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跃平的头像

李跃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0
分享

无聊便读书

也许因为自己这种莫名其妙的文字怪癖,我喜欢读文史类的经典著作,它是一切人文学科的起点,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之前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当然就算到了现在,我依然没有办法很清晰的就说出如“在我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等这类问题的答案。虽然我只能对那些伟大的先贤做些浮光掠影的扫视,但我相信那些文字已经由完全的陌生而转变得可以亲近得多,它让一切不确定的思想在书中找到安定,甚至校正自己身的某些错误。

正如孟子讲的那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史类的书籍正是和这种精神密切相关的,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没什么好说的,更不需要看似很矫情的来写一些文字。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你选择了认真读书,结果必然指向孤独。因为这个时代受到的冲击真是太多,如何避免“肤浅”而力求精深,我已然很清楚接下来要做的事,我相信“痛苦的意识这时候就慢慢的引向求知的快乐,书中的问题会牵引着你,可以解脱出痛苦意识。”那些教诲在很多人心里可能是很平常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对我来说却不一样。

我决定走出迷茫,虽然还没有走出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走出来永远不可能的。但我相信,当你在阅读文史类的经典著作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曾有过如此伟大而精深的思想,对某些问题的探讨可以达至如此的深度。记得年轻时,曾经很想当作家,立志“要写出最好的文字,流传给以后的人,让他们都能思考,都能触动,都能感受到美好,树立起哪怕是简单但是却高尚美丽的信仰”。说实话,这个梦想现在也没有改变。

从一定程度上说,我算是文字唯美主义者。这个倾向当然也值得批判。我在书写一堆文字的时候,就觉得笔拿在手里很有一种快感,很舒畅;有时候就是想写,至于要写什么,有什么目的,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其实特别反感很有正规目的的那种写作,死的文字真是干巴巴,没有血也没有肉的,每当我写下一句话的时候,其实我很少去想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在这个时候,通过阅读文史类的经典著作,我才发现一个写作者只有用敬意去书写,才能表达认真、庄严而肃穆的思考。

有创作冲动不等于有创作能力,我也需要确证自己有没有那样的才华,面对伟大的先贤,怎么就敢那么轻易的就写出一些东西呢?还是读书吧,其实如果大家看下去也一定觉得很无聊,但是对我来说,谁让自己的性格主静呢?不善于到处折腾,寻求外部刺激,读读书也很好了,那些恢宏浩大的思想,促使你产生强烈的渴望。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要总觉得自己很高明,这样就失去了寻求榜样的力量。”是的,只有局部放弃自我,才能领会到文本的内在气质。

我想,这应该是天下最美好的事,坚持读书,读完一本再读一本,踏实一点,希望自己是“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如果我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这个能力了,我能写出有穿透力的东西,那我一定会去做;如果对自己写下来的东西真正负责了,那么其实也就足够了。我的意思很明确了,如果再多说什么那反而显得很虚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