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怀仁的头像

彭怀仁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2/26
分享

红娘


彭怀仁

 

 

一天下午,朱志在小城的人行道上走着,对面走来一位年轻女子,朱志觉得那女子的摸样很像40多年前,他认识的一位年轻女子。

那年轻女子走过去后,朱志的脑海浮现出40多年前的一幅幅画面——

一天早晨,朱志去图书馆借书,他填好卡片,准备将笔揣进兜里时,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女子冲他笑笑,说,同志,能把你的笔借我用用吗?

朱志当即把手中的笔递给年轻女子,说,用吧!

当朱志借好书时,那女子把笔还给朱志:谢谢你!朱志说,不谢!

之后,朱志一直站着没走,待那女子拿着书转身走时,她问朱志:咋还没走?

等你!接着,朱志问她:小田,你在哪儿工作?

那女子瞪圆双眼,看着朱志:你咋知道我姓田!

朱志说,方才,我见你填写你的名字呀!

那女子告诉朱志,她是织布厂的女工。小学毕业就参加工作,书读得太少 ,来这儿借书读,增长点知识。朱志说,读书是好事。

第一次相遇后不久,朱志又在图书馆遇到小田。那时,正是忙着找对象的时日,小田是个求知欲极强,而又长得标志的女子。朱志便上前主动招呼她。问她:你的家住在哪里?

小田说,我家住在福兴巷6号,有空来我家坐坐!

朱志问她:你啥时在家里?小田说,三班倒,没准儿。不过,明晚,我休息。

那么,明晚,我上你家找你!朱志说。

第二天,吃过晚饭,朱志便找到小田家。当时,小田在屋里看书,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在她身边缝衣服。朱志喊了一声:小田!小田忙起身邀朱志进屋。然后,指着那位妇女,说,这是我母亲!朱志忙喊:伯母!

小田的母亲淡淡一笑,说,进屋坐。

朱志坐下不久,小田的母亲便问:你在哪儿工作,咋会认识我家田叶?

朱志如实说过后,小田的母亲便埋头缝她手中的衣服。

朱志和田叶讲了些关于读书的事,田叶的母亲一句也没插话。又坐了一会,朱志便起身告辞。田叶把朱志送出门外,说,有空,常来坐!

一周之后,朱志又在图书馆遇到田叶。朱志告诉田叶:我想再去你家闲。

田叶告诉朱志:你别去了。我妈不同意我和你交往。我妈说,要交朋友,就交个能把我调出织布厂的人。你不会有这个能力吧?

朱志一脸为难地说,我一个小工人,确实没有这个能力!此后,朱志曾去过田叶家几次,都没见到田叶。

两年之后,朱志去田叶家附近打听,才知田叶嫁到外地去了。

当朱志还在沉思时,他方才见到的那个年轻女子又从他身边穿过。他由不住喊出声:小妹妹,你等一下!

年轻女子转过身:老爷爷,有啥事?

朱志说,我觉得你很像我年轻时认识的一位熟人!

年轻女子问:你那位熟人真像我吗?她叫什么名字?

朱志说,她叫田叶。

爷爷眼力不错,田叶是我外婆。

你外婆现在何处?

我外婆退休后不久,就回来守老屋。

是福兴巷6号吗?

年轻女子点了点头,然后,问:老爷爷和我外婆是同学吧?

不是同学,是在图书馆认识的书友! 哪天,我得去看看她!

 

 

这天,朱志在小城街头信步走着,不觉间,走到了福兴巷。他想,田叶不就住在福兴巷6号吗?既然走到这儿,不妨去看看田叶吧!

朱志旁边就是1号,6 号就在附近。于是他挪步往6号走去。

走到6号那两扇旧木门前,朱志觉得四十多年过去,那两扇木门依旧是当年的样子,一点也没变。而自己已从一个20 郎当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时光的雕刀,将自己雕刻成一段苍老的枯木。朱志抬起手想敲门时,又觉得有点唐突。心想,田叶还记得我吗?转念一想,就是记不得也没啥?于是,他便抬起手敲门。

敲过门不久,里边传来一个老妇人的声音:谁呀?

是我,多年前的故旧!

