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秀丽的头像

姜秀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5/09
分享

带老父亲漫游栖霞牟氏庄园

在晚春初夏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轻轻摇曳的嫩绿树叶洒落在身上,儿子驱车拉着我们夫妻和我的老父亲一同踏上了前往栖霞牟氏庄园的旅途。汽车沿着蜿蜒的道路缓缓前行,我的心绪早已飞到了那个神秘的地方。想象中,牟氏庄园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青砖黛瓦间透露出岁月的沧桑,高大的院墙内蕴藏着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终于抵达目的地,我一行迫不及待地踏入了这个古老的天地。这个百年沧桑的老宅果然名不虚传,在时光的洗礼下依旧保持着它昔日的风采。高大的门楼,灰瓦覆顶,朱漆大门上铜环泛着沉稳的光晕;院墙内,苍松翠柏间传出鸟儿悠扬的歌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牟氏庄园,又名牟墨林故居,是一处融合了北方民居特色和江南园林风格的古建筑群落。它不仅以其宏伟规模、精美雕刻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更因为其主人牟墨林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高度推崇而闻名遐迩。

当我牵起年迈父亲的手踏入那扇厚重的漆红大门,只见雕梁画栋之间散发着檀木的幽香,巧夺天工的镂空窗棂将庭院里的景致框成一幅幅生动的卷,我感受到了一种时空交错的震撼。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百年前的世界,进入了明清时期的胶东大地。

我们每走一步都好像踩在厚重的历史之上,每一壁都在无声之中述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这个被誉为“百年庄园活化石”的地方,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八方游客。

牟氏庄园进入大门就会看见一块石头铺成的地毯,就像我们迎客用的地毯一样,不过这里是石毯,采集形状不同的石块,在进门处铺就,长约四米,宽约两米,长方形石毯四角拼凑出蝙蝠形,中间是拼凑出的铜钱形状,怎么走这块石毯那是有讲究的,先踩蝙蝠,再踩铜钱最后再踩着对角的蝙蝠正式进入庄园,寓意“踏福彩钱”。

沿着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是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小院落,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讲述着往日的故事。漫步其中,一种庄重而又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牟氏族人崇尚诗书传家的理念,处处可见读书楼、藏书阁等建筑,它们静静地屹立,像是在诉说着牟家人对于知识和学问无尽的景仰。我们一行人漫步于回廊曲径,沿着回廊前行,庭院里的老槐树投下了清凉的阴影,几只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唱,恍若自然界的课堂。整个庄园内,无论是书房门楣上的匾额题词,还是走廊旁刻录的诗词歌赋,无不透露出牟氏一族对文化的敬畏和对教育的重视。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曾经孕育了无数才子佳人的地方,我和父亲感到了心灵深处的震撼。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被重新唤醒,更重要的是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神得到了新的诠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庄园内的戏楼, 细细打量着这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剧场: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淡绿色植物的掩映下更显风韵。可以想象,在过去的时光里,这里曾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那些婉转曲折的唱腔是否也曾穿透夜幕,落入寻常百姓家?

戏楼前的小广场早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似乎还能映照出昔日里人们看戏时的欢声笑语。我站在那里,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隐约的唱腔,那些悲喜交加的故事就这样一幕幕上演,在这方寸之地沉淀下了人间百态。走上略显陡峭的台阶进入戏楼内部,朱红的柱子挺拔矗立,金碧辉煌的藻井仿佛要把人的目光吸入那过去的璀璨星河。可以想象,在某个黄昏时刻,夕阳透过高高的窗户洒在台上,演员们粉唱念,坐打间便演绎了一幕幕悲喜人生。

戏楼的背后,是一排别致的小院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所谓的“小姐楼”。据说这是当年牟氏家族中女性的生活空间,处处透露出精致与讲究。走进小姐楼, 仿佛能听见细语呢喃、琴声悠扬。那是一段关于风雅与才情的记忆,也是无数传说故事的发生之地。楼梯转角处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精致的花窗和细腻的雕刻令人赞叹不已。每一处花纹,每一个图案,都是古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

站在在细腻的木雕窗棂前驻足,我凝视着那被岁月抹上沧桑印记的纹理,心中不禁生起对往昔生活的无尽遐思。这些闺阁女子是如何度过她们的一天又一天呢?她们是否也如今天的少女般怀揣梦想,却因时代的限制而无法展翅飞翔?

