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健的头像

郭健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8/29
分享

读段若兮《纸上相逢》后的一点点感悟

读段若兮老师的诗歌,仿佛段若兮化身一位神秘莫测的女剑侠,带领我们一览久远江湖之境中的那些恩怨情仇和血雨腥风。这首《纸上相逢》,我在初读第一遍时,就被诗中新颖奇特的意象所吸引,深深地共鸣着作者所说的“沉默”的至上境界。我也是好久没有写读后感了,可是,关于这首诗,心中一直觉得有很多话要说。我也觉得很有必要将段若兮老师这首诗歌介绍给更多的人,期待引起更大的共鸣。

纸上相逢,到底是怎样一种场面?是风云激荡,是唇枪舌剑,还是云淡风轻,还是狭路相逢?对于我们来说,纸上相逢,是一种从未遇到过的情景。但是,作者却不慌不忙,向我们娓娓道来:

纸上相逢,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世间,任何事的发生都是有因的。所谓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既是相逢,怎能没有缘由?

我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终究无法避免对自我的探索和认知。作者便直接将这一前因说了出来,纸上相逢是因为我们需要“自我辨认,自我怀疑和自我找寻”!

这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就是段若兮诗歌的酣畅淋漓之处。丝毫不遮不掩,抛弃了以前女性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所以我说段若兮老师像一个义薄云天的“女剑侠”,一骑绝尘。

既然说到了自我探索,自我认知,那到底该怎么实现呢?

习武之人会找有名气的高手比武,从而检查自己的实力状态。当你能够打败江湖上那个最厉害的人之后,你就可以称呼自己“东方不败”或者“独孤求败”了。再也没必要和其他高手一一对决。这就是习武之人的自我探索方式。那文人们又如何实现自我探索和认知呢?文人常以笔、墨、纸、砚为武器,作者因此便首当其冲说到了纸。

一页纸,是一页纸吗?

如果在文人眼里,一页纸是一页纸,那终究欠缺了气象。一页纸,是一片旷野,这片旷野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向着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的!到此,我们足以窥见段诗意象中的狂野不羁和不俗气势!

是的,这片旷野可不是简单的一片长满各种生命的宽阔之地而已。这片旷野,狂野不羁,即便是覆盖着茫茫的白雪,亦不会失去自我,它无限的运动和延伸。这个意象,完全符合文人思维的变化趋势。习武之人有练兵场,那这片无限狂野的旷野,就是文人们的练兵场。

那么这张纸,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呢?

是古时候闺阁中透着香粉之气的诗笺吗?是古时候青衫书生相思泪打湿的信笺吗?都不是,作者笔下的纸是朝堂之上、为民请命的状纸。由此可见,段诗藏有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并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一张纸,弯曲,拱起虎脊,又变幻为连绵的雪峰……

意象虽变化,却都是极为庞大之物。

一张纸,变化再多,却需要一支笔的出现。那么,诗中是如何处理笔的出现呢?

原来是“纸断裂了,彼此对峙了,也产生了裂隙和悬崖”!这是多么自然的现象啊!整首诗很完整,到此见不到一丝破绽。因为这片纸的旷野向各个方向延伸,那么断裂势所难免。那这种断裂,该如何救治呢?作者巧妙地将笔化为“浮桥”,笔从而出现地很自然。此处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令人叹服!

接着,写了笔尖的颤抖,为什么颤抖?是因为看见了断裂的旷野?还是因为担心无法实现为民书写正义的使命?我们不得而知,唯有亲身深深地感受着这只支笔的颤抖,继续跟随作者前行。

然后,我们看见了小小的笔管里,有石破天惊的闪电,和那惊涛之海上飞过的象征平安的鸽群!是的,这支小小的笔,可以开天辟地,为我们带来胜利与和平。这个力量就真的太大了,完全可以媲美功勋卓著的将军东征西战,为国家带来的宝贵的和平。此诗,着眼如此细小,所写却又石破天惊,令我们于破败处看到希望!到此,我们怎么能不叹服女性诗人之伟大?

纸和笔相逢了!相逢后,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一是空白的痛苦,一是被词语攻陷的痛苦……

这痛苦,不要试着用词语去抚慰!因着痛苦的伤口,是来自天空和深渊……词语是无法填满的,词语也是无力填满的……

到此,作为文人,还能说什么呢?当手中最厉害的武器也无法打败敌人时,那还能说什么,还能做什么呢?这种痛苦,我想也是令人极为受折磨的。诗歌的最后,诗人指出,唯有沉默,唯有抵达沉默之境,才能抚平这种痛苦。多么富有哲学意义的结尾啊!这与老子所说的“无为”真的很契合!

我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才读到段若兮老师的诗歌,初次接触,就喜欢的不得了。因此,想把自己读后的一点点感受分享出来,当然,毕竟是个人感受,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朋友、各位老师海涵!


庚子农历七月初十 金壬堂主郭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