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树丰的头像

曲树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1
分享

有面的山西

山西省历史悠久,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三晋大地,中华文明的始祖炎黄二帝也把山西作为主要活动区域。几千年的文明史,更久不息,因此山西也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国庆期间,受山西种业公司朋友邀请,我初次踏上誉满天下的晋商之地,用心灵去倾听表里山河的风土人文,用灵魂去触摸黄河之魄和巍巍太行的独特韵味。

印象中山西有三大特产“陈醋、汾酒、刀削面”,相对于前两项,我似乎对山西的酒更感兴趣。记得小时候就经常默诵“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今日有此良机,自是不能错过。虽自知不胜酒量,但心里的向往早已随着牧童遥指的方向,没入杏花村深处。

山西汾酒有着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作为宫廷御酒,而被载入二十四史,是中国清香型酒的代表。早在几百年前,山西盐商贩盐到贵州,久居怀仁之地,为解思乡之苦,采用汾酒的酿造工艺用贵州地产糯高粱和泉水酿酒,竟酿出与汾酒截然不同的味道,经过不断的改进工艺,成就了如今名满天下的国酒茅台,因此说汾酒是国酒之母,毫不为过。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所酿成的杏花村汾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相对于茅台酒的浓郁芬芳,我更喜欢汾酒的淡雅清爽,犹如三晋大地朋友们爽朗的性格和热情从容的待客之道,让你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丝毫没有心理上的负担。

此次商务活动的最后一天,朋友执意要带我们到汾酒集团用餐,饮过几日汾酒之后,甚觉已被山西汾酒的美味折服,因此也没太过于推辞,只好客随主便,还自嘲不知多大酒量,竟然敢去汾酒集团开怀畅饮。文水县与汾阳接壤,距离汾酒集团所在地不过半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各种酒的广告牌在公路两边林立,风格不一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接,未到杏花村,便已经有了几分醉的味道。据同行朋友介绍,山西人喜爱高粱酿造的酒,苞谷酒在当地几乎没有市场,酿酒工艺也是别具一格。虽然当地大小酒厂多如牛毛,但都始终秉承传统酿造工艺,酒的质量自然也有保障,无论贵宾还是亲友,来山西接待汾酒是不二选择,汾酒已嵌入山西人心灵深处。

进入汾酒集团厂区,高大仿古式的建筑,在红灯笼的映衬下别具一格,仿若向来宾述说着汾酒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撩人心肺,尚未入席,便已沉醉在这浓郁的酒都夜色中。

步入汾酒集团贵宾馆,早已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宾客的车辆,各种口音夹杂着说笑声,预示着一场豪华的盛宴即将来临。平遥牛肉,晋中山药,过油肉,莜面,羊杂割,栲栳栳,稍梅等山西美食,自是必点酌酒佳品。古朴的酒瓶中盛满汾酒、竹叶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四种汾酒集团高端酒,同样的基酒,不同的风格。按着山西的风俗,我连喝了四小杯不同的餐前酒,汾酒淡雅,竹叶青清香,白玉干冽,玫瑰浓郁,每一杯都盛满山西朋友的深情,值得久久品味。山西的酒文化与酒的味道相仿,不似东北这般豪饮,也不更多的劝酒,一切随意。只要感觉自己酒量可以,多喝几杯自是无妨,但如此这般美酒,不想贪杯也是空谈,我虽不胜酒量,也喝了四两有余,略有微醺。醉掉我的不只是汾酒,更有山西朋友的真情。

伴着习习微风,我再次领略了一番汾酒集团的美丽夜色。仿古的酒瓶装饰,大小不一的排列在甬道两侧,一直引领游览的人们到达汾酒博物馆的深处,四千年的酒文化,无需过多渲染,便早已将游人的心醉在梦中不愿醒来。此时虽不是杏花盛开的季节,但牧童的笛声仿若还在耳畔萦荡。比次攀升的红灯笼,载着美酒,奔着月宫方向一路徜徉,莫不是嫦娥姐姐也恋上了汾酒的芬芳。

人在旅途,最留意的无非就是异乡的美景和美食了。在未去山西之前,我已经做足了这方面的功课,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山西美景美食的精华所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那是餐饭,吃出喜悦和美感,那才算美食的精髓,美食对于一位资深吃货来说,绝对至上。山西美食以面食的小吃为主,虽没有国内几大菜系那么名声显赫,但着实具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各类美食的名称也别具一格:栲栳栳、头脑、稍梅、碗托、羊杂割,光听到这些美食名称,想必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

