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彦的头像

王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7
分享

那些惹人悱恻缅想的白絮

那些惹人悱恻缅想的白絮

一进入春天,尤其暮春,泉城无处不飞花,这个花,就是杨柳树上绽出的白絮。春季风又大,出门走走,随处可见毛茸茸、白花花的白絮随风飘扬,掠过脸颊,贴上衣衫,钻进领口、袖筒、鞋袜,无孔不入,甚至带进家里还不停地飞旋。有时一阵白絮呼呼密集扑来,人会下意识屏住呼吸,眯起双眼,挥动手臂驱赶不迭。

这一幕,在北方地区春季十分常见,似乎也习以为常。

今日夕阳明亮春风和煦之时,我领着九岁的灰色泰迪克拉,在清静的小区花园里蹓跶,忽然风起,带来一阵漫天的白絮,洁白似雪花,大小如幼蝶,缭绕翩飞在树丛花圃之间和我的脸颊身上以及克拉卷曲的皮毛上;白絮随着风力忽上忽下,时快时慢,恣肆的狂舞,在夕阳映照下闪闪发光,宛如无数个卓荦不羁的精灵,让我乃至克拉瞬间一愣,感觉来到一个变幻莫测的神秘的地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大约四五岁时,家住泉城经二纬六路一个平房院落里,我和奶奶住在一间比较大的东屋,东墙临街,为避风尘只在高处开了两个较小的透气窗,天热了就钉上一层纱网阻挡蚊蝇。奶奶找人从农村捎来一架纺车,常坐在杌子上一手摇纺车,一手捻着棉花纺成线。时间长了,家里犄角旮旯到处都是棉花绒绒,扫也扫不尽。到了春天,杨柳白絮就从那两个窗洞、门缝以及不知道啥地方钻进屋里,人一走动它们就飘飞起来,夜深人静时,它们慢慢落在地上,与那些棉花绒绒汇合在一起,逐渐堆积在家里摆放物件的角角落落。这时,我特别喜欢钻进奶奶和爸妈的大床底下帮奶奶捞它们,一边捞一边喊:“毛毛,毛毛……”奶奶用桶或筐接着我捞出的已变成灰黑色的毛毛,劝阻道:“好孩子,行啦,出来吧,别磕着头!”儿时钻床底捞毛毛留给我的记忆颇深。

后来父母支援大三线,家搬到了贵阳,奶奶回了黄河边的老家,我在贵州四川生活学习工作了二十年,记忆里好像从未见过满天飞白絮的景象。但待我调回泉城后,又年年春天看飞花了。

说实在的,这样的景象挺扰人,一是白絮到处飘飞堆积,沾染尘土就变黑,一团团、一堆堆聚集在各处,显得脏乱且不易清理;二是皮肤接触这些毛茸茸的东西后会发痒,就像老有什么东西在头发脸颊肌肤上蠕动。我从小皮肤敏感,长到十六七岁,一穿毛衣就浑身刺挠不适,只能穿绒衣。那些白絮同样让我感到刺挠,时不时哪个地方就忽然痒痒,像猴子那样伸手去挠挠。因此每到春天飞花时,我就勤洗脸,用手捧着水洗鼻子,至今如是。

既然这么讨人嫌,干嘛要种这样的树种呢?我猜想可能是因杨树柳树在少雨缺水的北方地区易成活且生长快、成本低、绿化效果好吧。杨树树干端直高大,柳树婀娜轻盈,其共性都是生命力顽强,生长条件不苛刻,长的快,能较快的形成绿茵,既美化环境又为人们遮出一爿阴凉。

暮春飞白絮实际上是杨树和柳树繁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树,白絮也有大小之分,但同属杨柳科,它们的花很相似,结构很简单,但是没有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诱昆虫帮它们传播,只能凭借风力散布。