随着一声“嘎咕”,两扇木门打开了。一张苍老的脸夹在两扇木门中间,老妇人问:老先生,你找谁呀?

朱志笑了笑,说,就找你,我姓朱!还记得吗?以前,我们常在图书馆相遇。

老妇人想了想,说,记得、记得,前些天,我外孙女说,她在街上碰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说,早年认识我,我一直在想,还没想出头绪,你却来了,快请进吧!

朱志边跨进门槛边说,也难怪,你离开小城四十多年了。这期间,谁也不知谁的情况,想不起来也情有可原。不过,田叶,你的模样,变化不大。

田叶轻轻叹了一口气:哎!时间真快呀!

朱志进屋坐下后,老妇人忙着给他倒茶。然后,说,当年,我妈是想让我离开织布厂。她也是为我考虑。我告诉你以后,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觉得我的话有点过分。心里想,应该给你解释解释,可我离开家乡后,就没了说话的机会。如今,你还过得好吗?儿女在不在身边?

朱志说,还可以,儿女虽自立门户,但就在一座小城,他们时常回家。

田叶告诉朱志:原先,她女儿住在这儿,后来,女儿买了新房,老屋就一直锁着。她退休后,觉得,老屋适合养老,就回来守老屋。

朱志问:一个人过,习惯吗?

田叶说,女儿他们常回来,在一起的时候很多,咋不习惯?

朱志说,不知何故,那天,见到你外孙女,我就想到当年的你?

田叶笑了笑,说,我当年哪有我外孙女漂亮?

朱志说,咋没有?只是那时的人衣着朴素,不像如今这样花枝招展?

田叶叹道:光阴如梭,一转眼,我们都成一根老树桩了!

朱志说,你真幽默!如今还看书吗?

田叶说,咋不看?只是如今看书不用上图书馆借了!遇到好书,就买一本,不瞒你说,我一生没置办多少东西,就有两千多册书。

朱志听后,心想,自己一生爱书,自认是个书迷。可我至今,也只有一千多册书,在她面前,我自愧不如,她才是真正的书迷哩!

 

 

 

从田叶家出来,往家走的路上,朱志心想,无论何时,喜欢看书的人,多数都是喜爱文学的人。田叶有点特殊,像她这样爱读书,自己收藏书的人,并不多见。在我的记忆里,有些人,爱读书,也时不时买点自己喜欢的书,但大都不会持久,不像田叶这样执着。

回到家里,朱志依然在想着田叶藏书的事。一个收入并不丰厚的工人,能有两千多册书,说明她十分注重吸取精神营养。于是,朱志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题为《痴心书迷》的短文,赞扬田叶痴迷于书的精神,然后,投寄给当地报纸。

一个多月后,朱志写的那篇短文,在当地报纸的《读书》专版上发表出来。他想,如果田叶看见,肯定会感兴趣的。

不出朱志所料,第二天上午,他便接到田叶的电话,田叶说,朱先生高抬我了!其实,书店里的书,就是让人买的,买自己喜欢的书,是人之常情。无论什么人,总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我没有其他兴趣,就喜欢读书,自然就会买书,也许有人比我更爱书!我相信先生的藏书就比我多。

朱志告诉田叶:实在惭愧,我虽然一生爱书,但藏书也就千余册,比起你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不瞒你说,平时,我还写点短文章,可我对书的感情还没你深?

田叶对朱志说,年轻时节,她曾有过梦想,想当一名作家,可是,因为家中弟妹多,父母无力供她读书,小学毕业,就进了织布厂。后来,她的作家梦便破灭了。但她爱读书的习惯,一直没有变,见了好书就想买。买来书,就认真读,有的书,读过好几遍。

朱志问田叶:你试没试过写点文章?

田叶告诉朱志:有过冲动,也动过笔,但总是没写完,就写不下去。后来成家,为人妻,为人母,顾工作,忙生活,哪有闲功夫提笔?但还一直读书。

朱志说,能够一直读书,很不容易!如今,时间多了,可以多读点书了。

田叶说,是啊!书是精神养料,如像人要吃饭一样,人每天都要吃饭,每天也该读点书,多读书,人才活得充实!这些,你比我懂,我就不在孔老夫子面前卖文章了!往后,多联系吧!

