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木的头像

苏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2
分享

烟火漫卷—宁夏贺兰

贺兰,一个坐落于西北的小城。这座小城,依黄河而生,依贺兰山而长。黄河之水在这里不在是天上而来,而是变得温婉娴静,甜美的乳汁滋润着万亩良田;神秘的贺兰山诉说着历史厚重的磁音,那远方的风沙被远隔千里,抵挡的水汽在平原汇聚,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塞上江南。在这里,一碗烟火造就一片人间,一方欢笑成就一世祥和,贺兰,我的故乡,漫卷烟火的小城。

农贸市场

在这片小城里,如果说烟火气最旺的,那一定就是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可以说是整个小城里,人来人往最密集的地方,一日三餐,生活必须品都是在这个小集市里购买。

早上,商贩们将进来的新鲜蔬菜全部码放好,等待早晨的第一波客人。个体农民户则是骑着大小三轮车洋洋洒洒开进农贸市场,早上天刚微亮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就开始在田地里揪菜,将新鲜的瓜果蔬菜装进箩筐里,装车码齐,男人们要么独自一人要么就带着媳妇来到农贸市场。对于这些大批量的瓜果蔬菜,就有男人前去各个摊贩面前询问,得知摊贩们有意愿购买,就将这些摊贩带到三轮车跟前,商贩验货,确定成交价格,搬货卸货,不一会一大车的瓜果蔬菜就被抢购一空,剩下一些零散的,就摆放在车上,将残缺坏的留着拿回家自己吃,剩下品相好的,就摆在车子上拿出备好的小铁秤,开始零售售卖。

农贸市场里,每天光顾最早的,就是大爷大妈。无论冬暖夏凉,总是起的很早,像是有了固定闹钟一般。姥姥也是这样,每天一到六点就准时起床,简单吃上几口早饭,手机的电话就打来了——她的老姊妹团等着她下楼锻炼买菜。而此时的我,还在梦乡里酣畅淋漓的做着美梦,只是听到防盗门的关门声之后,翻翻身抱着被子接着睡。

有一次,清晨强撑着困意,想感受一下早市,就和姥姥提前说好,紧赶慢赶还是完了半个小时,姥姥的老姊妹团都晨练结束了,我才和姥姥赶到,为此姥姥还教训了我一番。我原想着,不管春夏秋冬,天气总是变化的,这早市也不会有很多人,但我一来却也是有所震惊。偌大点的农贸市场已经是人满为患,步行的、骑着小自行车、电动车、拉着小推车的人一个挨着一个的走,尤其中老年人居多,他们站在各个小摊子前挑选着每天吃的蔬菜。市场不大,却各色各样的摊贩都有,早点铺前男女老少吃着新鲜出锅的油条包子,喝着热气腾腾的豆浆豆腐脑,身旁放着各色购买的物品,笑谈着往日的趣事;蔬菜摊就更不多说,商贩敏捷的手法扯着塑料袋和接货称重,忙的不亦乐乎;而市民则是挑选新鲜的蔬菜,比对着价格,抢购着这一方天地里的生活五味。

要是说早上是中老年人的采购地盘,到了晚上这一片农贸市场就属于年轻人。夏天的贺兰,十分炎热,汗水从背脊溢出,这一份炎热汇聚成了年轻人肚里的一团热情之火,敞开着膀子,露出肚皮,开怀畅饮,举杯觥筹之间,尽是攀谈言笑。近些年来,夜经济成了流行趋势,政府看准这个趋势,在农贸市场打造了一个独属于小镇特色的“六六大集”,虽说没有说这个名字的来源,我猜想一定与“六六大吉”四个字脱不开关系。据我所知,“六六大集”前三年不收摊位费,鼓励商贩经营,带动夜经济的发展,我想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建设完善,这或许就是“六六大集”的意义。

如意湖

如意湖,可以说是贺兰县城内最大的人工湖。如意湖,曾经叫过月湖,开挖于2011年前后,据说一开始叫做月湖是由历史底蕴的。明嘉靖《宁夏新志》中记载:“月湖,张亮堡北。周回二十里,其地广斥无水草,远观莹如,照物无遗。”时光荏苒逝去,曾经的月湖已经不在,留下的只是史料中的过往;而如今的如意幸福的生活,代替了曾经的月湖,成为新时代新年华的象征。

湖边莫过于是夏日最休闲的场所,红色的跑道是蜿蜒的,曲曲折折地环着湖岸,这湖若是一颗明珠,那这跑道或许就是这明珠旁的一条红色绸带,那郁郁青青树木花草就是那精美的礼品盒,将这一明珠怀拥起来。

这条红色的跑道之上是凝结了人的情感的,它收到的情是多样的。有那励志减肥的坚持之情、有那双手相执的爱恋之情、有那怀揣篮球面带微笑的青春之情、还有那相互交谈互说家话的亲人之情、以及那成群结伴穿着艳丽的老闺蜜之情,可以说着条小跑道之上,承载着小县城人们这样或那样的情感。

