迹,文化的痕迹,也是作家的痕迹。每个人都无能逃脱生态文化最初启蒙的根深蒂固,尽管小说运用了一些手法,实现了一些所谓的文学或者文化的突破,可是这种突破是多么的机械而苍白,最终不得回落于初文化教唆的神坛,烙印深刻而明显,沉重而不可摆脱,不能自拔——好比泥土中的萝卜。

王草根不好色,算得上某种意义的君子。只是因为把“根”留下朴素而崇高的理想,不得不在女人的肚皮上辛苦被动地劳作,制造,期盼一个俗人刻有明显时代印记的人传宗接代的延续继承与渴望,在他看来,男欢女爱不是享乐,而是一场场庄严而高尚的运动,这个运动的伟大意义就是要个制造一个男娃儿的伟大实践。

五、作品的悲哀之处

作家以危言耸听的手法制造了一个个恐慌,一个个无奈,一个个是否可以承认又不可以回避的社会现实。其中含射多少社会问题,生态、环保、食品、节奏、生存、竞争……等等,相关乎中华发展大计的和谐元素中不和谐的声音“近年来,他化验了数千例男性的精子存活度,一般来说,中国男性的精子中每毫升精液含量平均在三千万左右,并且逐年下降,更有劣质化的趋势,即将频临中国人人种灭绝的警戒线”,小说中人物刘主任权威的性科学专家,也关注到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战争、贫穷、地球沙漠化等……现代人吵闹不休的问题。而是,人类即将灭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句歌词在小说中的反串,更具有文化表征的文学呐喊。

危机在这海潮一样的鼓涌下,一个每毫升精液有一亿六千万精子含量的圣男,带着神秘神奇地出现在小说的故事中,足以拯救人类的曙光紫红于人类希望的地平线。因此,小说的篇名随之诞生了《一亿陆》一个寄托悲哀的作品问世了。一亿六是多么耀眼的明星,备受世人的瞩望,故事跌宕起伏,怪诞丛生,无论如何又不得掩饰作家笔下的悲哀,悲哀成就了作品的争鸣。

一亿六,二十岁不懂得自慰,姐姐亲自指导,作品沦陷在“欲言之美,何患无辞”的虚无中,此一哀;陆姐、珊珊不得已从小姐的原始积累中实现一种过渡,模式化的僵硬,此二哀;王草根大老婆为丈夫撮合纳妾,故事传统无新意,此三哀;王草根为了子嗣,同意三奶借种,作品难以自圆其说,此四哀;陆姐和陶警官撮合珊珊对一亿六进行性启蒙,鲜廉寡耻的突破,此五哀;珊珊为了巩固一种寄生地位,伙同刘主任设计嫁接之诡计,索然的铺设,此六哀;二百五不懂男女之事,羞耻观缺失,作品立意错位,此七哀;陆姐同意亲兄弟一亿六携二百五从C市远走宁夏,价值流亡,美学暗淡,此八哀;陶警官为了一身警服,能爱不敢,不爱不甘,无能真爱挚爱,文学无为,此九哀;王草根圈地卖地,顺水随风,浅尝辄止,作品的穿透软弱,此十哀;……细读悉数,整部书套牢在作家意识守旧的文学手法貌似创新,实则徘徊的尴尬中,不仅先生作品在哀处,促促呻吟;乃至整个社会的进程也局限于法制缺位、意识错位、文化换位……诸多不健全不文明不衔接的悲哀之中,幸好先生能在作品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挖潜这些社会整体熟视无睹的素材,以文学的手法来诉求。尽管作品中可能存在一些无能的全美,但作品的社会意义国人自我赎救的启蒙价值无可估量,一切悲哀将转化为明天的明媚或春光,现实与理想的角斗,总温柔地痛苦着…… 

