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月清的头像

唐月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3
分享

饥饿烙印

“米快没了,下班了买一袋米回家啊。”妈妈给我打手机。老人家很少在上班时间打电话给我,除非忘带钥匙回不了家等突发紧急事件,因为她知道尽量少打扰我上班。我估摸着可能下顿的米成问题了,要不不会这么着急。

拎着一袋米回家,在门口看到了准备扔掉的空米袋(5公斤装),疑惑涌上心来。打开米桶,大半桶的米在里面,一看就是刚倒进去一袋。“还有这么多,怎么就说快没了呢?”我问妈妈。她指指平常放米袋的架子:已经没有了啊。我:……

这就是从饥荒年代走过来的人,食物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心里就发慌,这种恐慌已经像个烙印一样刻在了这一代人的心上,反映在日常的行为模式中。在我家,盐至少储备三袋,否则妈妈就会吵吵:马上要没盐了啊。酱油、醋、黑米、花生米、面粉、杂粮等等都有备份。我有时候略带责怪地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放家里,超市又不是没得卖,她说:怕啥,反正又不会坏。

我70年出生在农村,上有一姐、下有一妹,时值文革如火如荼,母亲挣的工分不足以养育3个孩子,开了一小片荒地种的粮食在即将收获时被生产队用塘泥盖死了,养的一头猪在即将出售前被生产队牵走了,因为都是资本主义路线。饥饿绝望的妈妈带着我们3个在公社空空荡荡的田间地头搜索一切可以果腹之物,只要无毒即可。

小时候的匮乏和饥饿感也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即使人间至味当前,也很少慢下来细细品味。虽不至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但速度明显比儿子快得多。剥龙虾,我三个他一个;啃烤排骨,我两根他一根;吸螺丝,我五个他一个。我吃着吃着就停下来等他:“看看你多慢,我都一大半下去了。”儿子慢慢悠悠地看我一眼:“美味当前,要慢慢品。你吞那么快,浪费美食。”知道儿子说得对,但我慢不下来,跟斯嘉丽装不来淑女一样无奈。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下一代已经不会再经历我们曾经的苦难,不会再有对于食物匮乏的恐慌,这个世界带给他们的是更从容的心理、更从容的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