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9
分享

碧野的仙桃情结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一晃碧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而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也总忘不了,先生与仙桃人民的那份深情厚谊!  

1970年,五十开外的碧野和老伴被下放到三伏潭镇双剅村插队落户,双剅村也是我老家的所在地。面临条件艰苦、动乱环境的恶劣,先生也从没停笔。住的是小小的茅舍,白天同农民一起下地劳动,晚上伏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潜心写作。  

先生厚道,人缘极好,声望也高,受到农民的敬畏,得到农民在精神上的支持,在物质上的帮助。挑水粪、搬谷进仓这些重农活,农民总是同情先生,嘱咐他少干一点,不要累病了。卖过肉猪的农民,无偿送给碧野夫妇的肉票,老伴不敢接。农民姐妹拍胸大声说:“我是贫下中农,谁问起,就说是某人送的!”  

先生回城后,他特别感激那些农民,惦记着那些农民,亲切得像亲戚一样。往事回思如细雨,于是写下一篇语言朴实的《乡居小记》。在先生笔下,《乡居小记》通过一只猫和两只鸡的家常小事,把人情世故,世态炎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苦辣酸甜,更是耐人回味。  

碧野先生难释心结的双剅情,令我们感动。1982年3月,也是碧野先生回城的十年,沔阳县委领导及乡镇领导陪先生回乡“探亲”。先生亲切的笑容、贴心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农民的心。  

先生来到了他曾流血流汗的田间地头,在油菜花田里观看果荚的饱满,看棉花营养钵的出苗率,看正在抽穗小麦的齐穗情况。下地和农民一起除草,在堤坡上牵牛行走,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享受乡村原野的宁静。  

1982年5月,先生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县委书记》一文,真实而独到地塑造出年轻的县委书记“阿福”这一人物形象。前不久,家乡的文友给我发来微信留言,看能不能找到先生写的这篇文章,告诉我,此文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登载于《羊城晚报》副刊上。  

在我寻找这篇作品时,可算是费尽了周折。我先是去百度《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一无所获。于是我按照《花地》副刊邮箱地址,给编辑发去邮件,麻烦他们去查查。收件人回复了我,说只是找到了1994年碧野先生投稿发表的《高高的天子山》旅游名篇,收录于《羊城晚报》副刊合订本。  

我并没有放弃,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北京多家图书馆查阅有关先生的书籍,均无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中国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总算找到了先生写的《县委书记》这篇文章。读后,我认为,如果说先生的《迷人的排湖》是把人与自然的交织结合放在突出位置的话,那么《县委书记》这篇文章则是由景及物、及事、及人,产生深远的遐想和绵绵情思,也真切地表达了先生对仙桃这方水土炽热的爱和潜心的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