放下电话,朱志心里很不平静。心想,如果,田叶多读几年书,说不准,她会实现她年轻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惜,生活环境束缚了她的手脚,使她失去了学习写作的机会!不过,如果爱书的人,都成为作家的话,作家就不稀奇了,文学也就没有用处了。生活中,毕竟写书的人少,读书的人多。

想到这儿,朱志觉得,人一生总会有一两种喜好,譬如写作、绘画、唱歌、跳舞,而读书,就是田叶的喜好。

 

  线

 

一天早晨,朱志刚从河边散步回来,便有人按他家的门铃。朱志折转身走到门旁,问:谁呀?

先生,我是田叶。门外的人说。

一听是田叶,朱志忙拉开门,说,稀客、稀客,快请进吧!

先生是否觉得我太唐突了?

哪里、哪里?屋里坐,我不是也去过你那儿吗?老来,就该多走动走动,相互聊聊,有好处!

朱志喊田叶坐下后,田叶告诉朱志,她到附近去找一位同学,同学上街去了,过一会才回来,她便顺道来朱志这儿,看看朱志在不在家?

朱志听后,说,你在这儿呆一会,再去找你同学也不迟。

先生,不瞒你说,我在外边的时间太长,能走动的地方也不多。我刚才去找的那人,是我小学时的同学,我能去的地方,也就是她那儿。

朱志告诉田叶,以后你也可以常来我这儿。

男女之间,总有点不便吧?你老伴会不会多心?

我的朋友很多,男女都有,有同学,有文友,如果你来找我,我老伴问你,就说我们是文友!

我早就想来,怕引起麻烦,一直不敢来,既然是这样,那就不怕了!刚才,我都想了好半天,才按你的门铃哩!

朱志听后,觉得田叶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多数老年人都比较传统,觉得男女授受不清,生怕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好在自己的老伴,很不干涉自己与别人来往。想着,他告诉田叶:我们是多年的书友,你啥时想来,都行。

田叶说,这样,当然好,可有些老年人,越老心眼越小,惹不得!以后要是碰到你老伴,我就说,我们是书友吧!

朱志说,当然可以,都是老年人了,莫非还有风花雪月的故事不成?

这也倒未必,有的人,老了,依然有故事,叫人不得不生疑。

田叶的话刚说完,门外传来开门声,朱志知道是他老伴回来了。

朱志的老伴进门后,先看了田叶一眼,然后,说了声:您好!

田叶忙招呼道:嫂子,我是朱先生的书友,我们经常在图书馆看报刊,今天,我去找人,没找到,路过你们这儿,顺道看看朱先生。

朱志的老伴说,欢迎,欢迎!你们聊吧!

田叶说了她最近读书的事,而后,便起身告辞。

朱志老伴说,大妹子,就在这儿吃饭吧,我马上就做饭了。

田叶说,我还要去附近找人,谢谢了。嫂子,我走啦!说完,便走了。

田叶走后,朱志老伴问:啥叫书友?

朱志告诉老伴:在图书馆借书时认识的。喜欢读书的人,不是书友吗?其实,在一起,也就讲讲读书的事!人家来到门上,我也是和尚的脑袋——没法(发)。

朱志的老伴又问:是你告诉她住址吗?

一个招呼一个,来家里闲,本来是句口水话,可她却真找上门来了。

朱志的老伴说,可不能沾花惹草啊!

花什么花,都是晒了60几年的干木瓜了!

不管咋说,男女交往,总该有底线!朱志老伴一脸严肃地说。

 

  

 

没多久, 朱志又写了一篇田叶喜爱读书的短文,那篇短文在当地报纸副刊发表后,朱志在电脑前读着,他老伴走进书房来,问道:老头,你在读啥?

朱志转身告诉老伴,报纸发了我的一篇文章,我看看编辑改了哪些地方?

田叶是谁?你干嘛为她吹喇叭?朱志老伴看了一会后,问道。

朱志忙对老伴说,田叶就是上次来我们家那个老奶,她相当爱读书,藏书两千多册,比我的书还多,她文化不高,一辈子喜欢读书,不简单!