杨树和柳树都有毛毛虫样的花序,不少人很害怕接近,但却有人给它起了个浪漫优雅的名字:柔荑花序。这词出自诗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旧时多借誉女人柔软白皙的手指。花序有雌雄之分,当雌株蒴果熟透时会自然脱落裂成两瓣,释放出白色茸毛包裹的种子,风起时便随风飘散,白絮里面那个小小的黑点就是种子。那些白色茸毛不仅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还能借助风力载着种子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远离母体的某处土地上开辟新的领地,实现更广范围的繁殖。

如同沙粒一样轻微的种子,以白絮为翼,轻轻松松就能飞到几十几百公里外的新世界,落入泥土,萌芽抽枝,迅速适应那儿的水土环境,不过三五年,居然就长成端直挺拔的杨树或万条丝绦的柳树。真是难以置信!

据有关统计测算,每棵杨树每年生出的白絮有28万至1485万枚,约重1千克;照此推算,如果一个城市植有200万株成树,那么每年产生的白絮就有2000吨左右!由于它不易清除,尤其在暮春时节,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小的。

由于杨柳絮中含有油质和多糖物质,人吸入后会被鼻腔的分泌物消融,释放出十多种抗体,一旦与体内的粉尘、花粉等抗原接触,发生变态反应,就会产生过敏。难怪以前老人们常说,春天容易引发老慢病。像哮喘、皮炎、湿疹、心肺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要加强防护。白絮过敏可致皮肤瘙痒、红肿,小红疹甚至脱皮;也可导致阵发性喷嚏、鼻塞、鼻痒和鼻腔后端靠近软腭处痒等症状;还可伴有眼部耳部症状,眼痒、流泪、眼红、灼热感、外耳道痒等症。

凡此等等,似乎不利因素挺多,还干扰人的健康。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白絮在带给城市和人不胜烦扰的同时,也馈赠给人们诸多利益和价值。

柳絮可用来做枕芯或鞋垫,因为它性凉又柔软,枕芯能帮助失眠者安然入睡。柳树嫩芽富含蛋白质,可做菜蔬食用,晒干炒制后可做茶饮;用在菜肴里可做成“凉拌柳絮”、“柳絮酥卷”、“柳絮炸丸子”、“红油银丝柳絮”、“柳絮茶”、“柳絮包”等等。《神农本草经》记载,柳絮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的功效。可治疗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等。据《中华本草》记载,柳絮味苦,性凉,归于肝经。其药用部位就是那些带毛毛的种子。中医里柳叶、柳皮、柳根皆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润肺止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关节炎等。

至于杨树柳树在工业、农业及家居等方面的用途就更广啦,杨树木材轻而有韧性,广泛用于建筑材料或木工原料,如制作家具、门窗、地板等,也适用室内装饰,作建筑模板。不同树龄的杨树有不同的应用,如6-9年的杨木常用于家具制造,而10年以上的则可用于单板和胶合板的加工。在制浆造纸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杨木纤维构造适合造纸,且色泽洁白、树脂少,可生产各种纸质均匀、强度高的纸张;与针叶材混合制浆造纸,可产出高强度的工业用纸。

杨树叶可晒干后与其他精饲料按比例混合制成颗粒饲料喂养牲畜,既营养又节省成本;树皮则可做为饲料添加剂或制作活性炭等产品;花也可作饲料或入药。人们常用的火柴大部分就是用杨树制作的。因其密度低、软度适中,有冲击韧性,减震性能好,所以常用在细木工板的夹心及包装材料和一些特殊领域如军工产品包装箱等方面。当然像柳条编制的各种用品,既实用又不失时尚;柳树枝叶含有水杨酸等物质,浸泡后可作为生根剂使用,有助于植物扦插繁殖。

白絮及杨柳树除了在物质方面带给人类诸多便利实惠而外,更是早早走进了人类精神生活中,在人类文化艺术长河中散发着耀眼的波光。

杜甫有首写柳絮的诗《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几十年前我在成都读书时曾多次去过杜甫草堂,这首诗就是杜甫在浣花溪旁的草堂落成后第二年写的。他一直颠沛流离,终于在草堂安顿了全家,生活稍有安定,晚春之际,游历江头,伫立芳洲,看明媚春光,繁花飞絮,必是思绪万千,不知癫狂柳絮、轻薄桃花对于难未已,忧满怀的杜甫能否尽游兴而抚魂灵?