戏楼与甬道之间,散落着牟氏族人生活起居的各种印记。被称为“西忠来”的石头铺设的小径,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静谧;“东忠来”则是贮藏粮食的仓库,厚重的石墙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安全感。

庄园内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花窗,它们不仅仅是通风纳光的功能性设计,更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展示。每一扇花窗都有不同的图案,犹如一个个小小的画框,将外面的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此外,“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展现了工匠们非凡的手艺;“六怪”反映了牟家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至于“九绝”,更是把这座庄园的美学价值推向极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牟氏庄园独一无二的魅力。

踩着青石板路前行,便来到庄内最宏伟的建筑——日新堂,也就是牟墨林故宅。穿过古朴典雅的大门,走进牟墨林的故居,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我们在日新堂前驻足,这里是牟氏家族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望着那庄严肃穆的大门,我仿佛能看到昔日主人在此迎宾待客的情景。此时的父亲沉默不语,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正与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家具摆设虽已蒙上历史尘埃,但依旧透露出昔日的辉煌。

父亲驻足于那张陈年的太师椅前,若有所思,或许他在想象当年那位庄园主人是如何在此谋划家族的未来。我们在牟墨林故宅驻足良久,从精致细腻的木雕、巧夺天工的砖雕到栩栩如生的壁画,无一不诉说着当年的富庶与繁华 ,牟墨林——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智慧与胆识成就了一段商业神话。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氏庄园的最后一任女主人姜振国居住的寝楼小院,她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她的身影穿梭在这些建筑之间,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关于她的话题在当地人口中流传不息,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这位女性的一生。

姜振国和她婆婆居住的这个小院,是一处别致的小院,布局精巧雅致,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显得分外宜人。房内的摆设依旧保持着昔日的模样,一张老式的八仙桌摆在正中央,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围坐一圈谈笑风生的人们。墙上挂着的家谱记录了一脉相承的血脉,而那一盏历经风雨的老油灯,则像是时间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随着人流继续移动,我在每个角落寻找历史留下的痕迹,在每一幅壁画后揣测往昔的生活情景。

牟氏庄园,这个由墨林家族几代人共同营建的家园,以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们穿行于六大院落之间,青石黛瓦间透出历史的沉稳。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北方民居的特点,还因其别具一格的“虎皮墙”而闻名遐迩—那种以黄泥抹面,形似虎皮的独特工艺让人叹为观止。每个角落都流露出耕读传家的气息,仿佛可以听见书声琅琅与田间的号子交相辉映,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历史之上,每一扇门庭若市背后似乎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漫步其中,我不禁思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使得牟氏一族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也许答案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之中,亦或是隐藏于这座庞大院落的每一个角落。

父女俩边走边谈,话题从牟氏先祖的艰辛创业到后代子孙的勤奋持家,再到那流传百年的建筑艺术和装饰细节……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遍历整个庄园,却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当我们走累了,便找一处树荫下的石凳坐下休息。此时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斑驳陆离,恍若星河般璀璨。我侧头看向父亲,他微闭着眼睛,安详的样子犹如一幅画。那一刻,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迁,这份陪伴都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一天的游览很快结束,夕阳下的牟氏庄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此时的牟氏庄园像是被赋予了一种魔力,它静静地矗立着,如同一位老者,在晚风中低语着历史的回响。站在夕阳下的牟氏庄园前,我和父亲久久无言。在此刻的夕阳下,牟氏庄园不再是单纯的建筑物,而是化身为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

牟氏庄园这座庞大的建筑群体,不仅仅是一座物质的文化遗产,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记录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时代的兴衰荣辱,它让我们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唯有坚守初心,秉承耕读传家的精神,才能在这世间立足不败之地。

离开牟氏庄园的时候,夕阳已经低垂天边,余晖给整个庄园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回头望去,牟氏庄园外边的牌楼依然矗立在那里,沉默而又威严,就像一位老者静静守望着这个家国天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