写倒是可以,肚里可不能有花花肠子,你要是打人家的主意,我可不饶你!老伴说着,伸出右手用食指戳了一下朱志的脑门。

朱志说,40多年的夫妻了,你对我还不放心?

如今,不少人都变了,我怕你也变了!

咋可能?你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正说着,电话铃响了。朱志想,准是田叶的电话。他便忙起身去接电话。

电话是文友老杨打来的。他说,刚读了你的大作,写得有味道,田叶是谁?真有其人吗?还是你编出来的?

朱志告诉老杨:真有其人,是在图书馆认识的。我写的全是事实,半点都没编,我觉得,像她这样的人,如今很少见了,单凭藏书两千多册,就值得一书!一个工人,把积蓄都用来买书,容易吗?

老杨感叹道:确实不容易,该写、该写,不过,千万别生出新故事来?

朱志问:今天是咋了?我老伴警告我,你也打敲边鼓,我真有你们想的那么可怕吗?都奔古稀的人了,想花心,也没底气了!

我是给你提个醒,闹出潮湿气来,脸上不光彩!老杨说。

这么说来,我还得感谢你呀?

我和你是无话不说的朋友,我是爱护你,像你老伴那样,给你敲敲警钟!免得你分不清东南西北!老杨好像是在警告朱志。

谢谢老兄提醒!再见!

朱志刚放下话筒,老伴就问:谁的电话?

刚才你都听到了。是老杨打来的,他也是提醒我,不要节外生枝,弄出花边新闻来!既然他也说这事,我真得把你们的话记在心里!往后,小心行事,掌握好分寸。朱志很认真地说。

老杨也说这事,说明不是我心小!老伴十分得意地说。

对、对、对,谢谢夫人!

谢倒不必,心里有数就成了!

朱志刚回到书房坐下,电话又响了。他站起身来,就听老伴说,田叶找你!

朱志走出书房,拿起话筒,说,有事吗?

田叶在电话里说,朱先生真行,那么点事,又是一篇文章,谢谢你的鼓励,以后,我会好好读书!

读书是好事,继续读吧!多读多受益!好了,我挂啦!

朱志回到书房,读完那篇短文,心想,凡事适可而止,再也不能弄这类让人起疑的事了,心里得有分寸!

 

 

 

一天早晨,田叶给朱志打电话,她说,想找朱志聊聊,方便不方便?

朱志问田叶:在什么地方?还是上图书馆吧?那儿清静,环境也好!

田叶说,可以,我现在就过去那儿等你!朱志说,我马上就到,呆会见!

放下电话,朱志正准备出门,老伴问:谁找你?

老杨喊我到图书馆吹牛。他在那儿等我。朱志撒谎道。

真是老杨吗?你可别撒谎!以后让我知道了,没你的好果子吃!

朱志说,我和老杨去图书馆是经常事,你可以随时问他!说完,朱志便出门。

走在路上,朱志心想,从来没撒过谎,可不能闹出笑话来。干脆给老杨打个电话,让老杨也到图书馆去。二天,老伴问起来,就不会出洋相。于是,朱志便掏出手机,给老杨打电话。老杨一听朱志约他,便说,我马上就到。

朱志刚进图书馆大门站定,老杨就在大门那儿。老杨说,到花台那儿吧!

朱志说,再等等,还有个人没来。一会就到。

不一会,田叶就来了。田叶招呼朱志后,朱志指了指老杨,说,这位是作家杨凡,然后,又对老杨说,这位是我写那篇短文里提到的田叶女士。

田叶忙说,杨老师,我读过您老写的文章,久仰大名,今天得见,三生有幸!

老杨说,大名不敢,小名倒有一个,我和老朱是几十年的朋友了。从老朱写你那篇文章可以看出,你对书籍喜爱有加,不错,不错!

朱志接过老杨的话说,田叶是工人,一生爱读书,不容易!

二位是作家,我只是读者;二位是先生,我是学生。还请二位先生多多指教!别客气!人生能够相识,是一种缘分。走,我们到花台那边坐一会!老杨说。

他们三人在花台坐下后,田叶说,我从外地回来,认识的人不多,偶然遇到朱先生后,终于找到了说话处。我觉得,这段日子过得很有味。往后,两位先生出来闲聊,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叫上我?