六、作家的人文体恤

引张贤亮的话说“我没有接触过拾破烂的,也没有接触过妓女。但是小说中他(她)们的形象就在我眼前晃动,一切不受我的控制,完全自己行动,率性而为,使我从拘谨的创作套路中解放出来”对于《新消息报》上作家的这番话,我要保留我的看法。作家固然才情备至,人生积淀浑厚。看过一眼的事物,也可以掘其深,联其近,展其远。这是名家的创作能力,体验能力,把握能力。但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法则是不可颠覆的,可以说万古不灭。

作品中先生描写收破烂的场景,最深刻的无过于“甲沟炎”的医学术语的文学借用,或者王草根二奶生父之生之死,这些凭作家的文学建树和经验是可以闭门造车的,可以联想,可以发挥并杜撰编排的,而且这些叙述和抒发是如此的吝啬和简单,固然有先生文学整体构思,轻重铺排陈设的文学设计,但相对单薄简练。

而,关于小姐生活的叙述描写,确实花费了作家的心思才情和笔墨,我认为其中不乏作家精美的文学编说。可是我想其中绝对不乏作家对生活的现实体恤或者体验,哪怕是采访,也是作家深入生活必不可少的程序。所以,我想说,先生在他的创作谈里,隐去了一些什么?有些美好、有些美妙、有些虚幻、有些眩目,自然还应该有些“啷个”,不是吗?。

我还要妄言,小老头的人物原形或许就是作家自己。关于小老头的描写和人物刻画非常理性,也非常矛盾。清高里渗透隐晦,崇高中弥漫庸俗。什么“天体运动”“返璞归真”,什么柳咏的词,什么古人的赋,骚人的吟咏,乃至国学大师,精神的快乐均对作品的环境造成了一种不伦不类,不软不硬的不妥帖不和谐的损伤,作品里的小老头这个人物形象,矛盾又理想,完美也残缺,他的出现破坏了小说应该表达的真诚与善原的倡导。

我认为,作家在深深的体恤社会人文的同时,确为一己形象把小说推向了一个虚伪的冷地……

七、作家的责任

当作品进行到,方姐郑重其是地告诉陆姐:“现在全中国只有两大行业最赚钱,一个是当官,一个是小姐。”继而又对这一论点进行了文学模式的推论,叙述和演证,结论呢?或许为政府不能俯下身体真正地认真地进行社会调研,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个文学形式的借鉴,一个应该关注的政策知识的盲区,这是作家的良知和责任。

作家在对珊珊一段关于对“灵肉交易”认识的内心独白,把社会的低俗,现实和人生的无奈还原为思考的深刻了,沉沦下潜到一个归于整个社会,和人性沉重而责任的思考的维谷。

做了多少爱,做过了多少爱。在感情和生理之外的企图,把爱做的索然又低俗。真正为“爱”而“做”过吗?这样的单纯与纯洁多么的难以企及。掺杂种种非自然的社会因素,生存现实,把“爱”“做”的一无是处,就是人性的莫大悲哀,不是吗?作品中责任的立意俨然在深情地拷问。

无数次浅吟低唱,无能把“爱”从真正“做”的过程中,作成“爱”。珊珊认识的觉醒,把低俗转化为责任的责无旁贷。以致作品后面“真正的爱叫放手”“一亿六跨越了历史阶段”……等等,都诠释了作家责任的呼唤,抑或呐喊……

八、创作手法的突围与颠覆

《一亿陆》的开篇,先生开明宗义地交代了两个地点,就是西部的四川和宁夏,这种抖落是手法的突围与颠覆,起码的突围少去了诸多作品地域的假借或者隐射,这部作品揭示性地抓住了四川和宁夏两地人的情感和神经的敏感,只要能耐心看过小说开头第一章第一节,想不往下看似乎都很难。

那么,开头的引子,加工的又是如此的玄幻,一个伟大的人物,却是未来的,而且是伟大人物的胚胎,还更加矫情地加注了一笔“务请不要对号入座”的暗示。在读者的阅读快感之上推波助澜,推演了一个欣奇的魔症。这是先生的高明和独到,想先生注明了故事发生在四川和宁夏,不仅紧密了两地读者的心弦,也扯住了两地之外亿万读者的关注。

