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小昌的头像

任小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26
分享

川北米凉面

米凉面,像凉皮而不是凉皮,凉皮是用小麦面粉做的;凉面,说是凉粉也不是凉粉,凉粉是用豌豆粉、玉米粉、红苕粉做的;凉面是用大米磨成浆蒸制而成。

要饱口福,还得跑到川北的广元,才能吃上正宗的蒸米凉面。说来也奇怪,唯有广元的水能够蒸出米凉面。

广元古称利州,是四川成都与陕西西安、重庆与甘肃兰州交汇点,高速路网交织,高铁路网密集,“空的”往来便捷,蜀道变通衢,开门接纳南来北往的客人,让唐代大诗人李白不再惊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晨,我走出高楼,闪入广元街面,现代城市的气息浓厚,迎着朝阳生机勃勃,“小不点式”凉面店布满大街小巷。随意走进一家凉面店,面积不大,刚好摆下五张小方桌,密密麻麻坐满食客,还有人端碗站着吃,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老板来一碗凉面,糖醋味的,多少钱?”“小碗三块五角钱,大碗四块五角钱,要辣子吗?”“先来一小碗,少来一点辣子,好的,稍等!”我选择临窗腾出的位置坐下,透过玻璃窗瞄进厨房操作间,老板娴熟地揭开铝铁皮蒸笼盖子,端出一格蒸笼,快速拎出一整张热腾腾、圆圆的、厚厚的、雪白的蒸米凉面,摊到长方型案板上,沿着圆轴线瞬间多层折叠起来,用方形的切刀飞快切成条块,整齐均匀,用手抓起轻轻一抖,像仙女散花散开,盛入白色陶瓷碗里,冒尖的米凉面白花花的、软绵绵的,晶莹剔透。撒入一些葱花,像是洁白的象牙镶上星星点点的碧绿翡翠;再倒上几滴红红的辣椒油,像是放上几颗红宝石;又倒上几滴香醋、酱油,像是点上密密麻麻的黑珍珠;再加入白糖、花椒面、蒜水等佐料,短短一两分钟,一碗色味双全的蒸米凉面就端上桌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我迫不及待用筷子挑起来,三下五除二搅拌均匀,猛吃一口,酸、甜、咸、麻、辣、香六味俱全,耐嚼、爽口、筋道,有滋有味,赞不绝口,有“口水流下三千尺”的韵味。

米凉面是广元的特色小吃,主要原料是大米,有别于四川的凉粉、陕西和甘肃的凉皮、武汉的热干面。制作米凉面是把大米淘洗干净,渗入清水浸泡一天,加十分之一的大米饭,用机磨磨成粘稠适度的米浆,摊入垫有蒸笼布的蒸格,用猛火蒸十来分钟,蒸汽把一层层稀稠的米浆凝成一张张圆形的米凉面,出笼翻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长型案桌上,稍微晾凉,切成一个个宽细、厚薄均匀的丝条。吃时,撒放少许佐料,让人百吃不厌。

米凉面,当地人也叫女皇凉面。据说,唐朝高宗时,工部尚书武士彟之女武媚娘,幼时在古利州读书之余,常和青梅竹马的情郎哥常剑峰一起到河湾游玩。河湾渡口有一家夫妻面食店很有名气,她们每次路过总要进店吃上一碗凉皮,久而久之与店老板混成熟人,经常边吃边谈论面食的制作。有一天,她们萌发了一个奇思妙想,当地有小麦,也水稻,用小麦磨成面粉、加水能够蒸出凉皮;要是把水稻碾成大米、磨成米浆,到夏天制成一种像凉面类似的食品,既不怕烫,又特别爽口,还很好吃,这该多好啊!说干就干,她们便和店里师傅一起反复鼓捣鼓捣。有心浇开幸福花,她们反复研制,一次又一次用稻谷碾成大米经过浸泡,磨成米浆,终于蒸制成一种柔软可口、洁白无瑕、绵韧不粘的米凉面。她俩兴奋得抱成一团,店老板触景生情,风趣地说:“这面不如就叫‘夫妻蒸米凉面吧’!”恰巧这天是武媚娘的生日,夫妻凉面就这样诞生了,一传十、十传百,慢慢成为当地人爱吃的食品。14岁时,武媚娘被唐太宗选入宫中为才人,身在宫中一直忘不了米凉面的滋味。

宁可三日不吃肉,不愿一日缺凉面。吃一碗米凉面,是广元人的嗜好。吃凉面,男女老幼皆宜,可以当小吃,也可以一日三餐当顿吃。凉面是缺吃少穿年代待客的硬菜;现在生活富裕了,凉面是人人喜爱的美食,城里人当早餐,工人带到工地当班中餐,农村人抢种抢收时当午饭。

米凉面,说来也怪,出了当地,就没有办法蒸出来。据专家研究原因是当地的水质含有许多微量元素,与众不同。在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地,有人专程从广元运水过去加工制作蒸米凉面,味道还是赶不上广元的地道。

山清水秀,碧水蓝天,贡米、珍珠米、太空大米应有尽有,蒸制的米凉面环保、健康,贴上当地绿色食品的商标,当地人人人爱吃,外来游客也十分青睐。再经过食品公司深加工,抽了真空,包装制作成方便食品,快递到全国各地,让外地人随时能够吃上地道的米凉面。

米凉面,是小吃,也是主食,还能上宴席,酸、甜、咸、麻、辣、香六味浓缩了七彩斑斓的当地民俗、文化、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