朱志说,当然可以,多走动有好处,尤其是我和老杨,多走走,兴许还能找到写作的素材呢!

是啊!我读了你写的那篇文章,还打电话给你,说你写得好!这篇文章肯定是你和田叶交谈后才写的?老杨附和道。

正是,正是!我和田叶,40多年前也就是在这儿借书认识的。后来,她调到外地,最近才回来家乡养老。

难得,难得!你们算是老友重逢了!

朱志说,可以这样说吧!主要是我两都爱读书。在一起,也就是谈读书的事,现在,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这年龄还读书,实属不易!

杨凡说,尽管我们物质上是穷光蛋,但可以算精神上的富翁!

先生说得好!我们是精神上的富翁。田叶赞道。

这时,朱志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摸出手机,接电话。电话是他老伴打来的。老伴问:老杨果真和你在一起吗?

朱志说,老杨就在我身边,不信,你和他讲。说着,他把手机递给老杨。

老杨接过手机,说,朱嫂,我们在图书馆吹牛。老杨说完,又把手机递给朱志。朱志说,没骗你吧?他老伴说,没骗就好!

揣好手机,朱志心想,要是今天不多长个心眼,就露馅了。还是谨慎些好!

 

 

 

从图书馆回来后不久,朱志的老伴问朱志:田叶是不是你的老感情?我听人家说,以前,你想追求她,她妈不同意。

朱志问老伴:你听什么人说?其实,当年,我和她认识后,还没提这事,见了她妈一面,她妈就阻拦,不准她和我见面,她妈说,一个小工人,根本没有能力把她女儿从织布厂调到其他单位。后来,田叶嫁给了外地人。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前不久,她回老家养老,我在街上碰到她,她不喊我,我根本认不出她来。

还算诚实,人家也是这样说。如果,当年你有能力调动她,兴许你们成一家了。天不容跳蚤长大!

朱志问老伴:你是在调查我呀?你不该怀疑我!40多年的夫妻了,莫非你对我还不放心?我告诉过你,她妈不让我们交朋友,之后,我们就散伙了!

老伴说,我是怕你背着我弄出点新闻来,丢人!老都老了,安分些好!你说我调查也好,了解也好,不都是爱护你吗?田叶的老倌在不在她跟前?

她老倌在不在她跟前,我也没问过她,好像不在吧?

那就更要注意了。要是有一天,她老倌知道你们的事,闹起来,可不好看!

朱志说,这倒是个问题,看来,以后还是少来往为好!

之后,田叶曾给朱志打过电话,约朱志去图书馆。朱志告诉田叶:我正忙着赶一篇稿子,等我有空,会给你打电话的。但事后,朱志一直没和田叶联系。有一天,朱志和老杨相遇,他对老杨说了他老伴讲他和田叶的事,老杨听后,说,还是小心些,既然你老伴盘问你,她肯定起疑心,千万不要为这种事影响家庭关系。对田叶,你就应付着点,慢慢疏远算了!

朱志说,有道理。人难做,屎难吃!以后,实在推不掉,只好委屈你当陪客!

老杨说,那倒无所谓,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当你的证人!

只好如此了,人家要走拢你吹吹,你总不能老是拒绝呀!

之后,每当田叶约朱志见面,他都喊上老杨,三个人在一起,随便吹吹,次数越来越少,讲的话越来越少。但田叶依旧时不时打电话来约朱志,朱志心想,田叶可能没感觉到我在应付她吧?说心里话,我是不想惹出任何麻烦来。所以,对田叶的邀约,他能推则推。后来,田叶也有所察觉,好长一段时间,她没给朱志打电话了。朱志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一天晚饭后,田叶打来电话,问朱志:是不是你老伴对我们的交往起疑心了?如果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就别见面了!

朱志告诉田叶:我老伴是有点怀疑,她还去问别人,我两早年是不是处过朋友?问过之后,老伴又问我。我如实向她讲了我们过去的事,她听后倒也没再说什么?我想,你说的对,有事,我们多打电话,尽量少见面。反正不见面也能聊。

那就这样吧!有事电话里说,人串门子是非多,狗串门子棍棒多。没必要惹事生非!