李白也借杨花写过一首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那时李白正寄居扬州,听闻挚友王昌龄被贬怀化龙标做县尉,慨然又深情地写下此诗。他独取漫天飘忽不定的杨花,伴着杜鹃旷远凄厉的啼鸣,把人带进凄凉愁苦的情绪中;可是,人隔两地,何以慰藉君心?李白抬头看见了朗朗明月,他将忧友愁心和怀友至情都寄予了明月,随风飞到遥远的西南大山里伴君慰君。

李白以杨花起兴,表达出强烈而深切的情感,正是中国诗词最擅长的形象思维造就了这种审美意趣。

白居易干脆直接以《柳絮》为题,写了一首七绝,极其生动有趣: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看客读之会不会笑出声来?暮春三月里,路上行人天天都顶着一头白絮,仿佛一夜间人人都白了头,可以想象漫天飘飞的柳絮是何样的绵密;而春天即将过去,白翁但愿黄莺能给杨花捎个信去,让它羁绊住春天的脚步,莫要这么快就归去。

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有趣,撩动着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怀想翩翩。

在成都老城东锦江西岸望江楼公园里有一座八角形有盖子的井,叫“薛涛井”,旧传唐代女诗人薛涛曾汲此井水创制薛涛笺。明代蜀王建亭其上,将此井做为仿制 “薛涛笺”的专用井,制笺进贡朝廷。也是读书期间,也在春天里,我去那里游观,坐在那井盖边上照了几张黑白照片留念。

薛涛同样也以《柳絮》为题写过一首七绝,可是着意点和感受就大相径庭了: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薛涛是一代著名乐妓,曾号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之首,这在几乎人人会诗懂诗的唐代,可是了不起的。她又模样秀美,才华横溢,因而深得众才子赏识,曾与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名流都有过应答唱和,可她却执着深爱上元稹,但未能修得佳缘,终被元稹抛弃。薛涛卸下锦衣,披一袭道袍独对青灯,读书抚琴度过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但薛涛的诗始终不曾平庸,她借物抒怀,柳絮在她眼中就是飘忽无定的人生,命运好似轻微的白絮,南飞又北飞。把无常无奈的人生命数刻画的淋漓尽致。

同是七绝写柳絮,却因心境情感背景不同,让柳絮这轻微自然之物,也罩上了人生人间的意象和情态,一喜一悲,一热一冷,令人唏嘘。

有首诗有人说是王之涣的,也有说是佚名,也是写春天杨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古人远行可是件大事,说不定就是此生难再会。而交通主要是走水路,送别也就大都在水岸,岸边又多植柳树,柳,留也,寄寓了离绪别愁。于是送别时折了一枝又一枝,赠给远行的亲友,用脚踏着节奏唱歌,祝他一路顺风或嘱他早日归来,即所谓“折柳踏歌”,加上那似飞雪搅动天宇的白絮,该是何等壮观动人又有些许悲凉的景象。

苏轼用“水龙吟”词牌写旋舞的白絮,同样跌宕起伏,意象纷呈,意味隽永,这首词叫《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词一向豪放,这首词却充满婉约。102个字的拟人化描述,将杨花与百花一样,既迎接春光也装点春光,却从不被人们瞩目怜爱的情状,以及为它的今生来世的不已忧心,表述的幽怨缠绵,丰沛沉郁。果然佛晓一场风雨,杨花踪迹尽无,一园春色,就那么大部化为泥土,剩余一点也随流水而逝。尤其最后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举重若轻又利利索索的点了题,一下子让人深深陷入伤春、怜春、惜春的复杂情感中,也将词作的审美体验带到了高潮。想象奇崛,情景交融,感情深切,余音袅袅。

