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材运的头像

黄材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5
分享

云与溪 迤逦了三千年

浙江西部,衢州盆地三面环山,周边高,中东低,母亲河衢江自西向东,日夜流淌。衢江北岸,有一片广袤的土地,阡陌纵横,稻浪翻滚,铜山溪、邵源溪双双向南,逶迤而来,款款汇入衢江,滔滔向东,邀婺江、携新安江,合着钱江潮的巨浪,奏响豪迈的协奏曲,涌向东海。在蓝天白云深处,俯瞰双溪流过这片古老的土地——云溪——云与溪上下呼应,天与地合成人杰。

群星拱月,17个村环侍云溪:东有希望,富西在西,北有车塘,南临滨江。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23千的云溪儿女。

在浙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两千多年。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我们知道,早在9000年前,先民们就在龙游的荷花山种植过水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明,学界把它归类为“上山文化”。

大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衢北千里岗山麓的葱洞里生活着我们的先民,他们开始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三衢子孙。

随后的历史戛然而止,直至秦朝龙游县的出现,近4000年的历史似乎中断了,史料也语焉不详。

1982年立夏,那时一个晴朗的日子。云溪乡西山村的池塘边,一只鸭子正就着一个水盂兜水喝,两位小伙子正好路过,他们拿起水盂反复端详。他们的行为阻止了鸭子正常进水,女主人愠怒地夺过水盂,马杭清、崔成志赶紧赔笑脸解释:“我们是衢州市(小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奉命来调查这一带的古陶瓷。”然后,他们以两条毛巾的奖励,换取了老太太的一个旧水盂。后来他们在农民蒋雪进家的床底又收集了一箩筐的陶罐。这些水盂和陶罐,经省里专家鉴定为西周文物。

之后,金华地区和衢州市的文管会陆续发掘了西山、程家山西周古墓。可惜随葬品大量被盗墓贼盗去,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几十年一晃而过。

2017年的一个晚上,夜幕下的棠陵邵有些迷醉。

棠陵邵村的分布有些散,东西相距好几里地。村西北妙山尖尽管海拔只有一百多米,但是因为地处平原地区,是方圆数十公里的高峰,天气清朗的日子,从龙游团石能一眼望见山顶上那棵不老松。妙山尖树木阴翳,荒草肆长。棠陵邵村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本来人就少,这里地处偏僻,平时人迹罕至。住在妙山尖脚下的棠陵邵村村民邵老眯从外地喝喜酒回村,为了少走点路,老眯打算直接翻越妙山尖。临近,才发现有人蒙着面在山顶上挖掘——盗墓,一辆无牌照的工具车停在山脚底。老眯拔腿就跑,赶紧报警。放哨的盗墓贼发现有情况,吹响唿哨,仓皇逃遁。

妙山尖上,一片狼藉:荆棘、荒草、黄泥、盗洞、陶罐碎片……发现古墓被盗,非同小可,村、乡干部逐级上报。衢江区文物部门实地调查,在妙山尖山顶发现多个盗洞木炭、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遗存,确认山尖墓被盗——发掘已刻不容缓。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8321日起对山尖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墓门打开,撩开了三千年前那段神秘的面纱。云溪·妙山尖,惊艳了浙江,震动了考古界。

该墓为熟土堆筑的浅坑木室墓。封土呈馒头状,残高3.4米,底径30米。墓坑长14.3米,宽6.2米左右,精心打造,三面坑壁坑壁外侧坡面墓底均由鹅卵石铺砌。墓坑西端墓道,长8米,宽3米,墓向朝西。墓室为两面坡的人字形木结构,形制特殊,分为前、后两室。

山尖土墩墓虽已多次被盗,万幸的是椁室中文物并未丢失,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量的随葬品主要为青铜器、玉器,少量陶瓷器。青铜器包括剑、戈、镞等兵器和铜削等工具,及龙首形钩、铜泡等构件,铜钩饰有夔龙形扉棱,造型优美华丽;玉器以玉玦为主,还有璧、珠、玦形挂饰。

根据出土遗物的器型和纹饰特征,该墓为西周早期越地典型的土墩墓;随葬的青铜器、玉器数量多,制作精美,显示墓主人尊崇的地位

墓葬规模巨大,体型大约是农村常见土葬墓的十倍之巨,浙江省境内已发现的西周早期规模最大的土墩墓;两面坡人字形的木结构墓室为国内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字形墓室,大量随葬品青铜器和玉器,在我省已发掘的土墩墓中十分罕见。

酣睡了三千年的妙山尖遗存被唤醒,一把将衢州的历史往前推了整整一千年。

    舆论哗然,央视闻讯而至,CCTV·10千里迢迢赶到浙西,《探索发现》栏目足足用了39分钟的镜头,记录了《衢州土墩墓瑰宝探奇》——妙山尖西周整体装箱运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发掘。四套马具,青铜器、玉玦数量繁多,器身纹饰繁复而不失流畅,稳重又不失飘逸,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可以想见,三千年前,墓主人出行是何等气派,简直可以说是极尽奢华。