朱志心想,本来,这种交往很正常,但男女有别,该收检点!

 

 

 

好长时间,田叶没给朱志打电话了。朱志心想,田叶是怕影响我和我老伴的关系。其实,与田叶交往,主要是觉得,田叶回到老家,朋友不多,连个说话处都没有,加上,爱读书的人,读过书之后,喜欢说说自己的感想,说过之后,心里才舒服。可是,我老伴这么一弄,田叶不敢找我, 这样,是不是做得有点过头了?于是,他给田叶打了个电话。他说,好久没联系了,最近在看什么书?

田叶告诉朱志,最近,她没有看书,她出门旅游去了。

朱志听后,说,出去走走,换换环境有好处。

田叶问朱志:你老伴没再盘查你了吧?

朱志说,已经平静多了。其实,我们在一起闲聊,也和别人在一起打牌一样,可是,打牌没有人说,我们在一起,却有人起疑,我真有点搞不懂了!

田叶说,还是冷冷吧!假设你不找到我这儿,我们也不可能走到一起,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朱志说,人到老年,喜欢怀旧,加上我爱写点小文章,也就喜欢想过去的事,成习惯了,改不过来啦!

田叶说,凡是写文章的人,都不甘寂寞,喜欢与人交往,爱读书的人,完全理解,一般人就难说了。你看着办吧!反正这段时间,我也有些习惯了。

不好意思,本来朋友重逢是件好事,哪想到惹出麻烦来?朱志不无遗憾地说。

田叶安慰道:我看得出,你已经够小心了。后来这段时间,为了少惹麻烦,我们见面,你总把杨先生约来,难为你了。没事,以后再说吧!

放下电话,朱志不觉自责起来。这些年来,我怎么老是去怀想年轻时的往事?如果不是沉溺于往事的回想中,我断不会见了田叶的外孙女后,去问人家。当然也不会去找到田叶家,便没有后来的这些事情。想着,朱志心里说,好自为之吧!该改改东想西想的坏毛病了。

少时,朱志走进书房,打开电脑,上网浏览。以便忘记刚才的事。

不一会,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朱志起身去接电话。电话是文友老杨打来的。老杨问朱志:最近,你去与田叶见面,咋不约我了?

朱志告诉老杨:好长时间没和田叶见面了。怕惹出麻烦来,我老伴像审贼一样审问我过去和田叶相识的事。我想,太无聊啦!所以,这段时间,我们根本没见面。连电话都很少打。刚才,我给田叶打电话,她也说,还是不见面为好,免得惹事生非!方才,我还在自责,咋老是去怀旧,是不是有病啦?

老杨接过朱志的话,说,怀旧是文人的通病,尤其是年老之后,生活面窄了,想写东西,没素材了,就挖空心思去想往事,这样也想,那样也想,我还不是爱想。既然你老伴怀疑,那就冷冷吧!其实,老年人都有怀旧情结?只是文人更甚罢了!怀旧是对人生的回想,回想,是老年人的一剂常用药!

 

 

 

周六一早,朱志去晨练回来,在路边贴报栏看当日的报纸,副刊上有一篇老杨写的小说,他便驻足读起来。一看就知道,老杨是写他与田叶相遇的事。写了他和田叶见面之后,引起了他老伴的怀疑。为了证明他两的清白,只好以不再见面告终。

朱志看后,觉得老杨也太无聊啦!写这干啥?他想立马打电话骂老杨一顿,转念一想,老杨也没有什么恶意,他是提醒我不要再惹麻烦!我不是也不敢再去见田叶了吗?

往家走的路上,朱志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掏出手机接电话。电话是田叶打来的。田叶说,今天的报纸上登了一篇杨先生的文章,他咋把我两的事也弄到报纸上了?说不定,你老伴看后,又要闹一台,杨先生不该火上浇油呀!

朱志告诉田叶:我老伴从来不看报纸,不怕得!

田叶说,我们见面,你不该把杨先生约来!