特别在先生创作谈中,关于作品对一些粗口的删改和处理,还有方言的修改,似乎先生很生气的样子,再次激发读者对原稿粗口方言极端程度的猜测、假想和欲知。

九、小说人物命名的信手和策略

作为一个成年读者,每人都有自己对作品的内心评判,如果读者很轻松地记下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则更愿意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一亿陆》一书正是以人名作为小说标题的。主人公姓陆,先生在作品搭建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陆字的字意和多音,和作品人物本该作为隐私的每毫升精子含量的数目“一亿六”作为人物的用名,这无疑对记忆的简便是创造性的发明。你看:一亿六、王草根、肚皮、刘主任、陆姐、小老头、珊珊、方姐,陶警官……眼睛一过轻松地记忆下这些名字。

十、作品成功的一些标志

小说是作家臆造的一个故事。但是,这种臆造是建立在贴近生活本原的基础之上的,要真实,真实的让读者对作品里的环境不陌生,使读者感到这些文学场景都与生活的体验相关联,所紧密,不脱节。作家杜撰的能力,一定要经得起有甄别能力现实感的考验取证和推敲。我认为一篇好的故事,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写在这里。一必须简单,这样的简单就是直截了当,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在《一亿陆》一书中就很简单,拾破烂,做小姐,烧香算卦,性生理描写,都能把读者读的一清二楚。

二个因素,一部作品能否广泛引起关注,兴趣和争鸣。那就是如何以简单的故事抓住阅读者的渴望与需求,能让读者感到重要,感到极端重要的关键问题,或难题。这是你我他生活都会遇到或者为之焦虑的问题。作品中选材吻合一个大众的需求,关于婚育的现象和尴尬鲜活在我们身边,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业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时作品反映社会问题意识的觉醒所引起的社会垂注,不可忽视。

农民工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社会风尚教化问题,城里男人中性化蜕变问题、城乡差距问题、职业道德问题……这些生活中身边事在《一亿陆》中都有所揭示和点拨,这就是文学功用和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个因素,就是一个作品的成功在于一个开头的成功。一个好的开端总是一个使人希望看到下文情景的动力,至少应该在开篇的文字里能得到一份阅读暗示和阅读情绪。当然,并不是说一个好的开头就能够充分说明一部作品的整体的好坏,盲人摸象局限为弊端。一部作品开不好一个头,显然丧失读者阅读深入的勇气和信心,无论这作品接下来的正文多优秀,也是一个莫大的悲情,遗憾或败笔。因为没有调动起读者的阅读耐心。

当然,读者有兴趣阅读继续,在正文中相遇枯燥、无聊或无奈也会戛然终止自己的阅读热情和前往。

《一亿陆》开端的埋设很机巧,貌似梗概了故事的全部。但是几个噱头没法中断读者的好奇,一路读下来,并不觉得话语粗俗到不堪入目的境地,正是这些粗口的辞藻,给作品赋予了以魅力和蛊惑。

十一、成功的荒诞

《一亿陆》的创作,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尴尬,假如没有陆姐的出场,故事应该如何继续?姐姐指导弟弟玩性自慰本来就荒诞到无可复加的极至。可是,在这里姐姐扮演的却是母亲的角色,她怕一手扯大的弟弟健康上存在隐患,是那种母爱的光辉把伦理纲常抬到一个山穷水尽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实现了文学设计的拯救。

借种也是一个荒诞无经的故事点,正是作家以他的文学能力,把这些荒诞,结点的生硬,打磨的圆润,进得去,退得出,总算圆满。

大老婆同意王草根纳妾也是荒诞的,现实中是婚姻法保护和调整的法律关系。可是,现实中也现实地存在着的现实,其合理建筑在,王草根的发达,王草根的无子,王草根大老婆无奈的宽容,珊珊对自己充分的认识和现实。故事把这些法律道德所不允许的物象事件,给予了一种现实存在的可能和理解,铺陈的符合一些人群的基本感情,把生活的低俗拔高到一种理性和情感认同,需求合理的存在之上,峰回路转,别样洞天。