箭镞、青铜剑,沉睡了三千年,出土时锋利依旧,寒光凌厉。这里,或许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

历史并未停歇,惊喜接踵而至。

同样在云溪乡境内,离妙山尖只有1公里的孟姜村,又有3座西周土墩墓被陆续发掘。3座土墩墓各具特点,是已知西周时期越地文明中最高等级的墓葬之一。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原始瓷器、玉石器、青铜器,对于研究西周时期越地墓葬制度、礼仪制度和早期越地文明发展特征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根据出土文物的器形和组合特点,文物专家认为,3座土墩墓整体墓葬风格虽仍属越文化范畴,但随葬品风格独特,轻灵的玉玦、成组堆放的原始瓷器、陶纺轮、陶网坠等,体现了较鲜明的区域文化风貌——就是“大越中的小越”特别是瓷器,比当前最早的德清战国原始青瓷还早,至少把中国陶瓷的历史往前推了500年。作为最新重大的考古发现,背后意义直追良渚文化。因此,有考古专家判断衢州也许就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瓷源”

至此,在云溪南这块狭长的区域内,已发掘了10座西周土墩墓。专家们惊叹,在一个小小区域内集中了如此多的大型土墩墓,十分罕见,证明云溪这片土地在西周时期经济、军事、文化已是相当发达,是一个明确的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是越地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根据《逸周书》《国语》《吴越春秋》等文献关于姑蔑的零星记载,商周时期在越地西部存在一个名为“姑蔑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文博单位多位专家,基本认为云溪地区的土墩墓是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王级大墓,极有可能“姑蔑国”王陵。

是的,站在衢江之畔的古墓之巅,有一种居高临下、豪气冲天的气概。考古专家推测,数千年的水土流失,原来的土墩应该更高。可以想象一下,三千年前君王正可睥睨天下,雄视一切,仰天长啸,成就千秋霸业。

三千年很长,长得可以蚀骨锈铜;三千年很短,还不至于沧海变桑田。云溪地区的山川格局基本未变,南眺是绵延起伏的仙霞山余脉,西有浩瀚的江河滚滚而来,北向,江山辽阔,纵横捭阖,国中臣民匍匐脚下:

狼烟起,战马嘶,剑气如霜,血泪满眶。龙旗卷,恨欲狂,刀戟所向,谁争锋芒?忍叹惜,草青黄,马蹄声远,一切皆成过往。

向东,大江东去,日夜不息,衢江之水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早已灰飞烟灭。

如今孟姜村古墓发掘仍在进行,说不定未来会在这里发现一座三千年前的古城廓。

西周,距今已三千年。

那么,三千年前,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三千年前,在地球的另一端,东非古国,努比亚人在尼罗河第一瀑布到第六瀑布之间摆脱了埃及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埃及第25个王朝,也称为努比亚王朝。

稍后的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和雅典城邦建立。

三千年前,我国北方正在进行这一场殊死的战争。周武王在牧野干掉了纣王,一代暴君落得自焚而亡。商朝结束,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取而代之。

然而,西的末代君王姬宫湦并没有汲取前车之鉴,最终还是步了商纣王的后尘。

周幽王爱妻褒姒是个绝世冷美人,幽王相当宠爱她,可她就是不爱笑,身为一国之君的幽王非常郁闷。为博美人一笑,幽王尝试过许多方法都不奏效后来,他命令士兵在烽火台上高举把,引得诸侯军队飞驰而至——他们误以为是紧急军情。看到城下诸侯军队种种糗态,褒姒终于开怀大笑周幽王大喜于是举烽火引得美人被多次戏弄后,诸侯们非常窝火周幽王终究笑掉了江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三千年前,江南的浙江文字记载十分稀少,还是古越地。那时当然有良渚文化,只是比这里早了一千多年;那时越王勾践还没有卧薪尝胆,他比这又迟了五百年。但在浙江西部的云溪,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发生了激烈的战争。从妙山尖古墓里出土的随葬品中,发现剑、戈、镞等兵器及马鞍上大量的饰件,可以推测,大约墓主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或者是一位位极人臣的王侯。至少,三千年前不少枭雄逐鹿云溪。这里,显然是一块风水宝地,他们生活在这里,搏击在这里,长眠在这里