还有许多大家都关注过描写过白絮,韩愈 在《池上絮》中写道:“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柳絮在无风的落日余晖里那种自由自在飞舞的情状翩然眼前。苏东坡咏“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欧阳修诵“长堤柳絮飞来往。便好开尊夸酒量。”苏辙唱“江水在天涯,杨花去不归。”诗人们都从自身观察体验切入,在展现柳絮炫飞的美姿神态的同时,也贯注了生活生命的感悟。

古人好像杨柳不分,也许那时还没有引进种植杨树,所以古诗里所谓杨柳,垂杨这样的词汇,大都是指柳树,所言杨花也不一定是杨树的花絮。而现代人就分的清,而且专写杨树,讴歌杨树的作品也不少,茅盾先生就是一位。1940年他前往延安参观访问,并在鲁艺讲学五个月,不仅有感于抗日军民热血信仰,更看到民族的前途与希望,他激动不已,以西北高原常见的白杨树为意象,写下传诵多年的经典散文《白杨礼赞》,将英勇无畏的姿态、气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刻画的立体而传神。不久,有位画家以《白杨礼赞》文意画了一幅画,茅盾又欣然命笔,在画上题诗一首: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这首五律延续他的《白杨礼赞》里的思路,用一羞一甘,更明确地表达了立场与风骨,尾联化用诗经句意,彰显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信念和意志。

画家的眼睛最独特,常常选取不同视角观察事物,待到用笔再创作时,画面上的景物已然是画家思想、情感、内心的融合体,比那现实里的物象更具美感,更有意味。

印象派大师莫奈最喜欢河边的杨树,他曾于1891春天开始,用了一年时间,创作了23幅白杨树系列油画。那些画是在他的写生地、距离他在法国北部吉维尼的房子两英里外的利梅茨-维尔雷斯附近的埃普特河上画成的。他借来一位画家朋友的一艘平底船,装上帆布顶棚遮阳避雨,终日生活在这个浮动的工作室里,观察四季里杨树景致的变化,一遍又一遍对着河岸那些杨树作画,甚至将同一组杨树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里光线、环境变化的状态都画下来比对,为此有时要等待好几个小时。

莫奈认为,从河面船上的低矮角度仰观岸上杨树的轮廓和天空,既趣味盎然又能强化杨树的形式特征和美感。的确,独具慧眼的画家赋予了他的作品新颖鲜明的构成模式,而画面上的颜色、光和大气相互叠加形成强烈的图案感、节奏感,让人体味到大气的透爽或阴郁,光线的朗照或漫射,河面的清澈或微澜。他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赏杨树的独特视角,更留下了生机盎然的审美印象。

中国画杨树柳树的画家就太多啦,有句老话:“画树难画柳”,大抵是因柳树枝条繁复密集极易画乱画死,分不出层次,而柳叶又易画的与其它树叶相似,还得顾及水面或前后景物之间的呼应。难乎其难,却难不住历代画家,他们不仅画出不同地域杨柳的万千姿态,更是融入了自己独有的精神和美学追求,让人从艺术再现的杨柳树上,看到了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美好、美妙。

是啊,不同时代情愫满怀的那些文人诗人画家们,在描绘白絮和杨柳的形态特性之时,都不约而同地移情迁进了自己对自然、流年、人生沧桑变迁的感受和态度。白絮虽然轻微,却成为古往今来羁旅天涯的游子寄托感情和理想的媒介,他们的冥想沉思、离愁别绪,以及欣喜若狂、忧戚惆怅的情态,都在诗文画作里留下了浅浅深深的痕迹。既是他们情感的寄寓,也是心底里的期冀,更是人文精神的探寻。

如今,每当春天莅临,那些白絮还会如期而至,我已不再也无需躬身犄角旮旯“捞毛毛”了,只是站在春风里,透过阳光,望着那些晶莹如雪、轻盈旋舞的身影,想想如此轻微的灵物,过不了几年就会在远离母体的土地上,长成或挺拔或婀娜的新生命,就不由得轻声念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此时,惬意和欢愉就会渐渐涌遍周身,对洁白无瑕的精灵们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期待。同时,内心也会响起一个声音:哦,春天就要过去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