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鄱阳湖文学》的头像

《鄱阳湖文学》

内刊会员

散文
202206/25
分享

罗唐进||中秋捡螺歌

每逢中秋佳节,按照中国人风俗习惯,吃月饼赏月,寓意团团圆圆。我的童年在南方乡下老家度过,那时中秋赏月,桌面有可能摆放一、两个月饼或水果外,不可或缺的大概是一碟“炒螺”。

说到螺类,人们应当相当熟悉。螺类种类多,大海有各式各样的咸水“海螺”,陆地有分门别类的淡水田螺、塘螺、山坑螺。老家中秋赏月配的螺,大多属于“淡水螺”。

中秋节来临前夕,提前去田间、水塘、山坑捡拾淡水螺,回来倒进装有清水的水缸、木桶或木盆,短短两、三天,螺会吐净肚子饱含的泥沙。

说到吃螺,人们比较喜欢炒螺这菜式。炒螺烹调过程简单,先用小锤子砸碎螺尾,接着下油起锅,倒入淡水螺,反覆煎炒,加些辣椒、生姜、葱蒜等调味料,十分钟左右,飘香四溢的炒螺即可上桌。正如有人讲过的,品味一道炒螺,嘴留三天余香。

岁月流逝,过了这么多年,很多中秋民谣依然耳闻能详,至今印象深刻的一首乡村民谣“捡螺歌”,总会悠然而然回响:

月公公,月婆婆,中秋节,去捡螺;

螺多多,田间螺,水塘螺,山坑螺?

我家有个小男孩,蹦蹦跳跳捡田螺;

田螺捡几多,装满两簸箩;

一箩赠月公,一箩送月婆;

月公乐开心,月婆喜开怀。

中秋月光照乡村,月公月婆笑哈哈,

赏我学识五大箩;

两筐聪明三箩福,催我勤力苦读书,

他朝定成状元郎。

在少童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年代初,那些年中秋节拿月饼赏月,机会几近于无。恰好,我家对门前有块住宅空地,父母亲栽种两棵果树。

此时,社会上存在颇为荒谬的事,不知哪位头脑发昏的“头头”,莫名其妙推出一条规定,说严加防范,要求每家每户仅能自留果树二棵,自养肉鸡三只,超出一棵果树或一只肉鸡属于违规。村人胆颤心惊,无一人敢于违犯。

中秋赏月同样不敢公开张扬。由于购买月饼需凭票证,手头要是没有票证,只有向左邻右里求助,再去小卖部买些饼干充当月饼应付。

我们藉着家里的两棵果树,主动送给左邻右里几个时令水果,大家过中秋有了凑热闹的气氛。与此同时,一碟炒螺更成为当年中秋赏月的最佳美食。

有年中秋临近,天气有了稍稍凉意。一大早,我仍在睡觉,忽听同村小伙伴刘铁在我家门口连声叫喊说:“快捡螺去囉!”听得呼唤,我赶紧翻身而起。自懂事开始,每年中秋节前捡螺,已经成了习惯事。

我草草穿好衣衫打开门,看见刘铁与他的老爷爷站在门外。与刘铁爷孙俩打过招呼,望着刘铁手里提着的小竹筐说:“捡什么螺去?”刘铁将爷爷拉到身前说:“爷爷说现在水塘螺多,去水塘捡螺有收获。”

老爷爷情真意切,实话实说:“你们还是小孩子,水塘水深,我不大放心。”跟在后面的妈妈再三叮嘱说:“捡塘螺就只能捡塘螺,要听老爷爷的话,千万不要玩水,更不要往水塘深处走。”

水塘位于村子正中央。我也拿出小竹筐,与刘铁一起跟随老爷爷步往水塘方向。走着走着,老爷爷忽然悠闲的小声吟诵,这是我们听得懵懵懂懂的“捡螺歌”:

大哥哥,捡田螺;田螺壳,曲弯弯;

藏幺事,金银宝?

大哥笑,大哥直言非财富,蕴藏世间挚诚心。

小妹乐,捡田螺;田螺壳,弯弯曲;

藏幺事,金银宝?

小妹嗔,小妹称说无财富,埋藏世间深情谊。

月光亮亮照乡村,哥妹相约水塘边;

你捧月饼我捧螺,月饼田螺闪金光;

金色映照美如画,月像玉盘螺似镰;

画面重叠人团圆,凝聚世间真情长。

好些与我们同龄的小孩,在大人陪同下,更早的来了水塘捡塘螺。在老爷爷的乡村民谣吟唱伴和下,我与刘铁小心翼翼浸进水塘,沿浅水处摸索塘螺。面水塘堤,大多用石头与砖头堆积,塘螺密密麻麻黏贴上面。

此时此刻,调皮淘气的小孩既不用争也不用抢,随意顺着塘边摸去,就能捧起一大把塘螺。不出半天功夫,各人携带的小竹筐满载而归。

多年之后,有次专门拜访在城市大学任职教授的刘铁,他捧出一册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由他爷爷吟唱过的乡村民谣。我这才明白,老爷爷吟唱的一首民谣,与其说“捡螺歌”,倒不如说“对唱情歌”更恰当。这首“捡螺歌”以通俗易懂的乡村民谣吟唱,表达有情人之间的浓浓情愫。

我们生活的乡下老家,天然或人工开挖的灌溉渠,纵横交错。田螺往往随着泉水流淌,落入水稻田间。人们平时下田施肥除草,在水田角落积水处,很容易捡拾到偌大的田螺,口感极佳。

有年中秋节,由城里至我们学校任教的陈老师,下课前低声提醒我们几个得意门生,晚上到他宿舍赏月。并非陈老师偏心,在那样的特殊岁月,陈老师硬着头皮“不得已而为之”。

等待月亮东升,我们依约走进陈老师宿舍。如银月光透过窗帘,洒在狭窄宿舍的小桌子,上面摆放两个小小月饼。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一大碟炒田螺,显见早前陈老师趁着课余时间,专门往田间捡拾田螺回来。

出于对学生的关爱,他约定我们一起过中秋。记得陈老师探头探脑紧瞧宿舍外几眼,才压低喉咙吟唱乡村民谣。遗憾的是,我们年龄尚幼,记不住陈老师的“捡螺歌”。

时光匆匆,过去了数十个春秋。两年前的中秋节之夜,一群同学专程探望陈老师。期间询问“捡螺歌”来历,陈老师沉吟片刻,淡淡微笑说:“这‘捡螺歌’是我自编自撰的。你们应该理解,我这个‘臭老九’十分无奈,那时候迫不得已,也不敢放声吟唱。”

当天晚上,我们有机会品尝由师母亲手烹调的炒螺。接下来,陈老师先饮下一杯浓茶,然后朗声吟诵:

捡田螺,话田螺,田螺故事多又多;

田螺细小够能耐,吐故纳新亦成长。

人说中秋吃月饼,我说今日尝炒螺;

月饼田螺一样香,美味飘溢心坎上。

引申说到读书事,男儿自幼当自强;

常言前人头悬梁,又谓古人锥刺股。

先辈楷模做榜样,后人岂甘讲懦弱;

环境艰辛有苦况,唯求自己齐上进。

田螺一只一颗心,遍尝百只励志人;

期盼年年中秋夜,饼香螺香心内甜。

                                        原载《鄱阳湖文学研究》2022第二期(总第42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