到了山西,不吃碗正宗的刀削面,那绝对算空走晋城一场。山西刀削面一讲刀工,二讲浇头,小小一碗面,里面有很多门道。削面功夫全凭手的劲头掌控,削出的面似飞舞的柳叶在空中漫步,又似银鱼般在水中畅游,中厚边薄,均匀有致,长短六寸,方为上品。“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首古诗就是对山西削面功夫的完美再现。至于浇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面汤和卤子,这里面也有很多讲究。如果说刀功是山西刀削面的体魄,那浇头也可称为面的灵魂。大骨熬成奶白色的汤汁,泼在刚出锅的面上,碗中覆盖着几片薄如蝉翼的酱牛肉,再佐以黄瓜丝、绿豆芽、青蒜等时令蔬菜,滴上点宁化府地道手工老醋,一碗地道的山西刀削面即算完美呈现。面汤清亮,面型整齐,配菜青翠,入口筋道爽滑,面香浓郁挂齿,实乃面中极品。诚然,您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酌量添加肉酱、鸡蛋酱、蘑菇酱等卤子调味,保您一碗下肚,即可饱腹,又可暖身。热乎乎的一碗刀削面,里面蕴含着厚重的山西地域文化,2000多年的削面发展史,在吞咽之间瞬时升华,仿若唇齿之间,都沾染着三晋大地的文化气息。

大同刀削面是山西美食的代表,但绝不是全部。山西每个地区几乎都有当地以面为主的特色美食佳肴,主要原料多为小麦面、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为主。如大同、吕梁,一带的莜面栲栳栳,晋北的高粱面鱼,太原附近的稍梅、擦尖等都是这类面食小吃的代表。莜面栲栳栳制法、名称来历,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空灵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李渊食后大喜,此后便传入民间流传至今。栲是植物的泛称,栳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栲栳栳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入口却筋道爽口,有一股浓浓的莜面清香,可沾酱料食用,也可以与其它蔬菜肉类同炒,风味独特,但忌多食,不易消化,美味不可多贪。

山西的早餐种类丰富,除了随处可见的包子、粥、豆浆、油条外,还有更多当地的面食小吃可以品尝。最为经典的,那就是您来一屉稍梅配一碗羊杂割,或者来个帽盒配碗头脑,再来上一壶黄酒,吃的那叫倍爽。稍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烧麦,馅大皮薄,荤素馅齐全,咬上一口,汤汁四溢,浓香扑鼻,稍有几分油腻感。羊杂割便是羊汤,各式羊杂和羊头肉混在一起熬成奶白色,配点葱沫香菜,可以加肉加汤,当然也要另外加钱,味道别具一格。同是羊汤,但山西的羊杂割风味独特,丝毫没有膻味,放点辣子胡椒粉,一碗下肚,包您大汗淋漓,特别是在冬天食用,祛风驱寒,比感冒药还要灵验。当地经营羊杂割的店不少,但最有名气的还得数郝刚刚羊杂割,不过您得有耐心等位,排个把小时队那是常事,这家店现在成了网红美食店,去旅游的外地朋友居多,太原本地居民很少去凑那热闹。清和元是太原经营山西本土菜的百年老店,头脑则是清和元的招牌之一。每天上午七点到九点间供应,晚了您就得另做打算了。头脑从表面上看去,只是一碗不稠不稀的糊汤里泡着几块羊肉。因之也有人叫"头脑汤"。其实头脑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有羊尾肉、羊髓、酒糟、畏面 (炒过的面粉)、藕根、长山药,连同黄芪、良姜共计八宗,叫做八珍场。吃的时候,佐以腌韭,好像是药引子,有一股浓浓的汤药味,一般人吃不太习惯,但据说很有药用滋补价值,配壶黄酒,在来张当地称为帽盒的大饼,倒也惬意。一顿早餐映衬出山西历史悠久的面食文化,面食故里,名不虚传。

当然,山西的美食绝不仅仅局限于面食,平遥牛肉、过油肉、灌肠等也都是非常知名的地方美食,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属各类面食小吃。既能慰藉你的思乡之情,又可释放旅途的疲惫,面里面外的故事,如走西口的小调一样,脍炙人口,余味悠长,令人好生难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