二百五的出场和故事的结局也相当荒诞,陆姐同意自己的好友珊珊对弟弟施教,进行性启蒙的实战演练,却不同意弟弟的精子作为优良种子的传播与繁衍,人性理性的矛盾在作品里进行交锋整殇。姐姐同意二百五作为一亿陆未来的妻子,坦然地走进作品的结局。这其中的见地用心也颇为良苦,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的体恤,对人文观念的袒护,闪烁着不同意义的善本。二百五人不丑,心善良,和一亿陆有天缘,此前关于二百五的历史日记也就无关乎紧要了。作品中,陆姐,珊珊,还有诸多女性人物都经历过凤凰涅盘式的人生炼狱的煎熬和再生。二百五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这个群体,有其中文化文明布局的深意所在。王草根一门心思想有一个娃蛋子的封建思想,把故事一步步地推向深入,一亿六,这个带着文化神秘的小老头所言的具备奇异禀赋的人,即将成为一个伟大人物的缔造者,作品硬是在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中,在这样普通人群的人物形象中,演义另外一种“善”和“尚”。

作品所要表达的深意,可谓曲径通幽。

十二、主题的属性

作品主题必须具有自己的属性。第一作品的主题道德属性,也就是道德标尺。因为作家总是要通过主题对事物、事件以及现象作出文学评判的。虽然作品中不去鲜明地扬弃是非,却仍然能让读者看到作品中作家所要表达的理性的某一个方面,或者侧面。譬如:作家在《一亿陆》中处理陆姐在发廊工作时,因为她的勤快,赢得大家的感激,赢得老板的感谢。女老板不让陆姐“做生意”,总以“亲戚”“石女”等理由拒绝客人的要求……在发廊工作四个月,有很多人来调戏她,都被女老板方姐给化解了。老板知道,陆姐是她发廊招牌的价值和利益所在。

作品还穿插了一个镜头,就是陆姐离开发廊,想重新找工作,可是结果是几天后,不得已再回到发廊,社会最为现实的不过人生的舞台,客观主观的不对称,使得这些女孩子无可奈何,不回发廊能去哪里?作品不急不徐,不事张扬地把发廊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与某种道义和道德牵在一起,呈现给读者。另外,为陆姐的思想转变,观念的沦陷也设计了一个合理的前言。

再者,作品是作家创作文学手法下的社会表达,这样作品的主题必须深蕴在故事中间。如果主题或者作家的创作思想过于直白,那么作品无疑要沦落为阐述某种概念的议论文体了。作品的主题是某种强烈的意识,推动了作家创作的原力,而读者也能够感受到其中影响的东西,但这东西在作品中埋藏的很深,只有你对故事进行一番分析后,方能发现它真正是什么。

作品除主题道德属性外,还有一个就是背景属性。当然,这个背景,可能有时代性,价值观点,群体,场景等等……也有,为作品的展开而穿插的一个个事件、一个个镜头、一个个人物。只有这样,小说才被总控在一个主控背景下。譬如:《一亿陆》的主控背景,就是能让作品表达主题意识的一个时代背景,书中的事件、事物、人物,标注了这个时代鲜明的烙印,也就是属性。再譬如:一夜投机致富如王草根一样的草莽,正是他们无意识地借助了时代的特色,才走向了某种意义的成功,走向了财富,乃至走近了政治。

这种背景的属性,作家是通过系列人物间无穷无尽的变体来表现的。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境遇,心理等情景,置放在大背景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形也有形的东西,才使作品在阅读中,从平面的文字站立为文学的立体。

主题是作品的标志,这标志却要它依托表现它的背景。作家在处理主题时越能发挥他对背景的把握和想象能力,作品成为一部杰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十三、人物的创作

用作家的的创作话语来说,《一亿陆》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个自己跳出来的,作家并没有挖空心思地来构思设计,可能也是作品创作的水到渠成吧,或者说是作家的一种文学操控的始然吧。