沿着这条跑道,你会感受到从未有的安静,漫步跑道,你会听到蝉鸣蛙唱,也会感受鱼儿越水激波,会感受到青春在篮球、足球场上肆意的挥洒,如果你要是赶得巧,你会看到那晚霞的美态。巍巍贺兰,被那红酒晕红了脸,那翻腾的云就像是烧开了的水,被那晕红脸的贺兰山打翻,响起了巨大的咆哮声。最爱的莫过于后湖足球旁的钓鱼台,它延伸到了湖中,站在这上面,双手张开,看着远处的晚霞,任夏风吹拂,若是有一杯美酒,便可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喜洋洋者也!

每晚到了八点时分,那湖中的喷泉与音乐双双合作,音乐飘荡在小县城的空中,喷泉在音乐的促使之下肆意的舞动着身体,似是一位舞者在湖面之上展现动人的美姿,舒展着完美而又挺翘的肢体。

无数人吃过晚饭,带着小孩在这观赏着这千变万化、美妙美好的喷泉。不知什么时候,一阵锣鼓声响起,火红的热情在这黄土地上燃烧着,在蹦跳着。没人会知道这小县城昨日降下了雨水,因为这些雨水造就进入到了黄土地里,化成了种子,扎成了根。这雨后的小县城,虽是冷的,但已经难掩人心中的一团热气,锣鼓喧天的闹声红火了整个城,燃烧了整个城,驱得寒气化了水,归了天,成了月,只高高挂在天上,对这热闹的城遥遥相望,无可奈何。汉子们、婆姨们身上围上红绸带,拿上大红扇子,十字交叉步在这县城的黄土地上肆意的蹦跳着,似是要把这黄土踩出个坑才罢休。

这黄土地上的城,保持着它原有的粗狂,这是西北所独有的。这粗狂也只能在这西北,毕竟江南水乡的雅承不住它的闹,青藏高原之上承不住它的呼吸,只有这荒凉的西北才能容下它,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坡之上,才不怕他们太闹腾。

等秧歌和喷泉停了声,我望着这座小城,嘴角微微上扬,慢慢向家中走去。却见灯火通明,五彩的招牌吸引着人的味蕾,纷纷驻足在摊位旁,一只手上早已握满了竹签,还有赤膊划拳的男人——“哥俩好,六六六”的豪气,他们个个嘴角的油光和开怀的笑与这热闹的集市也是格外的搭配。

欣兰广场

欣兰广场,是贺兰的地标性广场。这里立着一块时钟,有点像英国大本钟,小学的时候,学到“Big Ben”这个单词时,路过欣兰广场的大钟之时,总是要秀一下这两个英文单词。

欣兰广场是一处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方。行政单位举办的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也在这里举办,各类市民比赛也全部在这里举行,可以说欣兰广场是贺兰人民离不开的广场,这里涵盖了贺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大学回来,与好朋友在一中学校北门口相见,饮品店是首当其冲的选择,每人各点一杯,携着甜蜜的温柔进入心底,滋润着疲劳的心。饮品店出来,遇到要外出赴约的朋友,相互打了招呼,简单交流几句,就分别开来,我和好友去饭店吃晚饭。晚饭简单异常,两人两盘,一锅多菜的辣糊糊是美味可口的,是鲜香麻辣的,是热闹非凡的,是物美价廉的。两人一起动筷,一起品味锅中的佳肴,滚动的气泡在锅中漂浮着身姿,闷热的水汽卷着香味向上晃动飘曳,我们二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早已吃的肚圆满足。

我们出来之后就又联系一位故友,三人一同去遛弯散步。三人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之上,远方的贺兰山裹挟在层层霞彩幻影之中,重叠的山层次分明,暗墨的山体诉说着万事的变迁。欣兰广场之上人不多,或许才是晚上七点多,人们还在家中富有烟火劲地忙活着,为一日的最后一顿饭做充分的准备。

欣兰广场的广场舞却不等人来齐,欢快地音乐响彻着天地云霄,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人慢慢地聚集了起来,形成了庞大的队形。好友二人开始跟上舞蹈的步伐,开始进行无限地狂欢,而我却嫌动作繁琐,再加上自我肢体不怎么协调,就只站在队伍后面观看。其实现在想了想,自己应该去试一下,不实践一下怎么会知自己行不行。