显然,三千年前,世界上大多地方还是蛮荒之地时,在浙西的北郊,云溪已经有了灿烂的文明。

硝烟散去12个世纪。东汉末年分三国,英雄懂寂寞,月光很温柔,纷纷扰扰,烽火连天不休。

建安二十三年(218,吴国国君孙权在衢北设定阳县县治在云溪古城院(“县”方言同“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这样记述定阳县治:“縠水又东,定阳溪(乌溪江)水注之……其水分纳众流,混波东逝,经定阳县。”明清两季的《衢州府志》均有定阳县治记载:“古城院,城北二十里,隋大业元年(605)建。”“定阳城,去西安城二十五里,今为古城县盖即此城。”这段辉煌的历史一直书写到唐朝。在云溪同一地,唐初建立了白石县。章戴之白石,疑为州故城也。“白石故县,在西、龙二县界”,即在西安与龙游二县交界处的云溪乡西垄一带。

历史车轮滚滚而去,烽火似燃还休。

明朝中叶,浙西云溪乡车塘村。

吴氏迁徙到车塘到第七世,吴赈荣、吴赈隆两兄弟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道丰饶,赀巨万,在社稷遭遇旱涝灾害、黎民百姓危难之际,吴家兄弟毅然开仓赈灾,应诏输粟二千斛通州府;同时捐出白金一百七十两因此得到景泰帝恩赐,吴兄弟于景泰四年(1453承皇上恩旨,“吴荣隆尚义之门”旌表坊,同时建造宏伟的吴氏宗祠。

五百余年过去,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吴氏宗祠依然屹立在半月塘畔。

孟家塔下过艅艎,黄甲山头挂夕阳。

波底明霞翻彩蝶,水仙齐著舞衣裳。

诗人龚大钦在《舟过黄甲山》时留下了这样的诗篇。黄甲山上孟家塔(即孟姜塔)直抵云霄,这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九层古塔阅尽人间四百多年的风雨,看衢江水涨水退。然而,它根本不知道,它无意中守护了两千年前的祖先。

据民间传说,孟姜塔塔顶有颗定风珠,无论刮多大的风,黄甲山塔附近的树木、房屋、人畜都会安然无恙。石下淤、孟姜一带形如船,常闹水灾百姓深受其害。有个仙人路过此地,就指点当地百姓在黄甲山和塔底(该塔解放初因碍于飞机降落已炸毁)各建一座塔。号称双塔耸秀”的两座塔像两支竹篙,一前一后镇住船形地势,从此石下淤、孟姜才免遭水灾之祸

    ……

正是前人留下的这些历史遗产,为我们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资源。

坐落在云溪北的车塘浙江省传统村落、省历史文化名村。吴氏宗祠为核心,云溪乡政府正在打造衢江历史文化第一村。

环半月塘,由明清建筑和五六十年代的房建筑成,呈一定的院落围合性打造一条以农耕文化、吴氏文化、西周文化、青瓷文化、莹白瓷文化为魂,集古村文化、水乡休闲、艺术创作、田园生活为一体的美丽乡村风光带

可以想见,在古村内环游,途径吴氏宗祠、西周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馆、古玩商业街、休闲书屋、艺术沙龙,穿过的弄堂两侧的特色餐饮小吃、手工艺纪念品商店、西周文化纪念品商店、特色民宿——“古建筑游 + 特色餐饮 + 当地民宿”,三位一体,定会激发人们思古之幽情,充会到古村落的静谧与现代生活的惬意。

这里,将重现当年《砗池夜月中的美景:

门外方塘湛碧波,夜深倒影见嫦娥。

水晶帘外骊珠见,云母屏间宝镜磨。

光动镜鳞频泼刺,影摇丹桂转婆娑。

倚阑吟眺浑忘寐,斗转参横夜若何。

另一条线,已在孟姜村沿衢江铺开:“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衢江宾港大桥—云溪孟姜村6公里的衢州最美公路——“95联盟大道”,与省市打造的钱塘江流域诗画风光带相衔接,着意打捞古代美丽诗篇、神秘传说,满坡遍地的花海,实现人们憧憬与向往,现代文明与古代遗存穿越与整合,展现名副其实诗画一般的北岸风光,将整体打造出衢江版的《富春山居图》。

往内陆纵深,依托西周古墓的深邃历史文化内涵,构筑西周历史文化博览园。外有诗画风光带上的沿江滨休闲区、古埠商业体验区、历史文化展示区、黄甲山塔观光区内有孟姜村古村体验区、山尖教育科普区

目前,全省布局在浙西新区一期智慧新城42平方公里二期空港新城80平方公里三期江北片区50平方公里还有联动区智造新城121平方公里搭乘全省高速发展的专列,云溪正处在核心区江北片区未来可期,蓝图已经绘就,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云溪将重现昔日的辉煌。

最实在的,在云溪,让你望得见山,山不在高,有妙山尖、西山,能窥见千年前世的模样;看得见水水不在宽,在云端能看到铜山溪、邵源溪清缓流过,今生今世,山水相连,云溪相望。

俯瞰云溪这片古老又神秘的土地,酷似中国地图。是的,云溪,就是一个微缩的中国:她的悠久,她的灿烂,她的博大,她的灵秀;甚至她的苦难,她的世俗,她的土气,她的烟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