作品对于作者来说,故事中的人物,人物的形象和人物的言行,能不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共鸣,这里抛却作品其他方面的成功不说,读者能为这部作品所吸引吗?作品的人物创作的成功是受读者欢迎的起码。人物因为情节需要而产生,又来影响作品的主题表达。因此人物的产生与塑造,在作品中具备了一种非常奇特,令人无法置疑的现实性。吻合了先生所说的,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自己跳到笔端的。因此,《一亿陆》的人物刻画是生活的,是现实的,是鲜活的。

作家在处理人物和背景,所表达主题时的能力也是显然易见的。正是情节的需要,人物如何面对读者,人物的生死悲欢,都是作家的主义,笔墨的多余与否,主观在作家作品的表现力上,客观在读者对作品人物刻画的认同上。

这样,作品中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必然,进入了读者的视线。当我们看到这些人时,会自然地感到这些人身上人物的特质,把他们带进作品的某种意象中来,只有成功地把握这些人物的必然性,才使小说的阅读成为读者的可能。

十四、艺术能力的技巧

《一亿陆》一书中,隐性的性场面空前浩大。可是,这些场面被作家埋设在“发廊”“做生意”“外卖”“出台”“按摩室”“公共厕所”“业内人士”……诸多字眼中。这样的处理,没有学《废都》的处理方式“此处作者省略多少字,用方框来替代”。可能是因为作品的内涵不同吧,主要是表现为作家的手法之异。如此的处理,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陆姐被“开处”,算得上作品中一处性场景的简略描写。场面烘托了“为什么重大成果,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反问的铺陈,只有这样的烘托,功用为作品和人物体现主题意识的增强。作家对陆姐被“开处”后的心理,简单地用一句“为了两个亲人,流这么一点点血,完全值得”实现了作品立意、人性向善体恤的过渡,轻松巧妙。

“贪腐,渎职既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条件”奇怪的社会现象在王草根眼里见怪不怪了。那么,在读者的眼睛里,怎样对待和思考这样的文学提炼呢?。

王草根与陶警官对“借种”一事的协商和谈判,一个很诱惑读者思维渐变的场景。竟然轻松在“嗨嗨”,“这事真把我给难住了!龟儿子,我一辈子还没有碰到过这种事”王草根的一句话语的态度里。顺利实现对王草根同意“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发生性关系”,观念堡垒的颠覆,訇然坍塌的迸射力,振得读者张口结舌。

……“好”珊珊告诉他(一亿六),第一步,两人都要把衣服脱光,身子贴身子,搂抱着在床上睡下,珊珊已经把一亿六调教到和她脸贴脸搂抱在一起,以下的动作应该不困难了。但以下的情节请读者谅解作者的省略,再加以仔细描写了。否则,这部中国未来杰出人物的“前传”,恐怕要等到二O二O年才有发表的可能。作家一个幽默诙谐的的话语,把一个读者期待的描写,留给了读者的心领神会和再创作的续后了。

笔锋的急转,留下的余白,供读者填充与想象。似乎作家自我的幡然觉醒与作家的创作技巧,创作能力整合的如一句歇后“胖婆姨骑瘦驴——恰如其分(缝)”的规正和笑谈了,把理解和写作的不谋而合,调集到一个严丝合缝的空前高度。

十五、最后

我要在文章的最后,写下我对《一亿陆》的指责。我认为作品并没有达到先生所要期待,所要表现的作品真正的企图“把社会的低俗砸给人看”。我认为,作家无非是把这些低俗以《一亿陆》的文学表达为只是“掰开”的程度。使人看到了开裂处截面的局限。这样原因的形成大概与《收获》杂志所要求稿件的容量有关吧。幸好这是“前传”。到这里,我也说完了我浅显的阅读认识、认同和理解。

结尾,我模仿一首情诗结束我的心得:

掰得开,未砸碎的核儿

展得来核里的一点生意

百丈的体制,万尺的尊严

锁不得池塘的烟愁

匣不得山峰的岚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