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福恒的头像

宋福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22
分享

儿时糕花香

儿时糕花香

儿时过年,那是搬着指头数、白天黑夜念着盼着的。因为年来了,好吃的、好耍的、好穿的都来了。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最好的吃食要数糕花了。

一进腊月,妈妈就忙活开了。她把秋收时精选的一袋颗粒饱满的黍子碾成黄米,用清水淘干净,放到大瓷盆里浸上水。隔段时间,用筷子搅拌一番,让黄米均匀吃水后,端了盆子到院子角落的石碾上压成面。

从腊八开始,年的喜庆氛围就浓起来。一大早,妈妈收拾完全家人吃腊八粥的碗筷,把准备好的黄米面拿回家,用温水拌成小块块儿。奶奶坐在小板凳上拉着风箱不时往灶里加着柴,当蒸笼冒上大汽时,妈妈把盆子里块状的黄米面搓成小颗粒均匀地撒到蒸笼里。热汽穿透一层再撒一层,等盆里的面撒尽,盖上笼盖蒸熟后倒到大瓷盆里。备好冷水盆,闪手热腾腾的熟糕面中,用力揉压翻动后把手伸进冷水中降温。妈妈边用口吹气边迅速揉面,随着温度的渐降,她伸手冷水盆降温的频率减慢,盆子里的熟糕面也被揉成又软又筋黄灿灿的一大块。

妈妈松了口气,用小铁铲把揉好的糕截作两块,一块用小盆盛了放在锅头上保温,以备用胡油炸了做午饭。另一块仍在大瓷盆里,妈妈边撒白面边继续揉动,直到硬的手指不入、筋的拉丝不断为止,把瓷盆盖严实,放到炕头上发着。等到后晌,妈妈揭开瓷盆,双手托起糕面放到炕上摆好的木板上。此时,经发的糕面溜光筋道,妈妈再用力揉动一番,搓成长条用擀面杖擀成成薄薄的片,用菜刀划成四指宽五寸长的块块,在其内再均匀地划开条条。坐在炕上的奶奶拿起划好的糕面片,从中折叠把左上角反粘在右下角上,捏成花瓣样,摆放到旁边的高梁杆片片上。全部捏完后,把炕头的席子用木棍支起,铺上旧报纸,把糕花放到上面。十多天晾干后,收到柳条笸箩里,放到紧挨窗口的通风处。

我每天出出进进,总要瞅一眼那个放有糕花的柳条笸箩,心里数着天数,虽然十多天时间,觉得比一年还长。实在等不及了,偷偷地伸手取了一个跑出村,搂柴草捡干树枝,在一个背风的沟湾里点起火,贴着火苗细心焙烤。糕花由硬而软就要变型,我忙从树上折下现枝儿做成扇型架子贴近火苗焰头。糕花颜色由暗黄色渐渐变作橙黄色时,一缕缕米的馨甜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从树枝上拿起烤得起泡的糕花,在两手间不时上下颠动,迎着风跑了一段路,感觉不再灸热放入口中,脆生生、甜丝丝,真香!

好不容易等到腊月二十九,父亲在锅里放好胡油,奶奶仍然坐在小板凳上拉风箱烧火,妈妈端回柳条笸箩,用笤帚扫净糕花上的薄面尘土。随着灶里火势的增加,锅里的油冒过青烟逐渐沸腾,父亲把筷子插入油中,油泡顺着往上爬,正是炸货的火候。妈妈大把抓起糕花放入油锅里,一个个沉入热油中翻了身就浮上来。父亲两眼紧盯飘动的糕花儿,用筷子翻动着,只待由暗黄到浅黄再到伞黄色,通体爬满小小的油泡,忙用漏勺捞到灶台旁的瓷盆里。

我用筷子从瓷盆里挟起一个色黄质脆的糕花,轻轻下齿,随着嗤啦的声响,糕花瓣瓣落入口中。轻下牙慢咀嚼,混和着胡油馨香的绵绵米甜随着味觉神经钻肺入脾,心里盈溢着浓浓的甘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