我站在那里,看着夜的来临,一弯残月带着明亮的星星观望着人间的繁华。人越来越多,广场之上慢慢地少了空地,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我面前着活泼地舞蹈,虽一时不知其名,却让人感觉到欢快地气息,多数是青年人在里面跳动,符合当下潮流的音乐使得青年们富有生机。而另一旁不必说,规模极大的就是交谊舞,逆时针的转动犹如转盘一般,男女朋友、舞伴相互信任,在地面之上踏出默契地舞步。交谊舞多是中年人,女士们穿着摇曳的红裙或是齐腰喇叭裤;而男士则衬衣配上西装裤,腰上配有标准的皮带,他们将衬衣塞入裤子,露出皮带标志,然后就是那刷得锃亮的小皮鞋。他们伴随着上世纪经典的歌曲,然后带着满满的复古之感,开启他们的独特生活趣味。我站在广场之上,感觉到不同的舞风,却互不影响,各有受众,乐乎其中。

温度随着天气地变暗也开始慢慢降低,我有些冷,就在广场之上散步,突然发现民间高超技艺——踢毽子。这踢毽子不像学校一般,几人围成圈,相互传递,传递动作过于单一。他们只有两人,一男一女,两人默契十足,女士先后勾脚将毽子踢过去,那男士也一个翻身,左后脚一垫,使得毽子飞入空中,紧接着右前脚尖发力,将毽子踢了过去。就这样踢了多个回合,踢毽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花样繁多,感觉还带有一些戏曲之特色,着实让人惊叹。正在看得起劲,一句叫声让我躲避开来,原是滑滑板的青年快要撞上了我,让我闪避开了。在这个广场之上,第二张靓丽的名片莫过于滑滑板,年轻男女们各有一板或共用一板,在场地之上翱翔。这群青年们经历了摔倒、磕伤等等磨难,最终练就了板上灵活的身姿,所谓热爱莫过于此,他们在磨难之中进步,在磨难之中寻找方法,使得自己技艺大增,他们灵活地在板上换脚、跳起翻板等高难度动作,简直让人大为惊叹。

我回到好友跳广场舞的地方,这里的人已经比一开始多了一倍,我发现身后有一位卖满天星的小姐姐,她浅色外套配上浅蓝牛仔裤,拿着一个透明袋子,里面装满小束满天星,精心包装且带着暖黄的小灯,引来情侣、好友们纷纷购买拍照,我看着那满天星和夜里的暖黄小灯光,它有清新之感,却也有无限蕴含的情意。

有时候,我们应该去认真观察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你会发觉凡世的烟火韵味,从无数陌生人之中,感受世界之欢乐和美好,感受他们的热爱和坚持。

兰山公园

如果说欣兰广场是贺兰人离不开的广场,那兰山公园就是贺兰人离不开的公园。兰山公园与如意湖十分之近,只有一条马路相隔,但是两边却风景不同。如意湖周边建满了小区,沿湖一周可见到各种小区的建设外观,多了许多嘈杂,而兰山公园却像是一方僻静的园林,像是娴静的少女躺卧在那里,祥和美好。

兰山公园不是很大,但是设备齐全。在公园的中心,有一水湖,湖中有一木栈道连接岸边,是游人到湖心的唯一途径。夏天的时候,莲花盛开,湖面飘荡这绿意,游人走到栈桥上,可以近距离观看荷花,但却摘不到荷花一片花瓣,毕竟它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荷花。

在兰山公园我最爱一处,不是那假山之上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满处绿意的林间小道,而是湖边长廊里的秦腔之音。

秦腔是西北不可或缺的豪爽之音,那咿呀咿呀的唱腔是故乡最真挚的乡音。兰山公园的这条长廊,因为有了秦腔的存在,不在是孤零零的长廊,变得有了底蕴,很多人叫这条长廊为”文化长廊”。唱秦腔的不是年轻人,大多都是退了休的老人,他们自己带椅或是坐在长廊的凳子上,放上麦克风一些专业设备。有大爷操琴,有的敲锣鼓,别看不大的地方,确是专业设备齐全,有了演奏就得有唱。大爷大妈们各有绝技,有唱旦角的、有唱老生的、还有的反串,各有本事。最让我惊艳的是一位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的阿姨,阿姨形象非常温婉娴熟,有一种书香美人的感觉,听她说话有种娴静之感,但是唱起秦腔却有了些许叛逆之感。我原以为这位阿姨会唱旦角,唱些《三娘教子》、《铡美案》、《窦娥冤》等旦角为主的唱腔,在我发呆之时,阿姨雄浑粗狂的嗓音让我为之一振,阿姨唱的是《辕门斩子》中的一段,看着那词从阿姨的口中蹦出,才感受到原来这秦腔是没有拘束的,没有束缚,它是自由的存在。

近些年来,政府对兰山公园加大维修和建设,将这一窝娴静之地不断完善,修建全民健身跑道和健身器材,让兰山公园成为适宜贺兰人民生活的绝佳好公园。

这小城市闹得,是静的,是热情的,是欢快的,是平凡的。这小县城的夏日是舒服的,是炙热的,是简单的。

这小城,一颦一笑、一食一饭,都是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