朱志告诉田叶:杨先生没有写你我的名字,他是想说,老年人都有怀旧情结。我也是这样想的。杨先生还有一层意思,告诉人们要珍惜友情。刚才,我看后,也有点生气,但慢慢一想,杨先生并没有恶意,晚年怀旧,人之常情!

田叶说,既然你老伴不看报纸,那就不会再闹了!本来,朋友之间,走动走动,没有什么,人之常情嘛!

你可千万别怪罪杨先生!朱志嘱咐田叶。

好吧!我就当不知道他写文章这回事!田叶回道。

挂了电话,朱志漫步回家。没走多远,就碰到老杨。他招呼老杨后,说,你咋把我与田叶的事写出来?

写出来,怕什么?老杨嬉皮笑脸地问。

屁大的事,也能写一篇,佩服,佩服!

我是想告诉人们:应正确对待友情,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感情,不该横加干涉!

朱志说,你的想法是好的,主要是怕再惹出麻烦来,幸好我老伴从来不看报纸,否则她又要朝我开火了!

正因为我知道你老伴不看报纸,我才敢写。再说,这事,也只有你我知道,别人也不知啥事?不可能传到你老伴耳里。我会故意出你的洋相吗?

当然,当然,如果我以为你故意让我出丑,我早就打电话駡你了!

老杨问:田叶知道后,不至于生气吧?

不会吧?她这个人很懂道理,不会生分!

老杨说,想不到你让我陪你去见田叶,让我找到了写作素材。

你咋把我与田叶晚年相遇的事,当素材呀?朱志说。

 

 

 

田叶好长时间没和朱志联系了。朱志打电话给田叶,电话里说,你拨打的电话是空号。朱志心想,可能田叶换卡了。

有天下午,朱志上街办事,正好从田叶家经过,他便去田叶家门前,看看田叶在不在家?朱志敲门,没有人应。只好作罢。他想,兴许田叶外出了。

之后,朱志又拨打过田叶的电话,依旧是空号。朱志只好拨打老杨的手机,问老杨这段时间见到田叶没有?老杨告诉朱志:三天前,田叶还给他打电话。

朱志说,我给她打电话,她原来的号码已成空号,她给你打电话,肯定是用新卡!你看看她的新号码,然后告诉我。

老杨说,我也没留意新号旧号,等我看看再告诉你。

不一会,老杨打来电话说,他的手机上只有原来的号码。

朱志说,田叶肯定换卡了。

换不换,我不清楚,我没给她打过电话。老杨不以为然。

几天后,朱志路过老杨家,想去老杨那儿吹几句。他敲门好一阵,老杨才来开门。他问老杨:你睡觉呀?

老杨说,我躺在床上看书。说完,老杨招呼朱志坐下。

朱志和老杨讲话,老杨总是魂不守舍。朱志发觉里屋时不时有点轻微响动。便问老杨:屋里有人吗?

咋会有人?是你耳朵发叉吧?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老伴过世之后,我就一个人过日子?老杨答道。

你该找个伴了!一个人过日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未尝不这么想,可没有合适的呀!等有合适的再说吧!

但愿你快些找到一个,免得一个人,热一顿、冷一顿!

那天,老杨一直心不在焉,没坐多会,朱志便起身告辞。老杨把他送到门外,说,有空常来坐!

朱志说,你请回吧!我看你今天神色不对?

没有呀?老杨说完,急忙回家。

三天过后,朱志老伴一回家就说,你很长时间没见田叶了吧?

朱志说,我怕你吃醋,好久没和她见面了!

吃啥醋?原先田叶,单身一人,我是有点不放心,,现在,她找到老伴了!那老头儿也是你的文友!

朱志问:该不会是老杨吧?

正是老杨。我听老杨隔壁家的人说,老杨和田叶已经住在一起好长时间了!两人还处得很不错呢!

这下好了!要不然,你还得一直侦探我的行踪哩!哎!真是无巧不成书,原先,我去和田叶见面,怕你找麻烦,一直约上老杨,好叫他作证,谁想歪打正着,把他两弄成一对啦!朱志如释重负地说。

朱志老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根本想不到你会是他两的红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